公交涨价扰乱巴西

2013-08-31 07:05王云翔
当代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示威游行巴政府公交

■ 王云翔 周 超/文

6月中下旬,作为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序幕,2013年联合会杯正在足球王国——巴西各大城市赛场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在场外,数以万计的巴西民众却走向街头,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政府上调公交票价等,其火爆程度与足球场内白热化的竞赛场面相比毫不逊色。精彩的足球赛事与愤怒的示威游行,将全世界的目光共同聚焦在这个遥远的南美国家。人们不禁要问:快乐的巴西人怎么了?

事件回放

进入6月以来,在巴西多地陆续有少数民众举行抗议活动,反对公交票价上涨。6月6日,在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首先爆发了较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引发警察和示威者冲突,造成多人受伤和被捕。此后,事件不断发酵升级,演变为波及巴西全国、持续多日的大规模抗议活动。6月17日,20余万民众在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12个州和联邦区首府同时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城市公交涨价、筹办世界杯花费巨大、公共服务水平低下、政客贪污腐败等,部分民众还冲击政府机关,毁坏基础设施。6月19日,圣保罗州等地政府宣布恢复公交票价,但游行抗议活动并未因此停止。6月20日,全国范围抗议活动进一步升级,在百余个城市有超过100万民众参加示威游行,部分地区还出现小规模打砸抢烧事件。截至目前,抗议活动引发的混乱已造成两人死亡和数百人受伤。在此次抗议活动中,具有政党、政治背景的示威者遭到其他示威群众排斥,被称为“机会主义分子”,巴主要执政党劳工党旗帜被抢夺和焚烧。参加游行示威的民众表示,除非政府切实满足其诉求,否则抗议行为不会停止。

各方反应

此次事件是1992年以来巴西爆发的最大规模示威游行,有人称之为继“阿拉伯之春”之后在拉美出现的“热带之春”或“巴西之秋”,引起巴各方高度关注。6月20日,巴西总统罗塞芙临时取消出访日本的行程,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举措。她在谴责暴力行为、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和克制的同时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称“在民主体制下举行和平示威是合法和正当的”。6月24日,罗塞芙在与民众代表对话后,召集巴中央、州、市三级政府特别会议,宣布将推进政治、财政、医疗、教育和公共交通等一系列改革,并将就召开政治改革制宪会议行全民公投。劳工党主席法尔康在“推特”上发文称“劳工党要上街和青年人在一起,人民的斗争就是劳工党的斗争”。前总统卢拉会见巴五大工会领袖,听取其对政府的意见。主要反对党社民党元老、前总统卡多佐称,应尊重民众的民主权利,不能将正当的示威游行视为“暴徒行为”。此外,巴海外侨民也在柏林、纽约等地举行集会,声援巴国内的抗议活动。另据当地民调显示,约有75%的巴西民众支持此次示威游行活动。

原因探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巴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稳定,鲜有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此次巴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既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首先,公交票价上涨是导火索。与普通百姓的收入水平相比,巴公共交通票价较高,民众本就不满。

而近期,里约州等11个州首府联合宣布,鉴于近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上调公交票价0.2雷亚尔(约合人民币0.6元)。这一调价措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遭到下层民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强烈反对,从而最终导致了示威游行的发生。此后,圣保罗州政府坚持涨价的表态进一步激化了民众的情绪。

其次,社交网络是重要推手。

目前,巴是世界第五大网络市场,网民数量约9000万,其中绝大多数使用社交网络,仅“脸谱”注册用户就达6500万,社交网络已成为在巴影响广泛的“发声”渠道。此次事件最初是由一个名为“争取公交免费运动”的组织在互联网上发起,并推动网上参与者举行了首场较大规模的抗议活动。随后,事件通过社交网络快速传播、不断反复放大,各地、各阶层网民的加入使得抗议诉求更加多元化,影响力和波及面迅速扩大。

再次,公共服务水平低下是直接原因。

近年来,巴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但由于发展起点低、缺口多,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且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此外,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估算,巴年均经济增长率要达到6%才能缓解贫困、失业等问题以及为满足公共服务提供起码的财政保障。但近两年来,巴经济低迷,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用于社会发展方面的支出捉襟见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政府不断追加对世界杯的投资,目前已高达150亿美元,但场馆建设等进展缓慢,且频频爆出贪腐丑闻。

巴西民众抗议公共交通涨价。图为6月19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抗议者手举一幅公交车形状的标语牌,上面的葡萄牙语为“公交免费,24小时运营”。

第四,经济低迷是根源。

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2011年和2012年巴经济明显下滑,增长率仅为2.7%和0.9%。而2013年第一季度经济环比仅增长O.6%,远低于预期,巴官方由此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调低至2.7%。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巴民众收入增长缓慢。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2012年高达6.49%,2013年前六个月累计达3.45%,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使得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广大民众生活成本增加,不满情绪持续上升。

最后,民主化遭遇“瓶颈”是深层次原因。

巴西自1985年再民主化以来,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随着时间推移,代议制民主难以代表民意的问题日益显现,民众对政党只重权力斗争不问民众关切十分厌恶。2003年,中左翼上台执政后,主张以参与式民主替代精英政治,但囿于现行体制的制约,难以推动政治改革。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近4000万人跨入中产阶级行列。他们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期望上升,对政治贪腐和社会问题的容忍度日益下降,参政议政热情高而表达诉求渠道窄,使得这部分人成为街头运动的主力。

事件影响

此次示威游行活动升级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和波及范围之广为巴近年来所罕见。事件虽尚未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其影响不容小觑。

一是国家形象受到损害

。近年来,巴政局总体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被誉为南美国家的“发展样板”。巴将于2014年举办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随之增强,巴政府也有意借机提升巴大国地位。但此次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恰逢巴举办联合会杯足球赛,波及大量外国游客,特别是罗塞芙总统在赛事开幕式上讲话时遭遇球迷经久不息的嘘声,尴尬场面借由电视转播传遍全世界。目前,已有传闻国际足联正在考虑将2014年世界杯主办国移至美国。

二是现行发展模式受到质疑。

巴中左翼政府上台执政以来,推行以社会发展为核心、市场和计划相结合、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民主治理三者协调统一的“有质量增长”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被很多拉美国家推崇和仿效。但同时,该模式也面临众多挑战:一是巴多党联合执政下党争激烈,政府行政效率低下,部分民生项目进展缓慢;二是巴目前仍有1640万赤贫人口,贫困面大、历史欠账多,而囿于财力所限,政府难以充分保证社会投入;三是精英政治根深蒂固,导致巴政党内部权力集中、组织涣散,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参政议政的需求。

三是罗塞芙谋求连任或将受到影响。

事件暴露了巴政府在提振经济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诸多失误,民众的不满与日俱增。近期民调显示,罗塞芙政府的支持率从2013年3月的65%下降到目前的57%。作为中左翼联盟唯一总统候选人,罗塞芙将参加2014年大选谋求连任,此次大规模示威游行严重打击了罗塞芙政府的威望,势必影响其竞选前景。而反对党也将利用此事件做文章,以求在大选中改变当前左强右弱的政治格局。

6月24日,巴西总统罗塞芙与全国各州州长及州府城市市长举行会晤,就解决当前因游行示威引发的危机提出一系列建议。

前景展望

巴西实行“再民主化”已近30年,民主制度日益巩固,宪政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协商解决国家政治经济重大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中左翼政府是通过选举上台执政的,其合法性受宪法保障,且由2003年至今执政成绩显著,民众基础巩固。与西亚北非动乱不同,巴政府理解和同情示威者,而不是与抗议者高度对立。因此,乱局是暂时的,巴西社会将会恢复理性和平静。但由于巴实行多党制和代议制民主,三权分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属不同的党派,巴政府难以在短期内出台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满足示威者的诸多诉求,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游行示威活动还有可能持续。巴政府近阶段如何与社会运动和利益集团博弈,事态将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

猜你喜欢
示威游行巴政府公交
Dandy Cells潮细胞
等公交
不甘心
公交Ⅱ个股表现
巴方悬赏61.5万捉拿马哈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