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研究

2013-09-06 07:07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柔性财务财务管理

李 灵

(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我国技术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研究

李 灵

(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相继加大了科技研发的投入。要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方法是重要的保障。企业技术创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具有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在战略指导思想、战术监控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我国技术创新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才能推进科技研发的发展。

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企业;柔性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保守扩张

自2010年起,中国GDP已超过日本,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然而,如很多专家学者所说,GDP大国不代表是GDP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都是以低劳动成本、高能耗、重污染的粗放型经济为主。大多中国企业积累的三十多年的财富也只是给外企代工、贴牌生产,没有对全球贡献更多的主流文化和科技成果。据瑞士洛桑商学院最新公布的2011年《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只排行十九位。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一个经济强国的背后必须屹立着一大批掌握着核心技术和杰出管理水平的企业,他们是“中国创造”的智力保障,代表着中国未来管理思想的方向,是提升中国企业软实力的源动力。

提升国际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制度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根本,财务管理是保障。随着企业研发力量的加大以及国际化道路的加快,财务管理策略也相应需要赋予新的内涵。

一、技术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

企业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必然要转变成为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实体。由于研发投入的资金数额大、风险高、投资收效期长,其资本结构发展的轨迹有着自身特点,这也决定了企业搞研发时财务管理方面的独特性。

一是风险高。企业研发必然进行融资、投资的财务管理活动。融资金额的巨大,投资研究课题的高深,产业化进程的缓慢决定了搞研发的收益具有极大不确定性。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产品与服务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另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也加剧了企业的竞争。技术的风险和市场的风险最终导致资本形态的财务风险。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尚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

二是评价指标不同。财务管理评价指标是衡量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只关注财务收益与投入资本的对比。但研发型企业的战略核心是持续进行科学技术创新,争取建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达到使企业跻身技术领先的目的。因此,衡量企业研发的效益,不仅应包括财务成果,还应包括研发成果。投入的资本应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具体公式如下:

三是监控难度大。巨额的研发资金不代表一定能得到杰出的科研成果。如何能科学地管好科研经费,有效地配置资源及协调合作,是实现科研目标的保障,也是财务管理的难点。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从政府争取到科研经费补助,从股东手里圈钱获得研究启动基金以后,移花接木地浪费资金。例如,名则为研究课题添置的一些手提笔记本电脑设备,实则设备已入个人腰包。加强对研发资金的监控是财务管理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四是实行柔性管理。企业研发面对的生存环境不确定性很大。而且区别于传统的年度投资周期,一个研发项目通常需要跨年度,具有阶段性特点。当主观和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以后,企业的财务决策也必须灵活地适应技术、法律、市场的变化发展。动态地调整制定预算内容,持续地监督研发资金的执行情况,使其符合企业的研发战略。这种柔性管理手段是一种更理性、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方法。

二、我国技术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一)缺乏战略思维的指导

战略思维的缺失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习惯于发展粗放型经济,许多企业管理者还没坚定走科技创新道路,觉得搞研发投入大,收效慢。财务管理目标依然以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为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维的缺失,制约了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第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只是放在对内部成本的管控,以及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方面,企业管理的目标也只是为了“以收抵支”。这种基于传统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研发型企业高投入、高风险的需要。投资研发产品也即为公司创造超额价值,这是和企业战略经营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需要突破思维,站在关注价值创造链条上的关键环节,紧密围绕公司战略和价值链开展财务管理活动。

(二)缺乏柔性精细化财务管理策略

作为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企业,他们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实体,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竞争、高收益等特征。竞争环境的动荡以及高新企业研发固有的不确定性生存环境,导致了其财务状况与财务需求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现今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手段单一,制度化、程序化的刚性财务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发展。无论是融资、投资,还是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多数企业都只能遵循既定的法律、法规和预算来执行,而不是灵活变通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柔性管理的缺失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风险掌控不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研发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为了更节能高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不少企业债台高筑地投入大量资金。高昂的财务杠杆成本使企业面对巨大的财务风险。许多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财务杠杆高容易导致企业后续投资不足。市场竞争容易出现价格战,致使企业利润和现金流下降。这种情况下财务杠杆高的企业最先陷入财务危机,随之而来的是债权人的催帐,市场份额的下降,削减投资。另一方面,某些企业由于过于厌恶财务风险而采取保守的财务管理政策,影响了公司的效率,使企业损失了扩大发展的机会,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1]。

(四)忽视过程监控与事后评价

目前,我国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是采取事权与财务结合原则,由企业内部各单位分级管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增加了研发单位的活力和灵活性。弊端是使各部门各自为政,企业不能协调发展,而且忽视了财务部门的过程监管和事后评价作用。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全员参与是最科学高效的管理组织形式。缺乏财务的监管,很容易造成资金超标浪费。研发过程中为追求项目成果超额追加投资,而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最终造成“项目成功,效益失败”。

(五)企业国际投资并购遇阻

取得研发成果是一项艰难的历程,许多企业研发遇到了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则会寻求国际并购来弥补研发的短板,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然而,实践证明盲目地扩张会造成“消化不良”,效益滑坡,亏损严重。首先,企业管理者并购前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分析不足,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其次,不能准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使决策者基于错误的信息作出错误的估计判断。再者,企业扩张后投资规模扩大,加大了内部财务管理和资金控制的难度。

三、技术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的战略使命和远景规划决定了财务管理思路。理论与实践均证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是现代化企业的根本战略目标。这就决定了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企业应坚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信念,坚信研发能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关注企业的中长期财务状况,而不是着眼于短期财务形式[2]。国内企业靠增加投资和劳动投入、扩大厂房的粗放型经济只能生产销售低附加值的产品,赚取短期的蝇头小利。只有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才能在长远发展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目标必须注意战略性目标和战术性目标的有机结合。相对于战略性目标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战术性目标更关注于近期既得利益的增长。财务管理目标如果不能体现企业的战略发展思想,必然导致财务管理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的短期化行为。反之,如果财务管理目标缺乏具体的战术经营要求,又会使目标成为空中楼阁,不利于企业审时度势,制定和实施不同时期的财务策略,取得阶段性利益,积聚发展实力[2]。

(二)制定柔性财务管理策略

相对于刚性,柔性管理方法具有反映迅速、灵活应变的特点。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市场的变化莫测、政局的平稳与否、经济的起落高低等都是挑战企业生产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柔性的财务管理思维,迅速做出财务决策,更经济高效地解决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难题[3]。

1.财务预算的柔性

首先,柔性管理在财务计划中的应用是一切财务管理的起点。俗话说“有备无患”,一套考虑周全的财务预算是执行后续财务任务的战略蓝图。企业做研发实际面临的环境变化与预算往往不一致。这便需要企业充分考虑未来影响收益的各种可能结果及概率大小预测不同业务量水平,同时结合项目、费用、时间三个维度进行全面预算,计算不同研发项目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成本和费用的明细、收入和现金流量的多少、投资和融资总量的大小。另外,充分运用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的方法,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更新预算。

2.财务融资的柔性

企业搞研发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或融资能力。这样可使公司在需要时更方便地使用资金,保留一定的资金并非一定意味着公司实际上拥有一部分现金节余,它还包括公司的借贷能力,即公司保持一定的借款额度,需要时随时取得借款。另一方面,企业的融资结构必须具备弹性。企业融措的不同资金必须进行有机搭配适应固定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融资工具形式,例如可转换债券、物流融资等等,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3.财务投资的柔性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备随时调整投资规模和结构的能力。经济形势好时,企业研发的投资规模可以稳步扩张;经济形势差时,企业又可以迅速缩减以“过冬”生存。至于投资结构,企业可以在专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的同时,适当投资金融证券产品。因为金融产品流动性强,特别在资本市场红火时,其收益是对公司理财的有力补充。

(三)量力而行,合理选择融资途径

恰当的融资方式是实现研发目标的有力保障。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规模、成长阶段、研发创新方式来合理选择融资途径。企业创新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通过较大程度地改革推出新产品,另一种是对市场上已有产品在某些方面的改进。前者是突变创新,后者是渐进创新[4]。突变创新是通过投入对工艺流程、产品使用功能进行根本性“质”的改变,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和应用方法,创造新的市场和推广新的产业。突变创新是从无到有的风险过程,伴随着投资回报的高度不确定性。这种研发的变革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因此,以高成长企业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风险投资便成为优先选择的融资途径。针对突变创新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风险投资机构不仅给予资金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在投资之后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团队组建、战略咨询等方面的帮助。风险投资公司通常都专门从事少数特点产业,他们一般都积累了不少人际关系资源,可能通过介绍潜在的重要客户、供应商以及科研人员来给企业提供帮助。当然,风险投资机构对投资回报的要求也很高。他们还可能要求获得董事会或管理层的一两个重要席位来控制企业的经营财务决策。因此,企业在选择风险投资对象时应慎重考虑相应的成本代价。对于渐进型创新,由于只是对现有产品的小范围改善,需要的资本相对少,收益比较合理估计,所以企业可考虑选择无交易成本的内源性融资,或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

(四)建立贯穿始终的财务管理控制过程

巨额的研发资金不能完全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借鉴欧盟对研发项目的管理经验,企业只有秉承经济、效率和效果的三E原则,科学有效地运用研发资金,才能为实现技术创新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带来有力保障。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与科研人员一起通力协作,对研究项目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避免出现“重立项,轻管理”的后果,保证研发项目目标的可达性[5]。

1.事前的财务决策

强化投资决策分析,把好研发投资项目的第一道关。财务人员必须结合资金来源、汇率、利率、成本等因素,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效益、内部收益率和项目回收期等。即使项目通过以后,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购买大型固定资产设备,财务人员也应该要求申请单位做出购置或租赁的经济型分析及可替代资产购置选择的经济性分析,以求做出最优决策。接着,针对审核批准的项目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关于预算,前文已对柔性管理思想的作用进行过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2.事中财务控制

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将预算明细落实到具体部门责任人。企业必须定期召开以财务部牵头的预算实施评价会议,对超预算和未及时使用预算的项目都要求负责人进行合理性解释。

3.事后财务评价

事后评价也称为绩效管理,这一点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绩效管理看似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无足重轻的环节,实则它是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和目标所在,也是检验研发项目效果是否与财务投资初衷相一致的手段。为了优化财务评价,企业可以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设置合理的指标体系力求及时、准确地评价研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由于研发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一的财务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客观地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应该引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建立平衡积分卡,紧密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等多维度出发,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聘请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公司进行定期财务审查。审核内容包括与研发相关的开销真实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等。

(五)采取保守扩张战略

企业自主研发是一个耗时耗力的漫长过程。当一家公司以其货币资本来购买公司比它自己直接投资建厂的收益更大时,购买就显得十分必要且经济可行。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机遇,积极进行海外收购扩张,以求短期内迅速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自身存在许多问题。盲目扩张只会导致“消化不良”的后果。只有打好基础,谨慎行事,才能大获全胜。

首先,企业在进行海外扩张前必须夯实财务基础,只有拥有充足的现金才能保证扩张过程中的财务安全。用友软件自2007年底进行新一轮扩张的前五年里,均采取保守的稳健经营政策。企业的资本公积和内部现金流明显高于其他高杠杆企业。公司注重财务的灵活性或债务融资能力,以满足日后的并购、投资或股票回购。种种类似的财务决策使企业成为能与SAP和甲骨文等抗衡的世界知名管理软件提供商奠定基础。其次,中国企业面对陌生复杂的海外市场,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明确投资目标。针对研发领域,企业应该围绕核心业务开展并购,整合自主研发成功和海外技术资源,收购科研实力雄厚而市价暂被低估的优秀企业。再次,由于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中国公司必须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中介,包括经纪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帮助企业科学客观地评价目标企业的价值。不仅应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要分析其产业能力、核心技术和发展前景。最后,收购结束后,企业得逐步熟悉海外市场的会计政策制度,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国内外的资金管理,以求达到并购的最大协同效应。

四、结语

总之,中国企业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必须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实现研发的战略目标,应当科学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实践探索,开发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方法。

:

[1]孔宁宁.用友软件基于财务保守的理性扩张战略[J].财会月刊,2010(1):58-59.

[2]曾繁荣.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3]赵湘莲.对高新技术企业R&D财务管理柔性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73-75.

[4]龙勇,常青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类型、融资方式与联盟战略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0(2):13-20.

[5]郝凤霞,刘海峰,李晨浩.欧盟框架计划研发项目管理机制及其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5-11.

Countermeasur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s’Financial Management

LI Ling
(Economics Departmen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been intensifying the investment on R&D.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financial management method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so as to achieve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The features of the companies’R&D financial management includes high risk,difficult monitoring and so on.Then,the paper analyzes in depth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our Chinese enterprises,from strategy guiding theory to tactic monitoring method.Finally,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only wh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s constantly improve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an they boost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s;flexible financial management;risk control;conservative expand

F123

1007-5348(2013)03-0087-05

2013-02-10

李灵(1982-),女,广东南海人,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会计财务研究。

(责任编辑:陈景增)

猜你喜欢
柔性财务财务管理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