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纪检监察职能推进工作作风转变

2013-09-14 04:15江里程
唯实 2013年5期
关键词:江苏省委作风群众

江里程

履行纪检监察职能推进工作作风转变

江里程

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从延安时期的“三大作风”到建国前夕的“两个务必”,从“八个坚持”到“四个大兴”,都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履职之初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聚党心得民心。江苏省委结合本省实际,出台“十项规定”和具体办法,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为全省党员干部作出表率。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作风建设上肩负双重责任,必须深刻领会作风新规的精神实质,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核心,把解决问题作为重点,把监督问责作为关键,把完善制度作为保证,全面履职,扎实工作,进一步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要动真碰硬,防止流于形式。令严方可肃兵威,命重始足整纲纪。改进作风也不例外。一些不良作风之所以成为“顽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推进作风建设的力度不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改进作风蔚成大观的形势下,仍有个别地方和干部无视规定,我行我素,甚至顶风违纪,并不是他们不懂得转变作风的重要性,而是舍不得放下既得利益,“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作风新规要落地生根,必须动真碰硬,严查严纠。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作风新规落实作为推进作风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以严明的纪律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执行规定,自觉改进作风。要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主动性,围绕中央和江苏省委规定的贯彻落实,制定监督检查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规范监督检查的内容、标准和程序,增强监督检查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要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创新性,既集中力量开展综合性的监督检查,又针对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专项督查;既认真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又积极引导有关单位开展自查自纠;既定期“明查”营造声势,又适时“暗访”形成压力,不断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和效率。要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既设“高压线”,又通“高压电”,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按照“零容忍”的原则,对违反作风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迁就、决不姑息,坚决不搞“下不为例”,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坚决纠正并责令整改;对顶风违纪、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查处并予以通报,让我行我素者坐立不安,让顶风违纪者付出代价。要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公开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新打造群众监督平台,打开门来抓作风,把转变作风的规定要求、约束权力的法规制度广而告之,积极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让群众参与改进作风的过程,让群众评判改进作风的成效,推动作风新规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要因地制宜,防止照抄照搬。作风建设,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别组织中有不同要求、不同侧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如果缺乏与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的具体结合,规定上下一个样,政策“上下一般粗”,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势必会大打折扣,效果也必然不佳。因此,推动中央和省委作风新规接到地气、落到实处,必须在结合上下功夫,对照中央和江苏省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要求,认真查找本地本部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管用的改进措施,建立健全转变作风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决不能停留于一般原则号召,不分重点、笼而统之、平均用力。必须在“特色”上下功夫,根据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赋予作风建设的时代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要求,制定具体方案,解决相应问题,使规定更加贴近本地实际、贴近工作实际,力戒教条主义。必须在深化上下功夫,总结近年来推进作风建设的成功做法,认真实施反浪费、反奢侈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省党政机关厉行节约七项主要指标在去年的基础上明显下降;认真实施“四位一体”评议政风行风创新行动,推进部门和行业自觉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水平;认真实施“12345”公共服务平台效能提升行动,努力使“12345”平台来电接通率、诉求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稳定在85%以上;认真实施基层行政执法规范行动,督促政府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公正执法;认真实施法规制度执行力提升行动,提高违反制度的成本,增强制度威慑力;认真实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深化行动,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确保规范用权,推动党政机关更好地改进作风、服务发展。

要吃透精神,防止以偏概全。转变作风的核心,是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有的单位和部门片面理解作风转变的内涵,一些联系群众的必要活动也取消了,光鲜了“面子”,伤害了“里子”,结果不吃不喝也不作为,最终反而疏远了群众感情。推进作风建设,必须深刻领会作风新规“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实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坚持重实际、察实情、鼓实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把中央和江苏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要力戒奢靡之风,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要把脚跟牢牢地站在大地上,踏在泥土中,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走基层、转作风、接地气。最好的作风,就是踏踏实实干事。改进作风不是为改而改,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要把改进作风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和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忧,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要持之以恒,防止一阵风。作风问题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容易出现所谓“改进—回归—再改进—再回归”的周期性怪圈。因此,推动改进作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必须牢固树立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让优良作风成为一种习惯,化为一种自觉。要赢得这场持久战,凭借的不是一时的急风骤雨,必须走法治的道路,依靠细水长流的制度围堵。要本着有效、管用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执行出发,疏堵结合、统筹处理,对现有的制度笼子进行查漏补缺、修缮巩固,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建成严密、结实、合体的“铁笼子”,防止出现“牛栏关猫、进出自如”的尴尬,保障权力规范运作、正确行使。要健全完善定性和定量结合的作风状况考核评价机制,把执行作风新规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用刚性纪律约束促进作风转变,确保各项规定落地生根、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要建立健全弘扬良好作风的机制,做到政绩考核有作风标准,干部选拔有作风导向,做到赏罚分明,营造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的主体责任,形成一级带动一级,戮力同心加强作风建设的强大力量。

要统筹兼顾,防止抓大放小。改进作风是一场整体战、持久战,不能满足一事一时的成效,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用战略的思维和全局的观念来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既要有长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又要立足当前,明确阶段性目标,积小胜为大胜。既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又要坚持纠风于初始,防患于未然,坚决纠正影响风气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风问题大量表现为细枝末节,对此宽待容忍、见怪不怪,最终将积小成大、渐演成习。推进作风改进,必须坚持大小一起抓,切忌抓大放小。现在,很多腐败问题都是由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作风问题演变而来。从近年来查办的案件看,许多腐败分子的堕落都有一个渐变过程,大多是从“不拘小节”开始的。比如,陆某某在某地担任市委副书记期间,有的人对他的生活关心得“无微不至”,不仅专门为他找理发师,还特地提供一种日本牌子的焗油染发剂供他使用,甚至陆妻的衣服尺寸等都一一掌握在手;有的在他过生日时送上高档皮鞋,祝他步步高升;有的为陆的儿子出国跑前跑后,专门安排自己儿子从国外回来陪同陆的儿子结伴出国留学,等等。这些所谓“公关”都是从细微处入手,日积月累,赢得了陆的信任和好感,最终“温水煮青蛙”,将陆拖下水。俗话说:“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小事”连着大局,细节体现形象。推进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抓早抓小,做好防微杜渐工作,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抓起,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失守,才能从根本上作好表率,树好形象。

要深化拓展,防止就事论事。转变作风,重点是要更好地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转作风看实效,不仅看不做什么,更要关注做了什么。鲜花少了、菜单瘦了,政府部门节约的行政开支是否用于改善民生?会议减了、应酬少了,党员干部腾出的精力是否用于联系群众?纪检监察机关要督促各地各部门既敢于在作风问题上做“减法”,又善于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面做“加法”,寓改作风于破发展难题、解民生忧虑之中,最大程度释放改进作风的红利。要强化问题意识,对照作风新规深入查找在联系群众、调查研究、会风文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仅要自己查,还要拓宽渠道、开门纳谏,通过多种方式真正把问题找准找透。不要满足于个别问题的解决,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要着重从规律上找原因,对反复发生的问题要着重从制度上找原因,对长期存在的问题要着重从主观上找原因,抓住问题实质,找准思想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推动同类问题得到普遍纠正。不能单纯地“就作风抓作风”,要把作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以作风建设的成效促进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的业绩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江苏省正处于“两个率先”的攻坚时期,尤其需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尤其需要各级政府机关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尤其需要各级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热衷于夸夸其谈做虚功、追求形式图虚名,再美好的蓝图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江苏省委有关精神上来,把精力和行动凝聚到抓落实上来,把节约的经费用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上来,大力倡导重实干、不作秀,敢作为、勇担当,用优良的作风服务保障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要率先垂范,防止执纪违纪。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维护党纪政纪权威,促进作风建设的重要职责,正人必须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在执行中央和江苏省委改进作风规定方面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推动作风转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以实际行动和良好作风践行“做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要切实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把作风新规落到实处。要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始终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做到精神状态争一流、工作水平争一流、工作业绩争一流。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高尚情操,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要加强调研、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找准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认真督促落实整改,推动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厅长,江苏省预防腐败局局长)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江苏省委作风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
壮大主流舆论 传播江苏声音——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访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