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2013-09-14 08:47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稳定型阿托心绞痛

冯 姗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稳定型和急性心绞痛导致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疾病,发生原因是冠状动脉硬化,形成多种不规则的斑块,随着血压的不稳定,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冠脉强烈的收缩和痉挛,发生急性梗死。他汀类药物具有抑制内皮平滑肌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抑制斑块、消除炎症等作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越来越显著,为此本研究观察分析了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特点(即心绞痛频繁发作、程度严重、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时心绞发作、轻微体力活动可诱发的心绞痛),心肌酶学诊断,心电图诊断,符合WHO 疾病诊断标准。在患者自愿、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 28 例,女 18 例,年龄 46~74 岁,平均(61 ±11)岁;对照组 45例,其中男 27例,女 18例,年龄 47~73岁,平均(60±12)岁。所有患者入选前4周均未接受调脂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急性心肌梗死(AMI)、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无严重肝肾疾病病史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使用口服硝酸酯类、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 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 进行治疗,共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天胸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后检测空腹时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1]:①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在36 h 内消失或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用药前减少80%以上,且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②有效:在36~72 h 内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50%~80%;③无效:超过72 h 未达到上述标准。心电图疗效评定:静息时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为显效;ST 段回升1 mm 以上或T 波由平坦转为直立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指标者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9.1%)显著高于对照组(64.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n(%)]

2.4 两组治疗后血脂及ALT、CK水平比较

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在观察组呈下降趋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皮疹、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毒副作用。ALT轻度升高在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1例;CK 升高观察组有2例,对照组有2例;均在停药5~7d 自行消失。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病情急、程度严重的内科急症,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出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血管不完全堵塞所引起,尽早尽快合理正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阻止其发展为AMI。其治疗目标是解除心绞痛症状,预防AMI 以及防止猝死。

表4 两组治疗后血脂及ALT、CK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后血脂及ALT、CK水平比较(±s)

注: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K:肌酸激酶

组别 例数 TG(mmol/L)TC(mmol/L)LDL-C(mmol/L)HDL-C(mmol/L)ALT(U/L)CK(U/L)观察组对照组46 45 t值 P值1.54±0.31 1.69±0.45 1.855 0.067 4.41±0.97 4.82±1.11 1.877 0.064 2.35±1.00 2.82±1.20 2.032 0.045 1.21 ±0.45 1.08±0.44 1.393 0.167 32±7 29±8 1.905 0.060 171±15 166±17 1.489 0.140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很广,除有调/降脂作用外,也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本观察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短期内稳定斑块作用与非降脂作用有关[2]。目前研究证实他汀类可通过抑制单核细胞胆固醇的聚集,减低游离胆固醇在巨噬细胞内利用稳定斑块。本观察也显示短期足量的他汀类药物有较多的脂外直接抗炎作用,且他汀类药物对血小板和凝血/纤溶系统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3]。很多研究也证实,阿托伐他汀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4],具有抗炎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5-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给予强化治疗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缺血改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早期强化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7-8],可减少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9]。

由于临床担心药物毒副作用以及与药物不相关的肌肉疼痛而延误早期强化治疗,本研究显示46例强化治疗患者无明显与药物相关副作用发生,其中3例ALT 轻度升高,2例CK 轻度升高,停药5~7d后恢复正常, 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发现呈下降趋势,LDL-C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适当剂量进行早期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获得到更大的益处。

[1]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关于冠状动脉心脏病例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3-255.

[2]Tsiara S,Elisaf M,Mikhailidis DP.Early vascular benefits of statin therapy[J].Curr Med Kes Opin,2003,19:540-556.

[3]Nissen SE.High-dose statin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ot just lipid levels[J].JAMA,2004,1292:1365-1367.

[4]田静文,方颖.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他汀类药物短期治疗对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药学,2004,13(12):65-67.

[5]林毅,陈新民.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及纤溶活性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7,20(6):973-976.

[6]冯姗,李颢.两种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3):146-148.

[7]方东升,杨俊,赵高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6-37.

[8]王洪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58-59.

[9]黎启华.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3):212-213.

猜你喜欢
稳定型阿托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