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突发性耳聋68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3-09-21 12:59曹雪秋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湖北恩施445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喉头突发性耳聋

曹雪秋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突发性耳聋,指的是突然发生,可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在至少2个相邻频率出现听力下降≥20 dB〔1〕。患者在听力损失的同时可能伴耳鸣、眩晕及耳胀满感等不适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存在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假说〔2〕。关于治疗,本病同样无公认的有效方案,较为常用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是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治疗,另外也有改善耳蜗微循环、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营养神经、抗病毒等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3〕。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耳鼻喉科于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36例,其中男87例,女49例,其中年龄≥60岁者68例,为观察组,<60岁者68例为对照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并经各种影像学检查或专科检查除外中耳疾病所致耳聋,经乳突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除外蜗后占位性病变。

1.2 病例资料收集 对患者进行问诊,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变耳侧、发病诱因、并发耳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等临床基本资料。

1.3 听力曲线分型 ①全聋型:取500、1 000、2 000、4 000 Hz平均听阈≥81 dB,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②平坦型:取500、1 000、2 000、4 000 Hz平均听阈≤80 dB,所有频率听力下降;③中高频下降型:≥2 000 Hz频率时听力下降≥15 dB;④低中频下降型:250、500、1 000 Hz中任一频率听力下降≥15 dB〔4〕。

1.4 听力损失程度分级 根据1997年WHO制定的相关标准,将听力损失以0.5、1、2、4 kHz四个频率的平均听阈为依据分为5个级别:①4级(极重度):≥81 dB HL;②3级(重度):61~80 dB HL;③2级(中度):41~60 dB HL;④2级(轻度):26~40 dB HL;⑤0级(正常):≤25 dB HL。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给予常规扩血管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营养神经药物(甲钴铵静滴)及激素类(地塞米松,静滴,之后改口服并逐渐减量至停药)药物、高压氧舱治疗等。

1.6 疗效判定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①无效:受损频率听力改变平均<15 dB;②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 dB;③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 dB;④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与健侧耳相同或达患耳病前水平。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发病时间、病变耳侧、发病诱因、并发耳病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n=68)

2.2 听力曲线类型对比 两组听力曲线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听力曲线类型比较〔n(%),n=68〕

2.3 听力损失程度对比 观察组1级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同时3和4级患者总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2=4.018 6,P=0.045 0)。见表3。

表3 两组听力损失程度比较〔n(%),n=68〕

2.4 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n=68〕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在耳鼻喉科属于常见急性疾病,据报道,该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0万人~20/10万人之间〔5〕。该病以突然发作的听力骤减甚至全聋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耳鸣、眩晕等主要临床特征〔6〕。关于该病的病因,目前尚未达成较为一致的认识,多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感染、微循环障碍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7〕。关于本病的治疗,仍应以全身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类固醇药物、抗凝剂、吸氧及神经阻滞等治疗。虽然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尚难以确定何种药物疗效更佳。吸氧、高压氧治疗对于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尤其是早期患者,疗效较为肯定,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高浓度吸氧可增加血液及组织细胞氧浓度,导致氧自由基产生过多,从而加重内耳损伤,起到治疗的负面作用〔8,9〕。

本文结果说明,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系统性疾病可能性相对较大,同时因老年患者可能因上述合并疾病的存在,导致其发病后听力损失较为严重,且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治愈率明显减低〔10〕。综上,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因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系统性疾病,可能导致其发病后听力损失较为严重,同时可造成其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其治疗方面的研究探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2 孙建军,李雪盛.突发性聋的研究进展-病因、病理及治疗策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4):446-9.

3 余力生,杨仕明.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1):870-4.

4 刘海红,张 华,莫玲燕,等.基于听力相关疾病就诊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分布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2):1015-8.

5 周 焕,白素娟,周玉贞,等.突发性聋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1):59-61.

6 金建华,吴欣华,黄毛瑛.微波、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23):64-5.

7 梁 丹,黎万荣.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4):595-7.

8 陈 平,唐安洲,张 哲,等.突发性聋治疗策略卫生经济学优化筛选〔J〕. 中国卫生经济,2011;30(9):72-4.

9 杨怡静,王 晋,罗启荣,等.突发性聋发病的免疫因素及激素治疗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9):1279-81.

10 赵 晖,张天宇,景江华,等.影响突发性聋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9):660-4.

猜你喜欢
喉头突发性耳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护理风险措施的效果和价值分析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浅谈喉头在歌唱中的作用
当心小儿喉头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