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

2013-09-21 12:59崔耀刚河南省义煤集团总医院心内科河南三门峡4723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内皮细胞斑块冠心病

崔耀刚 (河南省义煤集团总医院心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30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近来研究发现炎症贯穿于AS的全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1〕。目前研究认为,血管外的感染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氧化应激反应等均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因子、急性时相反应物、炎症效应分子等的释放与表达,从而促进AS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与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2〕。因此,检测炎症标志物有助于冠心病病情及预后的判定。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之一。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淋巴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释放。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属于整合素家族中的一员,通过介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3〕。本文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10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60例,女49例;年龄60~80〔平均(68.3±8.1)〕岁;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另选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8~79〔平均(65.3±7.9)〕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CRP、IL-6、sICAM-1检测方法 对照组体检时及观察组发病后24 h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8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sICAM-1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Bender MedSystems公司,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均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CRP、IL-6、sICAM-1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RP、IL-6、sICAM-1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见表1。

2.2 观察组不同病变类型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比较 观察组中AMI、UAP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SAP患者血清CRP、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UAP与SAP患者血清 CRP、IL-6、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AMI与UAP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CRP、IL-6、sICAM-1水平(ng/L,±s)

表1 两组血清CRP、IL-6、sICAM-1水平(ng/L,±s)

与对照组比较:1)P<0.01

组别 n CRP IL-6 sICAM-1观察组 109 12.45±9.021) 159.56±34.761)126.76±56.741)对照组30 2.85±1.97 31.45±12.87 30.23±16.23

表2 观察组不同病变类型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比较(ng/L,±s)

表2 观察组不同病变类型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比较(ng/L,±s)

与对照组比较:1)P<0.01;与UAP组比较:2)P<0.05

组别 n CRP IL-6 sICAM-1 AMI组 55 15.69±5.761) 193.45±55.231)214.76±54.231)2)UAP组 23 14.21±4.561) 160.43±32.121)132.65±43.121)SAP组 31 10.11±4.231)2) 45.35±14.232)76.34±22.671)2)对照组30 2.85±1.97 31.45±12.87 31.45±12.87

3 讨论

研究证实,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而AS被证实是一种炎性疾病;与其他炎性疾病类似,AS也具有典型的炎性病理变化,如变性、渗出、增生等。因此,炎症贯穿在冠心病的整个发病过程中,监测这些炎性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疾病的病变程度及预后。

sICAM-1在活化的内皮细胞上表达,释放入血后才具有生理活性,是内皮细胞活化的标志。另外,sICAM-1还能促进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介导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入血,导致内皮功能损伤,从而形成 AS〔4,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sICAM-1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AMI、UAP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患者,提示AMI、UAP患者斑块内富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从而高表达sICAM-1。提示sICAM-1可促进白细胞的黏附、聚集,并释放干扰素降解细胞外基质,使斑块易于破裂;还能增加平滑肌细胞对各类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诱发血管痉挛,使斑块易于破裂,从而发生UAP,甚至 AMI。

在A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IL-6水平升高可促进血管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从而导致AS、粥样斑块破裂或者血栓形成。IL-6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以下作用:①趋化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并使之活化;②增强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其他炎症递质的释放,加重局部炎症反应〔6〕;③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第Ⅲ凝血因子的释放,启动凝血;④诱导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如纤维蛋白原、CRP等〔7〕;⑤干扰脂质代谢过程,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AMI、UAP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SAP患者。提示IL-6参与冠心病的发生过程,并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CRP是重要的急性期蛋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以下作用:①促进巨噬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加速泡沫细胞的形成〔8〕;②促使巨噬细胞分泌血栓前组织因子,导致粥样斑块内的补体激活,使斑块易碎裂;③诱导血管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并使内皮细胞致敏,产生细胞毒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提示其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尤其是sICAM-1升高最明显,可作为判断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三者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彼此促进,互为因果,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 董军亚,魏 亚,张丽红.CD40和IL-6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中的作用〔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1:65-6.

2 陈伟宁,何爱玉,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及B型尿钠肽水平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78-9.

3 赵红莲,张一达.血清CRP对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的识别价值〔J〕.山东医药,2010;50(24):83-4.

4 朱德才,祁 彬,杨光耀.CRP、WBC计数与冠心病病情的相关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369-70.

5 潘 云,唐任光,黄照河.冠心病患者IL-6及CRP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01-2.

6 王光春.DN患者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43):50-1.

7 石胜伟,李清贤,付卿卿,等.冠心病患者血浆IL-10,IL-17,IL-18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检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10):755-6.

8 李园春.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测定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3):34-5.

9 刘 璐,吴孟海,张志强,等.夜间血压变化对hs-CRP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9):56-7.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斑块冠心病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