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日本大地震震害及重建工作拙见

2013-09-22 03:58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饶兰梁波
城市与减灾 2013年1期
关键词:海啸抗震日本

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饶兰 梁波

当前地球正处于地震相对活跃期,近年来全球地震灾害频发。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2010年智利发生8.8级地震,仅2010年全球就记录到7级以上地震达28次,大大超过往年平均数据。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震级高达里氏9.0级,并引发特大海啸和核事故,给日本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创。

宫城县名取市

震害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海发生了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海啸高达10米。日本专家称,此次地震为千年一遇。地震海啸造成15645人丧生、4984人失踪,而福岛核危机阴云也将长时间笼罩在日本上空。此次地震海啸造成超过20万套住宅遭到破坏或严重损毁,约有2.3万公顷农田遭到海水浸泡,超过2.1万艘渔船损毁,预计此次地震海啸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13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5%左右。此次强震还造成地球板块运动,致使其东北沿海地区的地面高度降低,某些地方降幅超过1米。这会让港口和城镇在未来的海啸和台风中更容易受损,继而孕育更大的灾害隐患。此次地震造成岩手、宫城和福岛三县大量房屋倒塌,致使废墟清理工作预计将耗时3年。据报道,三县合计住房废墟的最大量约2490万吨,达到阪神大地震的1.7倍。其中,岩手县为600万吨,宫城县为1600万吨,福岛县为290万吨。这一数据尚未包括船舶和汽车等,实际量预计将更为庞大。此次地震共造成33万人疏散或迁居。

此次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为海啸和核电站事故。

日本大地震中的人与建筑

·人

地震面前,日本民众普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令人印象深刻,这显然也是经过了长年的精神和物质准备所形成的素质。面对9.0级的特大地震,日本民众普遍表现出镇定有序、临危不乱。此次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主要是海啸所致。地震的直接人员伤亡很少。但震后接踵而至的大海啸却无情的夺走了数以万计人的生命。究其原因如下:(1)海啸突如其来,没有给人喘息的时间,一些人没法逃至安全地带,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者;(2)部分民众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也许此次海啸预警不过跟以往的海啸预警一样虚晃一枪,不会真的发生,故而不愿离开家去避难地;(3)一些人没有收到海啸预警通知,主要原因是由于地震造成区域性停电,很多人没有及时收看到电视新闻播报的海啸预警通知,还有一些人正忙于驾车奔走在路上,也没有收到相关预警通知。此次死亡和失踪人数累计逾2万人,其中主要为海啸所造成,而直接由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并不多,甚至在震后至海啸前的短短的20分钟内很多人已恢复正常生活了。并且,面对如此大的地震灾害和随之而至的特大海啸,绝大多数(约55万人,占灾民总数96%)灾区民众均成功脱险。

如此看来,日本人在灾害面前镇定和应变素质之高可见一斑!这与日本长期以来对于抗震抗灾知识的宣传和演练是分不开的。据了解,日本的抗震减灾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公司,日本的抗震演练已成为“家常便饭”。日本人也养成了很多防震的好习惯,比如家里的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倒塌和砸伤人等。

宫城县气仙沼市

岩手县大船渡市

·建筑

日本建筑都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而学校之类的建筑,其设防烈度更是达到Ⅹ度(中国烈度标准),因而被称为最好的避难所。实践证明,日本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减缓地震造成的伤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东日本9.0级强震中,绝大多数建筑接受住了强震的考验。据了解,震后灾区的建筑基本完好,只有少量建筑倒塌或轻微受损。而海啸发生之后,沿海城镇的建筑多是整幢位移、部分冲毁,由于不是坍塌,因而直接伤亡较小。日本建筑在此次地震海啸中的杰出表现,无不展示出了抗震强国实打实的抗震能力。

一直以来,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广泛选择了抗震性能优越的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基本摒弃了砌体结构。有关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日本预制装配住宅中,钢结构占71%,木结构占18%,混凝土结构占11%[日本国土交通省综合政策情报管理部建设统计室,建筑开工统计调查(2008-04-30)]。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墙体材料也多采用整体轻质防水墙板,因而有效地减轻了建筑重量,降低了地震力。

灾后重建进展及面临的困境

·灾后重建进展

距发生9.0级大地震迄今已近两年,一些受灾较轻的城镇垃圾清除和转移工作已基本完成,受损房屋需拆除的也已基本拆除完毕。目前,灾民临时安置房建设工作也已基本完成,解决了31万灾民的临时住房问题。接下来的工作重心是灾区各市町村重建计划的制定与推进。

据共同社报道,2011年7月21日,日本政府21日敲定东日本大地震重建计划:重建期10年、重建资金23万亿日元(约合1.88万亿人民币)。最初5年作为“集中重建期”,将投放相当总额约八成的19万亿日元,主要用于应急措施和重建,具体包括临时住宅等灾害救助措施,自卫队活动经费,灾民生活重建,自来水管道、电力、道路、港口、农田、住宅、医疗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的重建。

2012年2月10日,复兴厅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统筹灾后重建与复兴,认定“复兴特区”,分配“复兴交付金”。复兴厅主要面临的5个课题是:(1)住宅重建和低洼地村镇的高处搬迁;(2)垃圾处理;(3)确保就业;(4)防止受灾民众孤立与心理辅导;(5)支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避难者返乡。首相野田佳彦表示,为使复兴厅能打破部门条块分割,一站式处理灾区要求,真正发挥复兴司令部的作用,他亲自担任复兴厅最高领导,赋予其广泛的统筹协调权限。这标志着灾后重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一直以来令广大民众不满的复兴重建工作“进展不力”现象将会有所改变。

·面临的困境

——资金筹措难

一直以来,日本政府高额的财政赤字始终是人们共同的忧虑,居发达国家之首。日本政府预测,2012财政年度末,日本公共债务将突破1000万亿日元(约合12.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20%。而对于早已债台高筑的日本财政现状,突遭此劫,资金筹措难度可想而知;继续举债将令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中;若不举债而增税,又会令经济增长前景更加恶化。无论如何,都会导致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所以,当执政党提出一些资金筹措方案时总会受到反对党的极力阻拦,使得资金问题一度难以解决,导致重建工作进展缓慢。

为加快重建进度,尽快筹集东日本大地震后的复兴重建费用,日本政府税制调查会于2011年9月最终确定了具体的临时增税方针。即重建10年间,通过临时上调所得税、企业税、住宅税和烟草税,预计筹集12万亿日元。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考虑发行逾10.5万亿日元的重建债券,为灾后重建工作筹资。

——重建工作效率低

与中国高效有序的震后重建工作相比,日本的重建效率则相形见绌。日本震区重建工作所需的资金要经过一系列人为的审批程序,特别是要经过国会的批准。与中国相比,日本震后重建工作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日两国政治体制不同。中国是典型的“举国体制”,其优势在于,国家遇到特殊灾难时,政府可以迅速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应对困难。而日本在“三权分立”的制度下,立法与行政的相互掣肘,使得重建资金的拨付与使用都要经过国会的严格审查。而国会里的在野党并不希望执政党通过救灾为自己的执政业绩增色,所以对执政党的动议大都是唱反调,加以羁绊的。因而,日本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也就不足为奇了。

——万民迁居任务重

由于东日本地震造成9.0级强震的地球板块运动,降低了东北沿海地区的地面高度,在某些地方降幅超过1米,这将令港口和城镇在未来的海啸和台风中更容易受损。复兴构想会议打算将居民点和其他设施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然而,让数万人从容易受灾的低洼地带搬迁出来,涉及到资金和土地使用法的问题,并且与每一个社区就如何重建达成一致也并非易事。比如,有些居民出于工作和生活的考虑依然愿意冒险住在海边,不愿意迁址。再有,福岛核事故导致周边20千米地区成为禁区,共有10个村镇,常住居民8万人被疏散撤离。政府提供的临时安置所条件简陋,难以长期居住,而核泄漏事故处理进度遥遥无期,数万民众亟待妥善安置。

——政治纷争困扰多

一直以来,日本政坛就是政客们斗智斗勇的舞台。日本巨震之后,情况更是如此。一片狼藉的震后现场,成为了党派们大展身手的棋盘,围剿与突围,固守与反击,在“救灾为民”的规则之下,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暗战。民主党借机抨击在野党人逃避责任,置国家危亡于不顾,天天只知道唱反调;而自民党等在野党人则拒不参与内阁,以免帮民主党人背黑锅。他们就是想让民主党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党派间的龃龉,造成了很多时候决策执行不力。重建进程缓慢,跟党派相争、中央地方政权的错位不无关系。这样的互相推诿,让日本民众感到不满。

综上所述,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举步维坚,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海啸抗震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古建抗震有绝招
《黄金时代》日本版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连续的海啸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