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吸氧方法提高血氧饱和度的效果观察

2013-09-30 03:35黄泽虹刘翠月郑银芳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通气管舌根双腔

黄泽虹 刘翠月 郑银芳

突发脑卒中昏迷患者,因舌根后坠、口鼻腔内分泌物多常引起严重低氧血症,进而呼吸频率加快发展为呼吸性酸中毒,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出现急性呼吸衰竭[1-3],从而加重病情。此时抢救的关键是尽早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吸氧,快速提高血氧含量,改善缺氧症状。我科将经口咽通气管吸氧、传统经鼻腔吸氧和面罩吸氧3种方法做比较,前者改善通气效果最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2008~2012年收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7~85岁;B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6~85岁;C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46~86岁。3组患者均有自主呼吸、SpO2<90%或呈明显下降趋势。3组患者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3组患者均先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A组从口腔中插入口咽通气管,调节氧流量至2~3L/min后从口咽通气管中间插入2~3cm吸氧管吸氧,用胶布固定;B组先用舌钳将舌拉出口腔外,再用一次性双腔吸氧管经鼻腔吸氧,调节氧流量至3~4L/min;C组先用舌钳将舌拉出口腔外,再用面罩覆盖患者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 ,再将氧气连接管连接于鼻面罩的氧气进孔上,调节氧流量至5~6L/min。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3组吸氧前和吸氧15min、30min后经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患者吸氧前、吸氧15min、30min后经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见表1。吸氧前3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F=2.113,P>0.05),吸氧15min后A组血氧饱和度高于B组(t=2.933,P<0.05),而与 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1,P>0.05)。吸氧30min后,A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B组(t=5.013,P<0.01)和C组(t=2.538,P<0.05)。

表1 3组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抢救突发严重脑卒中的昏迷患者,常因患者软腭下陷、舌根后坠致气道不畅、通气不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在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同时立即为患者吸氧。为了使患者能够有效吸氧,我们比较了3种不同吸氧方法的效果。

3.1 双腔吸氧管吸氧

一次性双腔吸氧管吸氧,简便易行,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死腔,出气均匀,不易堵塞。吸氧时不用胶布固定且不易松动或脱落,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患者在持续吸氧情况下容易耐受[4]。但鼻腔吸氧流量达4L/min,患者自觉鼻腔内有吹风样感觉且容易致气道黏膜干燥和痰液结痂,故只适合需低流量吸氧的患者。

3.2 面罩吸氧

面罩吸氧对口鼻的遮盖作用可有效地减少经口鼻散失的水分,有利于呼吸道的湿化,不易造成气道痉挛、黏膜干燥和痰液结痂的形成,可达到满意的祛痰、排痰功效[5],保证氧气吸入的效果。但面罩吸氧时由于呼出的CO2是从面罩两侧小气孔排出,部分CO2仍残留于面罩内反而会降低吸氧的浓度,难以纠正缺氧。另外,面罩吸氧时患者感觉面部不适,有憋气感。因此,面罩吸氧更适应于过度通气而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的给氧治疗。

3.3 经口咽通气管插入吸氧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由塑料或橡胶制成的硬质扁管形的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呈弯曲状,具有良好的解剖学弧度,能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气道通畅,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就能在数秒内开放气道[6],改善通气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特别适合有自主呼吸但因为舌根下坠或痰液积聚所致呼吸道梗阻的患者。另外,从口咽通气管中间插入吸氧管吸氧,使吸入氧气的有效浓度在肺泡气体交换中利用率更高,提高血氧饱和度更快。但口咽通气管对咽喉部的刺激性较强,易引起清醒患者恶心、呕吐。因此,口咽通气管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且无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

表1可见,通过放置口咽通气管吸氧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上升比双腔吸氧管吸氧组、面罩吸氧组更快、更高,说明口咽通气管在改善舌根后坠患者缺氧症状的效果明显优于经鼻腔吸氧或面罩吸氧。口咽通气管是价格低廉的人工气道辅助物,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减轻痛苦和经济负担,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且为一次性医疗用品,可减少交叉感染。

[1] 李玉莲.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的探讨.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5):521-522.

[2] 周筱懿.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抢救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34-135.

[3] 吴霜,张继荣,龙燕,等.三级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1):62-63,69.

[4] 张静,张晓慧.氧气袋鼻导管给氧管的研制.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5,20(12):27.

[5] 张春桂,何碧姣,王美莲.两种不同的氧气吸入法在昏迷患者中的对比.右江医学,2008,36(5):580-581.

[6] 吴红梅,蔡建英.口咽通气管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75.

猜你喜欢
通气管舌根双腔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冷却系统副水箱起泡分析及优化设计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茶乡小道
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吸痰的护理观察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汽车通气装置设计
反复复发的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诊治分析
舌根部异位甲状腺伴滤泡型腺瘤超声表现1例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