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前吸常压氧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2013-09-30 03:35祝红娟庄志坚彭小丽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常压面罩高压氧

祝红娟 王 敏 庄志坚 彭小丽 韩 冰

高压氧医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医学的发展,高压氧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由于高压氧舱的治疗多是在一些特殊设备中进行,特定外型和密闭的环境以及氧舱防火要求等原因,使部分患者在最初接受高压氧治疗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治疗方案的实施[1-3]。我科让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前先吸1~3次常压氧治疗,有助于患者情绪的改善。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2年8月1日在我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298例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组。2010年8月1日以前就诊的为对照组,未予吸常压氧,共162例,年龄8~72岁,平均年龄(41.00±0.25)岁,男93例,女69例,其中脑梗死22例,脑出血28例,颅脑外伤58例,一氧化碳中毒18例,突发性耳聋30例,其他6例。2010年8月1日以后就诊的患者为治疗组,即在高压氧治疗前予常压吸氧治疗,共136例,年龄7~70岁,平均年龄(40.00±0.33)岁,男76例,女60例,其中脑梗死18例,脑出血26例,颅脑外伤38例,一氧化碳中毒16例,突发性耳聋26例,其他1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前,均常规给予入舱前教育(昏迷患者教育对象为陪同人员),包括介绍高压氧治疗疾病的原理、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打开监视器,让他们自己观看舱内情况,教会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做耳咽管调压动作。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视情况给予1~3次不等的常压吸氧治疗,即在过渡舱内,戴面罩吸氧30min,中间休息10min,再继续吸氧30min。吸氧过程中,工作人员现场指导面罩的佩戴方法,教会患者自如呼吸,保持最佳的吸氧状态。

1.3 数据采集

所有患者初到高压氧舱时和进行完第一次高压氧治疗后发放问卷,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将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在治疗过程中,了解患者副作用发生的情况和治疗的连续性,所有的问题只记录问题,不记录发生的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首次高压氧治疗时,均有担心、紧张等心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经过入舱前教育、心理护理及常压吸氧患者的心理会发生改变,再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患者的紧张等情绪有很大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2组除焦虑和抵触情绪外,治疗组担心、紧张、恐惧情绪发生平均少于对照组(表2)。治疗组耳闷胀、憋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表3)。

表1 2组患者首次高压氧治疗时心理情况比较 (例)

表2 高压氧治疗1次后患者心理情况比较 (例)

表3 2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副反应的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3 讨论

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到积极作用[4],在临床上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压氧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及陪同人员要在氧舱内密闭的环境治疗2h左右,期间戴面罩吸氧,不能随意进出,当他们第1次面对这样的治疗环境时,极易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5]。其次患者和家属对高压氧治疗知识的缺乏,也是产生紧张等心理的原因。患者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紧张、害怕,继而容易出现副反应。未予吸常压氧的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前接触高压氧的时间较为短促,故对紧张等心情无法很好调节。一些患者不是因为禁忌证或治疗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而是因为情绪紧张、戴上面罩呼吸不畅等心理原因而使治疗无法进行,甚至不愿意接受高压氧的治疗。而在高压氧治疗前先吸常压氧,因其是在过渡舱内吸氧,所以患者及家属对高压氧了解更充分,利用与高压氧舱内同样的吸氧装置在常压环境下给患者进行预治疗,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使患者能尽快适应佩戴面罩呼吸,再配合入舱前的宣传讲解,加上吸常压氧时工作人员面对面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安全感大增。由于患者对高压氧认识的提高、对治疗程度的了解,发生焦虑、恐惧等情况明显减少,再加上对患者进行耳咽管调压动作的反复练习,减少了患者耳痛的发生率,患者能主动遵从医嘱完成疗程,因非疾病因素如恐惧、不适等原因终止治疗的患者减少,明显提高了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常压吸氧供氧压力0.6MPa,供氧浓度99.99%,采用专用三通单向活瓣面罩吸氧,吸氧流量达到10L/min,是普通吸氧的8~10倍,对患者具有治疗作用[6]。

我们还观察到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利用常压氧进行入舱前指导,有利于顺利完成高压氧治疗。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吸氧时要比一般的患者在舱内护理困难的多。由于工作人员有限,很多操作需要患者亲属或陪护人员来完成。利用常压氧治疗来教会陪同患者的人员如何将T管直接接到气管切开套管上,先给予常压吸氧,可以让患者有个适应过程,同时可手把手教会患者家属如何接管、如何进行吸痰及使用T管,可以准确了解患者的呼吸情况并进行相关的预处理。本组经过常压氧预治疗及护理指导后再进舱的15位昏迷患者入舱后病情均较稳定,吸氧顺利,呼吸道分泌物相对较未做常压氧预治疗的患者减少。但因未进行客观对比评价,只是将此现象提出,待今后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客观指标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对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先行1~3次的常压吸氧治疗,使患者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更有利于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高压氧治疗效果。

[1] 刘芳,陈佳,苏华.高压氧治疗中的心理问题调查.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14(3):170-171.

[2] 廖庆兰.健康教育在高压氧治疗中的运用.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12-213.

[3] 王银娟.198例患者高压氧治疗心理状态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8):109.

[4] 郭美奂,吴嗣洪.高压氧临床应用参考手册.泉州: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社,2003:2.

[5] 吕薇,吕进东.多人医用氧舱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吉林医学,2010,31(6):845.

[6] 彭慧平,卢晓欣,汤永建,等.常压氧疗法的临床应用.重庆医学,2005,34(5):651-652.

猜你喜欢
常压面罩高压氧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常压储罐失效后果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
理想面罩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常压衬胶容器设计技术研究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