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热工优化控制平台综合测试技术的研究

2013-10-08 07:31李旭侃
浙江电力 2013年3期
关键词:模拟量层级偏差

尹 峰,孙 耘,李旭侃,周 佑,苏 烨

(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杭州 310014)

0 引言

TOP(Thermal Optimized-control Platform,电站热工优化控制平台)系统硬件包括1对冗余控制器、冗余电源、冗余内部交换机与通信网络、1台高性能服务器、IO端子、通信卡件、人机交互设备、继电器及端子模组等,TOP系统通过IO端子、Modbus(总线协议)和OPC(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技术)3种通信形式和DCS(分散控制系统)进行通信,其高性能嵌入式计算机采用专业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性强、功耗低、电源切换方便,上位工业级高性能控制服务器则具有高主频、高内存、大存储、人机接口友好的特点。

TOP系统与DCS实现立体数据交互,直接参与过程控制,因此对其硬件与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及系统运行安全性要求很高,应从设计理念上对平台的安全可靠性作充分的考虑,对设备运行的性能与功能,则通过针对性、系统性测试技术的应用,获得有效验证。

1 TOP系统的基本性能测试

TOP系统的基本性能测试通过系统的软硬件测试试验完成。试验目的在于检测优化控制系统的系统可靠性,检测的项目、内容与要求、实际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2 TOP系统的安全性能测试

TOP系统的安全性能测试,是为了验证TOP系统在接入DCS后的安全稳定性,通过系统的模拟试验来完成,包括装置在DCS中运行模式的合理性测试、在DCS中安全层级测试以及极端通信能力测试等。

2.1 在DCS中运行模式的合理性测试

TOP系统在不同安全层级下有不同的权限,在通信连接正常、投切指令回路畅通的状态下,权限设置应满足:

(1)基础模式下,TOP系统只单方面接收DCS数据,不向DCS发送任何数据和指令。

(2)指导模式下,TOP系统的控制指令不能送至DCS,TOP系统的优化建议通过画面的形式提示运行人员。

(3)指导操作模式下,DCS可以手动选择部分功能回路的运行,被DCS选择后的部分功能回路指令才能被允许送至DCS。

(4)运行模式下,TOP系统在DCS允许的权限范围内对设备进行自动操作。

经实际模拟测试,当TOP系统接入DCS后,各种模式下的权限设置均满足预期要求。

2.2 在DCS中运行模式的合理性测试

安全层级应满足下列要求:

(1)满足所有安全边界条件后,TOP系统才能进入在DCS中的下一安全层级。

(2)当任意安全边界条件不满足时,TOP系统自动退至底层的安全层级。

(3)运行人员在安全边界条件满足时,可以设置TOP系统在任意层级,运行操作优先。

(4)安全层级切换应无扰动。

经实际模拟测试,TOP系统进行安全层级切换正常,安全边界条件对安全层级的切换满足约束条件,切换过程无扰。

2.3 极端通信能力测试

针对不同的DCS,测试1块通信卡件在不同通信点量以1 000 ms周期通信间隔下的系统响应能力。TOP系统正常运行时,单一卡件的实际通信点量应小于极端通信能力的30%。

经实际模拟测试,在针对OVATION系统的测试中,1024个模拟量点(该系统的模拟量和开关量通信耗费的资源是相同的)以1 000 ms的周期通信时,可以运行。在1536个模拟量点以1 000 ms的周期通信时,出现响应缓慢,达到能力极限。

3 TOP系统与DCS的通信测试方法

TOP系统与DCS的通信测试分为通信质量和通信压力测试2个部分。通信质量测试的内容包括:Modbus通信和硬接线通信对比、Modbus通信响应测试;通信压力测试则是通过巨大的通信量来找出TOP系统和DCS之间的通信极限。

3.1 Modbus通信和硬接线通信对比测试

在TOP系统侧建立1路(比如正弦信号)输出,分别通过硬接线和Modbus通信方式输至DCS侧,将2路信号放在趋势上比较,并建立逻辑,统计2路输入差别过大的次数。测试过程为:

(1)在DCS侧根据上述提供的通信步骤,建立1个从TOP系统侧通过Modbus通信方式送至DCS侧的模拟量点组态逻辑。

(2)在同一控制器内建立AI卡件的组态逻辑,设置量程需与Modbus通信来的量度保持一致。

(3)用万用表测量TOP系统侧4~20 mA输出,测试精度达到标准要求,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1 TOP系统的基本硬件功能测试结果

表2 TOP系统硬件I/O测试结果

(4)同时从TOP系统侧通过Modbus通信发正弦波信号,建立趋势图观察两者的差别。

实际测试结果显示:DCS侧的正弦波曲线不平滑,呈阶梯状;两者之间最大精度偏差基本在1%左右,时间偏差在1 s左右,如图1所示。

图1 Modbus通信和硬接线通信对比

3.2 Modbus通信响应测试

在DCS侧建立1路信号输出,通过Modbus通信方式输至TOP系统侧,TOP系统将信号保持原样,再通过Modbus通信方式返回DCS侧,在DCS侧建立发出和收到的信号趋势,统计两者差别过大的次数。测试过程如下:

(1)DCS侧建立1个方波信号,隔10 s发5 s脉冲触发1次模拟量切换:由1切换为4;DCS侧扫描周期设置为0.5 s,TOP侧执行周期设置为0.1 s;若两者偏差超过1%延迟0.75 s视为两者偏差过大。

(2)DCS侧建立1个方波信号,隔10 s发5 s脉冲触发1次模拟量切换:由1切换为4;DCS侧扫描周期为设置0.25 s,TOP系统侧执行时间为设置0.1 s;若两者偏差超过1%延迟0.5 s视为两者偏差过大。

实际测试结果显示:第(1)项测试48 h未出现偏差过大;第(2)项测试24 h未出现偏差过大。测试说明:DCS侧与TOP系统侧通信时间不超过2个扫描周期,数据的精确度较高。

3.3 通信压力测试

该测试是通过巨大的通信量,找出TOP系统和DCS之间的通信极限。首先在DCS侧建立大量各类信号输出,通过Modbus通信输至TOP系统侧后,对全部数据进行全面或者抽样检查,检查DCS侧和TOP系统侧的数据是否一致。

DCS侧在通信软件设置中有最大写组的长度、最大模拟量读组的长度和最大数字量读组的长度等参数,该参数设置的最大值分别为100字节、224字节、224字节。

根据1个数字量占用的长度为1/8字节,1个模拟量占用的长度为2字节和1个License(并发数)最大点数为500点的相应规则,在1个写组内最多包含模拟量点50个,最多包含数字量点499个(组态要求必需有1个读的数据点);在1个读组内最多包含模拟量点112个,最多包含数字量点500个。若有多个写组,只有有数据变化的写组才会打包发送,例如100个模拟量点分为2个写组,若前50个点有数据变化则将前1个写组打包发送,若后50个点有数据变化则将后1个写组打包发送。

通信压力测试内容包括:

(1)DCS侧建立数字量信号输入160个点,数字量信号输出160个点,模拟量信号输入10个点,模拟量信号输出10个点;DCS侧最大发包能力,每个周期发包数稳定在10个;数据保持一致。

(2)DCS侧建立数字量信号输入16个点,数字量信号输出16个点,模拟量信号输入1个点,模拟量信号输出1个点;DCS侧最大发包能力,每个周期发包数稳定在17个;数据保持一致。

(3)DCS侧建立模拟量信号输入100个点,模拟量信号输出100个点;DCS侧最大发包能力,每个周期发包数稳定在2个;数据保持一致。

(4)DCS侧建立模拟量信号输入50个点,模拟量信号输出50个点;DCS侧最大发包能力,每个周期发包数稳定在4个;数据保持一致。

实际测试的结果显示:

(1)上述测试中发包通信时间以0.25 s为基数,所有发包尽量在0.25 s内完成,若扫描周期设置大于0.25 s,则在0.25 s后发包停止,直到扫描周期结束后再开始新一轮发包。所以扫描周期越大,通信控制负荷率就越小,成反比。扫描周期为0.25 s时的通信负荷率为90%左右,扫描周期为0.5 s时的通信负荷率为50%,扫描周期为1 s时的通信负荷率为25%。

(2)模拟量点占用字节比数字量点大,所以同样的点数,模拟量通信所用时间要大于数字量。

(3)若测试内容(1)和(2)中的点共 4 组, 每个周期能发包数远大于组数,在0.25 s内可全部发完;若测试内容(3)中模拟量点数量大,每个周期能发包数小于组数,在0.25 s内未全部发完,则要待到下一个扫描周期发送,数据会有一定延迟;所以为保证数据的实时性,需合理安排扫描周期和点的数量。

4 结语

通过对TOP系统的基本性能、安全运行能力,以及通信能力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最大工作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中安全可靠,也为系统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数据与设计依据。

[1]尹峰,韦东良.火电厂DCS性能考核试验与可靠性分析[J].热力发电,2006(11):65-67.

[2]黄勃,卢化,樊健刚.完善分散控制系统性能与应用功能测试方法的探讨[J].浙江电力,2012,31(7):50-53.

猜你喜欢
模拟量层级偏差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50种认知性偏差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一种模拟量模块的应用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关于600MW火电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和研究
机械装配偏差源及其偏差传递机理研究
基于S7-200PLC 模拟量扩展模块使用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