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2013-10-09 03:02李常学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阻塞性

李常学

(云南省普洱市镇元县人民医院内科 云南 普洱 666500)

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因肺泡内气体增多且压力升高,导致肺部因通气不畅而出现缺氧所致的一种疾病。对发生COPD并呼衰的患者及早救治可降低死亡几率[1]。NIPPV是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的一种救治COPD并呼衰方式,本文即就NIPPV治疗COPD并呼衰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COPD并呼衰患者中的50例,按照临床差别性治疗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4-82岁,平均(73.6±5.8)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5-80岁,平均(73.2±5.4)岁。两组患者在基本性相关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别(P>0.05)。

1.2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根据2002年我国制定的关于COPD的诊断指南进行诊断并确诊[2];均无消化道出血症状,无明显的意识异常症状;均具有机械通气适应证。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对所有患者均先行平喘、抗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性处理,然后持续性进行氧疗,经鼻插管吸氧,氧气流量控制在3L/min左右。

1.3.2 研究组:同对照组先行基础性处理,并同时行NIPPV方式治疗。呼吸机使用Bear1000型(美国伟康公司),并选用适合患者的口罩或鼻罩,同时将头套认真固定,之后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呼吸频率设置在14次/min;通气模式设置为S/T;潮气量设置在4ml/kg之上;呼气压力设置在4cmH2O;起始吸气压力设置为8cmH2O,并随通气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一般在通气后0.5h可使吸气压力增至12-18cmH2O。通气前3d,通气总时间均在12h/d以上,3d后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可适当减少通气时间。每次通气时,需有专人于患者床边加强监护和管理,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定时帮助咳痰,昏迷者帮助吸痰,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3]。

1.4 评价指标:(1)对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h、24h以及72h患者的血气指标(PaO2、PaCO2以及pH值)分别监测和比较。(2)对比两组临床不良情况,包括并发症情况和死亡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相关的统计数据,采用()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用t检验,P<0.05为比较差别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在PaO2、PaCO2及pH值上相比,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治疗后,在PaO2与pH值上两组均升高,但研究组升高更明显;在PaCO2上两组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更明显;以上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2.2 两组临床不良情况:研究组未见死亡患者;出现1例腹胀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4.0%。对照组出现1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4.0%;出现2例感染患者和1例导管阻塞患者,不良情况发生总率为16.0%(4.0%+12.0%)。研究组治疗方式更安全(P<0.05)。

3 讨论

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后患者的肺部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肺部功能受损程度逐步加重,导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几率明显增加;一旦出现急性呼衰后,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很高。及早选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救治,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常规性抢救COPD并呼衰患者一般先进行平喘、抗感染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性处理,并同时经鼻或口插管给予氧气支持,但整体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且患者治疗的时间较长,治疗中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大。

无创通气是当前临床治疗COPD并呼衰的一种更先进的治疗技术,因治疗中不需经鼻或口腔插管,明显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且治疗中可同时保持患者正常的免疫以及生理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无创通气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病情,对PaO2、PaCO2以及pH值等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降低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4]。同时,无创通气的治疗时间相对缩短,整体治疗费用较之常规方式一般不会明显增加,因此,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在采用无创通气对COPD并呼衰患者治疗时,应注意确保患者具有较好的适应证,采用此种方式治疗的患者呼衰程度不宜过重,同时血流动力学应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下。另外,通气前应严格设置各项相关参数,并在通气中注意对吸气量进行适当调整,以利于保证适宜的潮气量。另外,通气中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对清醒的患者要定时帮助咳痰,对处于昏迷的患者应定时帮助吸痰,防止因呼吸道阻塞发生意外情况[5]。

本文选取的50例患者中,30例(研究组)采用NIPPV方式治疗,另外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治疗后统计显示,研究组患者在血气指标(PaO2、PaCO2及pH值)上改善更明显;另外,研究组治疗中不良情况发生率4.0%,对照组为16.0%;研究组效果总体更佳(P<0.05)。

综合表明,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方式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临床可积极予以推广。

[1]热西汗·依不拉音,夏迪亚·夏木西丁.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4(33):105-106

[2]欧阳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0(06):44-45

[3]邹秋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2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07):50-51

[4]刘燕,晋小祥.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9):6100-6101

[5]吕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J].中国医学工程,2011,2(03):85,87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阻塞性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