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疗效分析

2013-10-09 03:02徐悦好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置换术

徐悦好

(浏阳市骨伤科医院 湖南 浏阳 410327)

临床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症状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类型。本次研究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现象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1年4月-2013年4月抽取7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1.4±1.2)岁;骨折发病时间1-6小时,平均发病时间(2.7±0.8)小时;治疗组患者中男22例,女17例;患者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1.6±1.1)岁;骨折发病时间1-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2.9±0.7)小时。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形状记忆合金环形器内固定技术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实施治疗。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住院治疗时间、患肢负重能力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幅度、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骨折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认为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Harris总得分超过90分;良:Harris总得分超过80分,但没有达到90分;可:Harris总得分超过70分,但没有达到80分;差:Harris总得分没有超过70分[1]。

1.5 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对照组经形状记忆合金环形器内固定技术治疗后有6例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优,有7例患者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良,有15例患者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可,有11例患者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差,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情治疗及格率为71.8%;治疗组经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后有12例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优,有16例患者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良,有8例患者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可,有3例患者病情治疗效果评定为差,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病情治疗及格率为92.3%。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比较[n/(%)]

2.2 住院治疗时间、患肢负重能力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治疗(20.86±3.48)d,治疗后(95.18±6.39)d患肢的负重能力恢复正常,治疗后(116.86±6.52)d骨折达到完全愈合状态;治疗组患者共计住院接受治疗(14.82±2.51)d,治疗后(73.66±5.27)d患肢的负重能力恢复正常,治疗后(90.24±5.13)d骨折达到完全愈合状态。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患肢负重能力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患肢负重能力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d)

2.3 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幅度:对照组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为(47.37±3.41)分,治疗后为(71.64±4.52)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 Harris评分为(48.72±3.17)分,治疗后为(84.48±4.15)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Harris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的改善幅度比较(分)

2.4 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有8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0.5%;有1例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由于假体的存在会使治疗困难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龄且体质差并伴有非常严重的骨质疏松或骨量丢失现象患者更是如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将会承受更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2]。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现象的患者实施治疗,与应用于其它部位骨折的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存在非常明显的技术差别,该项内固定治疗技术属于闭合复位更加彻底,手术操作过程中要求尽量不要对假体的稳定性产生干扰[3]。复位处理后接骨板与骨之间并不是紧密的接触贴服,这样可以保证对骨和软组织的血供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对骨折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影像学技术可以对骨折的愈合情况进行直接评估,发现骨折不愈合现象可以在早期实施植骨治疗[4]。

[1]纪青,辛风,刘家滨,等.改良 Mennen钢板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干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8(4):611-612

[2]杨长春,戴魁戎,李纯志,等.环状记忆环抱内固定器治疗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股骨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09,15(6):166-167

[3]徐长明,储小兵,吴海山.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1(12):974

[4]丛锐军,刘伟,李晓华,等.全髋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09,2(6):434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置换术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