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血管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3-10-09 03:02姚建群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心血管心理疾病

姚建群

(贵州省玉屏县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贵州 玉屏 554000)

心血管疾病是与机体循环系统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又可以将心血管疾病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1]。做好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对现代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人员要熟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和护理要求,注意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稳定老年患者的心情,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优质的护理工作,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其中女性32例,男性48例,患者年龄为58至75岁,平均年龄65.9岁;患者病程1至25年,平均为12.5年。80例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心血管疾病。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一般护理: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临床护士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合理指导患者的活动和休息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症状时,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同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时适当进行肢体活动,并适当翻身,防止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的的出现。对于心力衰竭严重的患者,护士可指导病人采取坐立位或者半卧位,从而使回心血量减少,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当患者心力衰竭有所好转时,应嘱咐患者适当进行活动,并合理增加运动量,活动的同时注意患者的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3]。

护士应指导患者的饮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能量、低盐、低脂及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物。控制患者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4至6克,患者可以多食用钾含量丰富的食物。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开胃食品,刺激患者食欲。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切忌暴饮暴食,宜少量多餐。对于出现水肿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要记录患者液体的出入量,每天摄取水的量控制在1500ml以内。

1.2.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克服对该疾病在心理上的障碍,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心理护理通常要求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就要求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认真、谨慎、细致。患者在工作时要时刻关注患者,主动接触患者,把对患者的爱心和帮助体现在护理工作中。心血管疾病病程长,且常反复发作,患者的病情通常易变化,病人因此丧失治疗信心,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严重者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就要求护士在进行工作时要时常鼓励患者,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情况,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同时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避免对患者的精神刺激,以免患者情绪产生波动,影响疾病的治疗。有些患者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常会产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要设法对患者进行疏导,使患者正确对待现实问题,缓解患者不利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4]。

1.2.3 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例如:利尿药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对于这类患者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钾浓度,防止病人血清钾浓度过低导致的不良反应,同时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记录工作,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高可靠的参考资料。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时,通常会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该类药使用时常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恶心等。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心率减慢、头晕、视物出现黄视及绿视时应及时停用该类药物,遵医嘱口服氯化钾或其他药物。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1例,总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者2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7.50%(31/40),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4 讨论

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容易反复,通常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因此在进行护理时要注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顺从性,提升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也有重要作用,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合理护理是治疗中重要的环节,优质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的配合临床医生对该病的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通常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相关学科知识,例如掌握一定的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知识,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展现优秀的职业道德,对患者要有责任心和同情心,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工作,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健康教育,同时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合理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治愈率[5]。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工作人员要熟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和护理要求,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满足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黄改萍,姚艳绒.反复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病病人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011):2878-2878

[2]把爱萍,张室玲,赵江月,等.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需求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2,8(11):874-875

[3]邓桂芳,柯妙珠,邓少芳.静脉滴注异舒吉治疗老年心血管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007):76-77

[4]李丹,高萌,霍霞.全程护理干预在控制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450-452

[5]张娟,张琼.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

猜你喜欢
心血管心理疾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感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