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开发区产业发展初探——以福州市辖区为例

2013-10-19 05:01王佳韡吴一凡
科技视界 2013年29期
关键词:市辖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王佳韡 吴一凡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0 引言

主体功能区作为新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目前研究多从主体功能区的整体概念出发,对四个分区的单独研究相对较少。优化开发区域作为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1]。目前对优化开发区的研究多属于定性研究,涉及生态补偿机制[2]、耕地保护问题[3]、经济增长模式[4]探讨等问题,另外李禾等对云南省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初探[5],但从行业发展空间配置角度探讨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章仍相对欠缺。本文以2008-2020年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中整体处于优化开发区内的福州市辖区为例[6],通过分析福州市辖区的产业结构现状、空间配置,探讨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升级方向。

1 福州市辖区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分析

在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层面上,福州市辖区(包含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为优化开发区域,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基础较为雄厚,开放程度高,是福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以鼓楼区和台江区的人口密度最高,达19714.29 人/平方公里和25055.56 人/平方公里,另外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的人口密度依次为5429.58 人/平方公里、857.65 人/平方公里、1428.57 人/平方公里。此外福州市辖区开发程度总体较高,鼓楼区、台江区和仓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密度达203373.5 万元/平方公里、137413.7 万元/平方公里、20484 万元/平方公里,马尾区和晋安区的经济密度依次为11448.89 万元/平方公里、4883.47 万元/平方公里。

1.1 产业结构综合分析

选取2000-2012年福州市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产值,如图1 所示。由此可以看出福州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略有下降,以此为拐点分为两个阶段,在2000-2004年间相对平稳增长,年均递增率9.69%,2005-2012年间则以相对快的速度增长,年均递增率14.25%。

另外,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有较大差异,第一产业长期处于相对低的水平,且增长缓慢,产值变化幅度较小。二、三产业在第一阶段内,二者的增长幅度及变化规律相近,均成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到第二阶段,二、三产业在2005年的调整后,增长速度明显提升,且第三产业产值超过第二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2 产业结构变动度比较

产业结构变动度是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幅度,其调整的时间点与强度对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表示某一地区一段时期内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值的绝对值之和[7],计算公式为:

式中:K 为产业结构变化值,Qij为末期i次产业构成百分比,Qi0为基期同此产业构成百分比。K 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变化幅度越大。

本文以福州市辖区2001年为基期,以12年的三次产业构成百分比,计算出各时间段产业结构变动度,如图2 所示。福州市辖区第一产业结构变动度缓慢,12年间仅变动1.4 个百分点,可见福州市辖区在该时期对农业的调整力度较弱,其中2005年的调整较为显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则呈现三年一周期的波动调整,且第三产业调整力度超过第二产业,使得第三产业在2005年后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

图1 2000-2012年福州市辖区三次产业及地区生产总值

图2 产业结构变动度

1.3 行业产值对比

以福州市辖区2011年各行业的产值情况为例,第二产业产值567.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6.72%,其中工业占71%,主导行业和主要产品产量增势较好;建筑业占29%,在建重点项目。第三产业产值965.4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84%,以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为主,依次占第三产业的23%、15%、11%,仍以大批量简单的商品集散为主要拉动,商务金融等的内生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整体处于产业链的相对低端,在主体功能优化开发区的背景下,福州市辖区的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

2 福州市辖区优化开发区存在的问题

图3 2011年福州市辖区第二、三产业各行业地区生产总值占比

2.1 第一产业调节速度缓慢

福州市辖区第一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小,主要种植经济作物,自2005年起,福州市逐步建立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当年即有福建福铭食品有限公司等13 家企业入驻,因而福州市辖区的第一产业应继续发展高科技农业,对接台湾高科技农业。

2.2 第二产业缺乏竞争优势

福州市辖区第二产业的作用在逐渐减弱。从福建省第二产业的分布来看,工矿业主要集中在三明、龙岩等内部地区,烟草制造业和轻纺工业等则以泉州、厦门为主,因此福州市第二产业优势本身并不突出。另外21 世纪以来,福州市工业转变方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加速向南北“两翼”四县(市)集聚,形成机械装备、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3 个千亿产业集聚和4 家百亿企业。2011年市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福州市的33.35%,其中轻工业比重工业为8.02:11.84,且布局分散规模偏小且职能雷同,因而从区域分工、政策导向的角度,工业势能未能转化为城市综合发展势能,第二产业无法成为带动福州市辖区经济的主力。

2.3 第三产业结构需调整

福州市辖区第三产业自2005年后超越第二产业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其结构占比逐年增加,2011年市辖区第三产业产值占福州市的67.29%,所辖五区均以批发零售业为产值最大行业,新兴产业比重低,可发展潜力大,并具有各自发展特色。鼓楼区金融业为第二重要行业,全年引进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企业241 家,新增百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近1/3。台江区则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第二行业,拥有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已有台湾正品网、台湾创龙科技、福州两岸经贸发展等40 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总注册资金达5亿元。仓山区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第二大行业,建成、在建的大型商贸项目14 项,总投资约358亿元。晋安区则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辅助带动,整合提升东部片区物流集聚带,扶持发展盛辉、盛丰、宏捷等全国百强物流企业。马尾区的第二大行业是金融业,落实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创意产业,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与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年交易量超过200 万吨。由此可见,要进一步升级福州市辖区的产业结构,不仅要发挥商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更要挖掘各区内在的行业特色,挖掘科技、金融、商贸、物流、教育、文化等行业潜力。

3 优化开发区产业升级方向

3.1 优化空间结构,调整城镇布局

福州市辖区适当扩大金融服务业、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合理配置城市、生活、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保持并逐步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控制城市蔓延扩张速度,防止工业园区分散导致低效利用。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构建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有机连接和有序流动的城镇体系,促进区域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建立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

3.2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发展方式

福州应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突出发展第三产业,提升服务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优化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破坏小、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打造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如加快发展集研发、营销、结算、资本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总部经济,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根据福州市辖区的土地、大气、水资源、环境等承载力,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通过单位土地面积的资源承载量控制项目产业的水耗、能耗、污染物排放标准,使产业向高集约化方向发展。投资重点转向金融、物流、旅游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房地产等生活性传统服务业,培植社区、咨询、会展、中介、电子商务、信息和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同时推动工业集中发展,形成较为完整、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产业协作与对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创新战略、信息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8]。

3.3 优化人口分布,控制生态格局

引导福州市辖区内的人口从过度密集的台江区、鼓楼区,转移到周边的重点发展区域,同步调整空间与产业优化,合理控制中心城人口规模,形成合理有序的人口分布格局。与此同时,将城市周边和交通沿线的景观生态建设作为一个城市绿化隔离带,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和绿化生态用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闽江下游,加强生态水土保持和内河整治,形成景观生态宜居环境。

4 小结

在福州市辖区的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区位优势较弱,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要拉动力,但内部行业结构仍相对粗放,金融、科技等行业经营与产值较小,因而第三产业的可发展空间最大,配合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政策,福州市辖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应集中在节能、环保、安全、质量、技术、区域协调等领域,重点在于,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分工水平,引领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篇(第20章)[Z].2006(3).

[2]刘银喜,任梅.生态补偿机制中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角色分析:基于市场机制与利益主体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0(4).

[3]崂园.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耕地保护问题[J].上海土地,2008(6).

[4]周杰,邓玲.自然资源价格纠偏与优化开发区经济增长模式转变[J].科学管理研究,2008(2).

[5]李禾,武友德,李青.云南省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优化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8):718-721.

[6]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Z].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2009,4.

[7]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8]张仪.基于海西建设的福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市辖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同构视阈下的异构治理:市辖区体制的优化进路*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整体性治理视野下市辖区政府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