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模糊标签语使用情况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2013-10-27 02:11
关键词:本族语立体化语料库

张 丽 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模糊标签语使用情况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张 丽 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模糊标签语在英语本族语者口语中出现频率极高,在话语中具有多种功能,是一类重要的程式表达语。利用语料库从对比的角度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该类词上的使用情况,发现他们对这类词的使用总体上偏少,对个别表达又使用过多;使用功能单一,且出现不少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的情况。这些发现暴露出目前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为改进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模糊标签语;语料库;频率;语用石化

英语中有一类在结构及功能上都相对稳定的表达,如things like that, or something like that等。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其命名,如“话尾标签语”[1]、“模糊类别指示语”[2]及“类别标记标签语”[3]13-31等。本文借用B. Altenberg提出的“模糊标签语”[4]这一概念并尝试对其进行研究。

一、本族语者模糊标签语的使用情况分析

笔者利用SARA软件从BNC(英国国家语料库)中提取数据,从出现频率、形式结构及功能等角度对模糊标签语进行过系统分析。[5]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模糊标签语出现频率极高,在口语中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归纳前人研究过的此类表达,加上利用SARA软件从BNC中的口语子语料库中提取出的数据,笔者共统计出106个模糊标签语。这106个表达在总库容约为10 341 729个词的BNC口语子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达11 072次之多,得出标准频率(每百万词中该类表达的出现次数)为1 055次。而这106个表达在使用频率上的分布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其中38个表达的标准频率为0;35个在1~4之间(包含1、4),33个超过5(包括5)。有的表达如and things of this kind等在BNC中只出现了1~2次,基本上可以当作偶然现象;有些表达的出现频率却极高,如something like that出现了507次,而 or something更是出现了1 280次之多。这些高频表达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因为本族语者对这些词语的青睐肯定有其特殊的原因。

其二,在内部结构上表现出高度相似性。具体表现为并列连词的使用、语法化了的名词及不定代词的使用、指示词的使用等。Dines 曾从众多的具体表达中归纳出几种基本模型。其中最典型的是and/or[pro-form] (like that) 及 (and) this/that sort/kind/type of thing等。[3]13-31

其三,与上下文之间呈现出“范例+标签语”的结构模式。这类表达之所以被称为模糊标签语,主要是因为它们不能在话语中独立使用,而必须附着在其他成分之后,表达某一模糊概念或范畴。一般来说,标签语所附着的成分都被认为是这一模糊概念或范畴的范例。如在“Id made one or two little machines and machine tools and stuff like that”中,名词短语“one or two little machines and machine tools”充当的就是标签语“and stuff like that”的范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能充当范例的成分并不仅限于名词短语。从BNC中也找到了大量动词短语、介词短语以及分句等充当范例的例证。

其四,在使用功能上表现出多样性。除了最基本的信息省略功能及话轮转换功能之外,还有语势强化功能以及身份认同功能等。另外,很多这类表达的使用也可用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进行解释。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往往特意使用这些标签语来达到某些特殊的交际目的。比如:

例(2)Were there any accidents or anything?

例(3)Do you want any ice cream or anything?

例(1)中“blah”一词重复使用五次,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与句尾“annoy”一词所营造的语义氛围相呼应。例(2)中标签语的使用达到了缓和语气的作用,说话人可能明知发生了事故,加上一个标签语给听话人心理上一个缓冲。例(3)中标签语的使用延伸了语义,让听话人觉得自己有选择的自由,达到了表礼貌的目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模糊标签语在本族语者口语中使用相当频繁。它们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及外部结构,可发挥多种语用功能,是英语中相当重要的一类表达。那么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类词的掌握如何呢?同本族语者相比,他们在这类词的使用上又有哪些特点呢?

二、中国英语学习者模糊标签语使用特点

笔者利用Wordsmith软件及COLSEC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系统研究过中国学生在该类表达上的使用情况,发现以下特点:

其一,总量上使用过低,个别使用过度。利用wordsmith对在BNC中查出的106个标签语在COLSEC中一一进行检索,结果发现只有19个表达在该语料库中出现,总频率只有271次,标准频率为371次。而BNC中该类表达出现总频率为11 072次,标准频率为1 055次。为了更好地比较这两组人群在该类表达语使用频率上的差异,笔者采用卡方检验公式x2=∑(O-E)2/E对两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卡方值为443.47。这一数值说明两者之间差异极为显著。

表1列出了这19个模糊标签语表达在COLSEC及BNC中出现的频率情况以及它们的卡方值信息(RF:出现频率;NF:标准频率)。

表1 模糊标签语在COLSEC及BNC中出现频率及卡方值对照表

进一步观察表1可发现,COLSEC中出现的19个表达中大部分使用频率都很低,其中7个只出现过一次。通过卡方检验法对这些标签语在两个语料库中出现的标准频率进行计算笔者发现,除了and something 以及and the rest,其余表达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标注为“**”或“***”)。其中,中国学生在and so on、or something else、and something else以及or things like that几个表达上的使用偏多,对前两个表达的使用过度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在其他词的使用上明显偏少。这些数据表明:首先,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这一类词的使用总量上同本族语者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对这一类词的总体关注度不高。其次,他们对模糊表达语的种类了解不多。这也是其词汇量贫乏的表现之一。

其二,功能单一,呈现语用石化现象。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模糊标签语的使用上同本族语者相比不仅存在量上的差异,在功能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功能上的单一性。中国学生使用这类表达最常见的功能就是表信息省略。此外,由于这类表达所处位置一般位于一段话语之后,客观上也能起到话轮转换的作用。而至于本族语者所使用的一些其他语用功能,如语势加强、表礼貌或身份认同等,在COLSEC中都得不到体现。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有些学者就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话语标记语使用上存在语用石化现象的论证。[6]

其三,不当使用。从BNC中提取出来的语料显示,尽管很多模糊标签语在结构上相似,但由于具体的语境要求,多数情况下都是受一定约束的。而中国学生由于在语境对这些表达的约束关系方面了解不够,往往造成使用不当的情况。 如下例所示:

例(4)If he is my boyfriend or if he is my best friend or something like that, I mean I will try my best to help him.

例(4)中标签语所附着的成分显然具有[+human]这一语义特征,而标签语体现的语义特征则为[-human]。这种语义上的搭配不当主要是由于中国学生对词与词之间的搭配限制了解不够造成的。又如在or something else一词的使用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同本族语者的使用情况相比也显示出很大不同。对本族语者来说,这一标签语比较特殊。它一般附着在某一成分之后,表示所省略信息同前面所列举事物的非此即彼性,即两者间是选择关系而非一般的列举关系。以下例句取自BNC:

例(5)Do you want to come back, Mr Williams? Do you want to pick up this point or something else?

此例中or something else的使用目的在于指出听话人所谈内容可以在“this point”和something other than “this point”间进行选择。再看以下从COLSEC中所得例句:

该例中说话人用标签语的目的显然在于表列举未尽。标签语所指代内容与前文列举内容间不是选择关系,而是同类关系。这种情况下用or something else就很不得当,用 and something like that 会更符合本族语者的表达习惯。

其四,自造表达。从COLSEC中还发现了以下表达(黑体部分)。

例(7)diseases such as severe-severe coughing or sour throatorwhatother.

例(8)very cheap and they can manage easily. But McDonald or KFCorsomethingothers.

例(9)Even when you work, even when work I mean you have a joborsomethingsoon.

这些在BNC中未出现过的类似于模糊标签语的表达在COLSEC都只出现过一次,因而可被看做偶然事件。然偶然事件也隐藏着一定的规律,即除了what other, 其他表达都属于 “and/or+something+so on/others”这一结构。其可能原因是:中文中,人们习惯用“等等”及“其他的”等一些表达表示省略。对于一般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最便利的就是“and so on”。而对于某些想追求变化的学生来说,他们知道英语中其他表达的存在,但又记忆不够精确,所以就通过糅合的方式造出了以上表达。

三、问题存在的根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模糊标签语在本族语者口语中使用极为频繁,具有多种功能,是英语中很重要的一类表达。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类表达的掌握程度还很不理想。不管是在表达的多样性、使用频率还是使用功能上,同本族语者间的差距都比较大。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重精确,轻模糊。学习者一般都只注重语言的精准性,语法正确、用词准确是最终目标。用语模糊被认为是语言不够好的表现。殊不知在某些场合语言的准确性恰恰要通过模糊语才能达到。并且,模糊语的使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二,重书面语,轻口语。传统的英语学习材料一般都是相对正统、正规的语言范本,即书面语。近年来语言的交际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听力、口语的重要性得到突出。但是目前大多数听力、口语教材中的语料来源都不够真实,大部分也是经过一定改编的书面语,此外,学生也缺乏实际的语境对所学语言点进行操练,从而导致他们对英语口语中很多高频出现的程式表达语(俚语、习语、谚语及话语标记语等)不够了解。

其三,缺乏真实语言输入。由于大部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仍然限于教材,这就导致学生的语言产出在质与量上都很不理想。当需要表达某一意思时,出于保险及方便性考虑,他们偏向使用有把握的少有几个选项,而很少去尝试其他表达。

其四,孤立地学习词汇。目前英语教学仍是以语法及词汇教学为主,词汇教学的方式仍停留在“释义—举例—造句”这一模式上。学生通过这一模式所掌握的词汇知识往往是孤立而片面的。一个词语的具体含义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下才能充分显现。如前文所提及的程式表达语的语义不是通过单个单词的语义组合而获取的,而这些表达的篇章及语用功能更是只能在具体的语境下体现。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要解决以上问题,涉及诸多方面。笔者认为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倡立体化教材及立体化教学法,加强真实语言输入、鼓励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输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使用中的诸多问题其实都跟真实语言输入不足或单一有关。鉴于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仍是以课堂及教材为主这一事实,改变这一现状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从当前的教材及教学方法着手。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立体化教材及立体化教学成为可能。立体化教材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先后、主次顺序的编排上应基于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及参照本族语者的客观使用;在选材上应以所针对学习群体的水平及需要为导向,以真实语料为基础,而不是受制于编者的个人语感、知识结构或兴趣爱好;在编排手段上应体现多元化、立体化。除了传统的纸质文字材料,必要的时候也应包含相应的音频及视频资料,以增加教材的真实性及生动性。

立体化教材的有效实施还要依赖于立体化教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立体化。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正确使用”,而是在真实语境中向他们“展示”本族语者的“客观使用”。学生在接收了这些“客观使用”之后,教师在课堂内外也应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输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其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缩小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语言使用上的差距,排除他们之间的交流障碍。

[1] AIJMER, K. What Happens at the End of Our Utterances? The Use of Utterance-final Tag Introduced by "And" and "Or"[C]//Papers from the 8th Scandinavian Conference of Linguistics. Copenhagen: Institute for Philoglogie, Kobenhaven University,1985:366-389.

[2] 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131-140.

[3] DINES,E. R. Variation in discourse- "and stuff like that"[J]. Language in Society, 1980(9).

[4] ALTENBERG, B. On the Phraseology of Spoken English: The Evidence of Recurrent Word-Combinations[M]//ED. COWIE, A. P. Phraseology: Theory,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8:101-122.

[5] 张丽萍.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口语中模糊标签语研究 [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7-41.

[6] 李巧兰. 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语用石化现象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53-57.

[责任编辑:夏畅兰]

ChineseEnglishLearnersUseofVaguenessTagsinSpokenEnglish:ACorpus-BasedComparativeStudy

ZHANG Lip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Vagueness tags is a group of frequently-used formulaic expressions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in native speakersdaily communications. The study explores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use of this group of expressions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e find that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generally use less those expressions than native speakers. While most expressions are severely underused, some few are overused. There is also evidence for pragmatic fossilization, inappropriate uses and use of self-invented expressions.

vagueness tags; corpus; frequency; pragmatic fossilization

H313

A

1673-5595(2013)02-0095-04

2012-11-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ZC1109)

张丽萍(1978-),女,江西丰城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本族语立体化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Non—Native Educators in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述评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