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氯化钠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应用观察

2013-10-31 08:52王小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4期
关键词:滴速补钾氯化钠

王小环

静脉输注氯化钾局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常规的处理方法多采用减慢输液速度的方法,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尤其对于痛觉敏感的患者,更是收效甚微。有报道应用高渗氯化钠可以明显减轻或消除静脉补钾时的疼痛[1]。为此,我们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临床进行观察,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们选择静脉输注氯化钾出现疼痛不能耐受的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8~52岁;8~15岁患者33例,16~52岁患者47例。患者均采用0.3%补钾浓度,选用手背静脉输液;所有病例均经过医生同意,无用药禁忌证。

1.2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80例患者第1天设为对照组,输液滴速成人60滴/min,儿童40滴/min,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情况,所有患者出现疼痛不能耐受时给予减慢滴速至成人40滴/min,儿童20滴/min,20 min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并记录。同样80例患者第2天设为观察组,输液速度同第1天,患者出现疼痛不能耐受时无需减慢滴速,经医生同意液体中加入适量的10%氯化钠针剂,溶液中钾钠比例按照3:2计算,含钠液体按计算结果准确加入。20 min后观察局部疼痛缓解情况并作记录。

1.3 判断方法 采用数字评分法[2],制出疼痛评估直线图。用数字表示疼痛的程度,将一条直线等分成10段,按0~10分次序评估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中间次序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患者选择出其中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感受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每张图表上画出上下两个相同的直线图,患者出现疼痛不能耐受时为10分,每位患者第一天在上边的直线图上选择出减慢输液速度20 min的数字表示疼痛的程度,第二天于下边的直线图上选择出加入高渗氯化钠针剂20 min的数字表示疼痛的程度。

1.4 判断标准 采取处理措施后患者选择的数字为0时表示疼痛消除,数字<4时为显效,数字是4~7为有效,数字>7为无效。

2 结果

表1 2种方法缓解疼痛效果比较

由上表得知: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氯化钾属于刺激性较强的药液,临床上只能静脉输注,是静脉补液常用药物,静脉补钾突出的问题就是局部疼痛,长时间疼痛刺激可致局部静脉壁发生炎性反应,血管出现条索状硬化,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减慢滴速以缓解疼痛,但是由于滴速减慢明显延长了输液时间,给患者带来不便,同时也会影响补液效果及药物疗效。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药物疗效,同时解决困扰护理人员难题。

静脉补钾局部疼痛与输液速度、血管直径、补钾浓度及穿刺部位等因素有关。观察过过程中,连续两天采用不同的方法,选用相同部位、同一补钾浓度、相同输液速度进行比比较,结果应用氯化钠组疼痛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能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兴奋后,细胞膜对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通通透性增大有关,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发生超极化,神经经兴奋性降低,痛阈增高,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细胞外液氯离子浓度不断升高,随随着细胞内外电位差氯离子内流,当氯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外流时,神经细胞产生超极化化电位,能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使动作电位难以产生,发挥其抑制效应,从而提高痛阈,缓解疼痛。

虽然氯化钠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没有确切的理论依据,但其效果已经得到证实,没有任何不良作用,可以借鉴推广使用。

[1] 陈明慧,顾云,李君久,等.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缓解方法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74.

[2] 李小寒.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2.

猜你喜欢
滴速补钾氯化钠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不同补钾方法对低钾血症家兔救治效果的观察
补钾过多、过快,谨防高钾血症
戴明环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滴速准确率中的作用
静脉补钾300例的合理性分析
医用智能输液报警器的设计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为何会发生低血钾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挂盐水滴速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