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耳鼻喉咽科的应用

2013-11-06 07:04叶金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1期
关键词:医嘱科室护士

文 丽,叶金泉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耳鼻喉咽科的应用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定护生在耳鼻喉咽科实习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并贯彻于具体的临床带教过程中。实习结束后,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均感觉阶段性目标教学模式比以往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方法更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老师带教学生更轻松,学生有成就感,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护生;临床带教;耳鼻咽喉科

目标教学就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1]。我科术后病人一般第2天就能下床活动,生活基本自理,因此,在不少人的眼里,耳鼻喉科护士的工作任务就是输液打针发药,学生们认为学不到什么技术性东西,没有大外科大内科学习的基础护理多,在思想上有一定的轻视。如何留住学生,改变所有人的眼光,根据在多年教学中学生反映的问题,结合医院开展的各种护理质量管理活动,我科设计并实施阶段性目标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1 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其弊端

1.1基本教学情况

我院是江汉平原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接收实习护生400人以上,学生以1月为周期进行轮科学习。耳鼻咽喉科自2005年9月单独成立病区,床位30张,每批实习学生3人,有带教资格的主管护师5人,学生统一上白班,跟班不跟人。2007年9月病区扩张床位至43张,每批学生10~12人,有带教资格的主管护师5人,护师3人,实行一对一(二)带教,三班轮转,老师上什么班,学生就跟着学什么。

1.2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随着医院护理规范化培训、健康教育、优质服务活动、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科室带教老师因工作压力增加分散了对学生的教学精力;实习护生的增多,导致老师缺乏,无法一对一带教,降低了教学质量;学生也随着由专科到本科学历的改变,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8级的实习护生教学反馈:部分学生认为在耳鼻喉科学不到新知识,似乎除了打针换药就是铺床查体温;部分老师反映实习中后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担心教学中出差错就直接亲自完成本班工作,或者对机灵点的愿意学的学生会多关注一些。护生教学的不合谐既适应不了临床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2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

2.1设计教与学的相关制度

制定耳鼻咽喉科实习护生管理制度和标准、护理专业实习大纲、护理专科生和本科生教学目标和计划。制定耳鼻咽喉科带教老师管理制度、岗位培训制度(分低年资护士、5年后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制度与考核、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将制度打印成册放在护士站,这样在教与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行为能在制度的监督下得到约束与规范。

2.2设计周目标与月目标的教学内容

每月分为4周,学生实习时间一般为8个月,整个实习就分为4个阶段。见表1。

表1耳鼻咽喉科护生的带教设计(1月分为4周,实习分为4个阶段)

2.3排班设计确立学习目标

①入科排班设计。入科的介绍里,护士长会征求每个学生的意见,询问之前在别的科室中上的什么班,给出一定的建议。比如在上一个科室是固定上主班和责任班的,在我科就安排轮转夜班,这样避免随机安排导致的班次不平衡,利于学生能熟悉各个班次的职责。②入科后排班设计。我院对所有学生会进行入院理论考核,成绩合格者与不合格者穿的护士服颜色不一样,院方要求不合格学生以见习身份先进行学习,在今后的考核中合格了再更换护士服。由于各个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先后不同,在实习的前中期每批学生中存在着1~2个不合格者。对不合格学生护士长先安排跟固定的老师上1周的护理班,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1周后据其表现与其他白班学生换班次换老师。这样的排班既不伤学生自尊,也给了学生上进的机会。③我科低年资护士没有带学生,护士长每周会在低年资护士夜班时安排学生上17:00~21:00的班。我科常年有护理班,每周也都要调换学生,护士长根据各个学生的表现会机动提前通知学生和老师。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期个别调换班次时会相互询问交接经验,不仅没有感到学习无规律,还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和友谊。

2.4制定学生个性目标

①以三班工作内容为学习目标。比如责任班通常是1个老师带2个学生,在入科第1周学生熟悉病区后,第2周在老师带教下2人分管病房基础护理,第3周学习新病人、手术病人、出院病人的健康宣教。第4周老师指导检查落实,评价学生管理病房和与病人沟通的能力。比如中午连班,我科手术病人多在中午返回病房,学生入科后设计术后病人接诊目标。在老师带教指导下学习术后病人治疗与护理的执行与落实。比如夜班,科室规定大小夜班护士交接班时必须对当日的新病人和手术病人再次核对医嘱,学生入科后设计医嘱核对目标。第1、2周夜班学生看治疗单和护理单,第3、4周夜班学生可以看病历医嘱和电脑医嘱。我科通常是中午连班之后晚上就上夜班,通过交叉核对医嘱让学生有了回顾性的学习,想想白天跟病人进行了哪些治疗和护理,真正理解长期和临时医嘱的区别,术前术后长期医嘱的区别,了解我科病人的用药原则。这样连贯性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所做治疗护理的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这么做。②针对性教学。了解学生在上一个科室的学习情况,对出现过缺陷或表现欠佳的学生,着重安排老师带教,在欠缺的方面进行指导改进。入科学习1周后根据各带教老师的评价,学生实习周记反映的情况,个别师生交换学习。

3 评价反馈

3.1及时了解教与学动态

护生带教设计表在每批学生学习完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打印1张贴放教学本,方便老师和学生查看。①老师反馈较多的现象。学生入科1周时没有清洁交接班的习惯,操作完毕后,用物不能及时还原备用或者规范处置。每批学生素质差别太大。能力强的小组能在1周内适应我科规范化的管理,会给老师提要求。能力差的小组暴露的问题就多些,如学生着装不规范,扎堆说闲话或空闲时坐医生办公室,并随便取纸涂鸦。原因各异,有的是几个学校学生组合缺乏沟通和团队精神,有的是学生有“只听我老师的安排,其余一概不管”的心态。②学生反馈。感觉学习环境清洁整齐,病房管理太规范,要求过于严格,不是自己的老师也会批评指正,感觉所有的人都在督导自己。评价带教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风格,每项操作前老师问有没有做过,讲解细致,注重细节,认真监督,放手不放眼,时刻提醒对与错。感觉学习了很多东西,以前操作不熟练严格,现在进步很快。特别是见习学生,不因自己是见习护士而区别对待。

3.2转变了教与学观点

临床实习是护生由学生向护士转变的重要时期,而临床带教不仅要求带教老师引导学生从心理、形象、态度、责任心等方面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而且注重教学模式的革新。传统的教学法是由老师将现有知识对每名学生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演示,按部就班的带教[2],学生跟着老师完成本班的工作,没有差错出现就行了,对学生沟通和管理能力培养很少涉及。随着我院规范化教学培训、健康教育、优质服务活动、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各带教老师同时成为科室质量控制管理小组骨干成员,在要求自己各方面做到的同时也意识到对学生的教学远远不止理论与操作方面的教学。以往学生总认为我会打多少针,会吸痰,会上鼻胃管等有技术性的操作我就是学到了知识,而我科特殊护理少,就有了学生认为在耳鼻喉科学不到东西的想法。阶段性目标教学在科室设计执行后,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改变。在学习的前两周,学生是老师的跟班,后两周老师就成了学生的跟班。学生不再认为我会打针了就是掌握了静脉输液技术,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接诊手术病人,参与医嘱核对,慢慢熟悉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用药的变化及由来,在输液中会跟病人说明今天有几瓶药,是些什么药,会去学习药物说明书,因为只有自己心中掌握了才有能力去解说。学生由当时单纯地执行某个操作指令到明白前因后果,学习就由被动转为主动。

3.3构建老师学生患者三方和谐

“放手不放眼”是我科的严格带教特点,安全、舒适是我科护理宗旨,严格三查七对、一切行为规范管理可查。学生的一切操作都在老师的带教下执行,处理好的老师会表扬,处理欠缺的老师会单独指出。我科的质量管理在医院35个临床护理科室中一直以“规范化”出名,也就有了学生在教学反馈中关于老师过于严格规范,整体环境也是清洁整齐舒适的评价。自觉学习了不少好习惯,提高了自身素质,锻炼了自我独立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感谢所有老师的严格要求。教学中,老师也因人而异,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进行逐步教学,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让老师有了成就感。学生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既顺利实施了治疗护理,也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与支持,在学习中有不少患者还会点名学生服务。

笔者一直负责科室的教学工作,通过全科护理人员对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实施,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实习结束,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均感觉阶段性目标教学模式比以往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方法更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学生有成就感,老师带学生更轻松,我科没有1例因实习生方面的原因护生出现的护理差错,没有1例病人或家属的投诉,不管是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的病人回访的问卷调查中,有不少病人点名表扬实习护生。

[1]方慧麟. 护理目标教学临床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6.

[2]骆秋芳,彭昕,鲁才红. 课题作业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6,21(3):7-9.

[编辑] 一 凡

R473.76;G424.1

A

1673-1409(2013)21-0119-04

2013-02-26

文丽(1972-),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医嘱科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