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情

2013-11-15 22:53湖南李明聪
辽河 2013年3期
关键词:自豪清华大学学子

湖南/李明聪

清华大学,对于读书学子来说,是永远的追求与梦想。记得从小学开始,老师就告诫我们,要立志考清华、北大这样一流的大学。于是乎,从小学起,我们每人都有了一个考上清华的奢望。

读中学后,每当学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学校都要不遗余力地大肆庆祝一番,狂欢一番,并对考上的学生给予重奖。政府奖励、学校奖励、各种基金会的奖励,加上企业家的赞助,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获得的奖励最少有好几万元,甚至于十几、二十万元,不光学生本人,连家长、老师、校长脸上都贴了金,风光无限,有关谁考上清华、北大的热点新闻,在社会上会热闹许久,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成为整个社会的焦点与骄傲。于是乎,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同历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人数息息相关,甚至于成了最重要的风向指标,如果哪一年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整个学校和社会都会叹息、遗憾。

我虽然出生在偏远农村,交通、信息闭塞,也不知道清华大学到底是个什么学校,但由于打读书时起就受到老师和社会的熏陶,所以我也从小就树立了考上清华的远大志向。好在我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小学、初中、高中的成绩一直名列全班乃至全校前茅,中考、末考,绝大多数都是班上第一名,最差也在前三名之列,所有这一切,似乎让我增加了不少考上清华的自信。

记得当年高考,我自我感觉良好,心想,如果运气好的话,或许能考上清华。就在我踌躇满志做着清华梦的时候,成绩出来了,虽然我考了全班第一名,但离清华分数线还差一大截,全校都没有一个学生上了清华分数线。最终,我带着遗憾上了湖南工学院。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经过社会长期的淘洗和磨砺,人也变得世故与随波逐流,对于学校生活、对于自己曾经的清华梦,于是也就慢慢淡忘了。

今年,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工作的需要,我竟然有了一次到清华进修学习的机会,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总算得以走进清华学堂,近距离聆听清华大师们的演说,让我倍感欣慰,也总算圆了儿时的清华梦。走进清华校园,看到气派的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科技园,看到绿树成荫、绿草青青、湖光山色的别致校园,我唏嘘不已,感觉清华就是清华,很不一般,不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不愧是儿时的向往之地。

“走进清华门,就是清华人”,班主任老师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已经成为了清华学子,一定要好好学习,时刻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争取乘兴而来,满意而回。晚上,当我躺在床上,想到自己终于走进了清华学堂,我兴奋不已、窍喜不已、自豪不已。

可是,不曾料到,这种引以为豪的感觉,随着在清华学习一段时间后,竟慢慢褪去。有时,我拿清华教授的上课水准和我读大学的老师相比,好像也强不到哪去,曾令我们感到神化的一个个清华学子,不论外表,还是内质、爱好、性格、追求,好像同一般的大学生并无二致,特别是联想到近年来媒体报道的清华、北大学子毕业后,好些人找不到工作,竟摆摊做小商贩,或者干脆当一屠户时,我对清华的那种神圣感也就慢慢褪化。或许,在我看来,很多伟大、神化的东西,其实也就是人们过度宣传、过度粉饰的结果,只不过有个华丽的外表而已,究其本质,其实也很普通,同其他的同类相比,也并无明显的高贵和特别之处。

没想到,一次普通的出行,却又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观点。一次,我从清华园坐公交车外出,有乘客看到我说湖南话,问我可是湖南人,我说是。他又问我在北京干什么,可是来旅游的。我说不是,在清华大华学习。“那可了不得,能到清华大学学习,我们虽是北京人,可做梦都不敢奢望能有机会到清华学习。”那种惊羡的语气,令我惊讶,出乎意料。想不到,在我看来很一般的清华大学,在北京本地人眼里,竟这般神圣。

听说我在清华学习,车上全体乘客的目光都转过来看着我,惊羡之余,似乎隐藏着一丝怀疑的眼光。

“我小孩以前在北京读书,成绩一直不错,在全班乃至全校,成绩都很靠前,可考了三次,都考不上清华,最后不得不进了地质大学读书。其实地质大学,在北京也算是一所不错的大学,但他就是不满意。如今,虽然已读到博士,但因为不是在清华念的书,他一直都耿耿于怀。”一位乘客感慨道。

“我有一个朋友的小孩,他高考是全省的理科状元,很多重点大学包括香港的大学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各种优惠条件和重金奖励、高额奖学金,可他不为所动,非清华莫读。我不明白,清华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一位乘客接着道。

“是啊,名校就是不一样,你看,清华出了多少伟人,培养了多少大师,多少栋梁,朱自清、闻一多、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马寅初、茅以升、竺可桢、邓稼先、钱三强、钱伟长、费孝通……”一位乘客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3位功勋中,有14人出自清华,清华的两院院士,现有70余名,累计达120多人,清华科技园,每年的产值惊人,清华大学,如今已是中国的第一人才品牌和科技品牌。”一位乘客自豪道。

……

乘客你一言,我一语,虽然他们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学历不同,也并不认识,但在清华大学这个话题上,他们似乎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兴奋、共同的骄傲,也许,清华大学并没有为他们带来什么,但就是令他们骄傲,令他们自豪,不为别的,只因他们是北京人,是中国人。

此刻,除了聆听他们兴奋的对话,关于清华大学其实也很一般的想法,我不敢再发表哪怕一丁点的言论,否则,我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被他们责骂得体无完肤。而且,从他们的自豪里,对于清华大学,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重新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凭短时间的眼光判断。好在我还有机会,我还要在清华待上一阵。

是啊,伟大的东西之所以伟大,定有他的伟大与耀眼之处,虽然外表看来,或许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凝视着远处的清华园,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猜你喜欢
自豪清华大学学子
玉泉学子的“疯狂动物城”运动会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闫振:为强大的中国而自豪
杭州市富阳区郁达夫中学 培“新五常”美德 育“新三好”学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北在哪?
唱着歌儿多自豪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数说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