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颏下区巨大皮样囊肿1例

2013-11-21 07:09张学辉汪雪梅刘华盛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复层舌骨囊性

张学辉 肖 平 汪雪梅 刘华盛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东 广州 51031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于10年前无意中发现颏下部肿物如核桃大小,无痛无痒或其他不适,伸舌正常、言语及吞咽功能正常,而未在意。近2年来发现肿物增大明显,无痛无痒。但逐渐出现口语不清晰,吞咽梗阻感,伸舌受阻。查体:颈前正中颏下区域可见明显均匀圆形隆起,伸舌动作时无回缩。可扪及6×7cm大小圆形肿块,质中等,无压痛,有弹性,边界清楚。双侧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结节,双侧颈外侧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张口三横指以上,口底可见乒乓球大小隆起,舌体被推移上抬,舌尖不可上翘(图1、2)。用12号粗针头从口底穿刺入肿块内,可抽吸黄色粘稠液。

B超显示颏下可见49×54mm囊性包块,边界清,包膜完整,内可见细密弱回声。CDFI:囊性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颏下囊性包块,来源待定。

CT示(图3、4):颏下正中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大小约6.0×4.0×5.4cm,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CT值平均为22HU。增强扫描肿块内部及周围均未见明显强化。右侧甲状软骨前上方可见小圆形低密度,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双侧颈外侧部(双侧颈动脉鞘区及其周围的筋膜间隙)结构清楚,未见明确异常病变征象。诊断意见:①颏下占位,考虑良性囊肿性病变,建议MRI检查。②甲状舌管囊肿。

手术所见:经鼻腔气管插管全麻。颏下区与皮纹平行横切口,分离皮下组织直达颈阔肌,纵行分离舌骨上肌群,向外侧牵引,显露肿块。沿囊壁由前向后、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分离至舌骨平面上方,从口底向颏下推移,从颏下分离口底粘连部分,完整取出囊肿。囊肿呈长圆形7.5×4.0×4.0cm(图5)。病理学报告:肿块红褐色,表面光滑,内充满灰黄胶泥样物,壁厚0.1cm,内壁光滑。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囊壁内可见皮肤附件及平滑肌等成份。病变符合皮样囊肿。

2 讨 论

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深部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以口底和颏下区最常见[1]。同样头颅部也是其好发部位,其中10%发生于眼眶内[2],占眼部良性肿瘤的第4位[3]。还可以发生于鼻背部或椎管内。皮样囊肿的囊壁通常较厚,类似完整或不甚完整的皮肤结构。其内衬为复层鳞状上皮的角化层,表皮其余各层和真皮层依次向外排列。真皮组织成分可见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组织。囊腔内可有皮脂、毛发、骨骼、肠黏膜、平滑肌、气管、甲状腺等成分不一。多在幼儿或青少年时期发现,5岁以前发现率为62.7%。一般生长缓慢,可继发感染[4]。一般体积不大,巨大者少见。发生于口底颏下区,年龄较大者为个例。超声显示为边界清楚和包膜完整肿块,内可见细密弱回声。CDFI示囊性包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扫描CT值偏低,而增强扫描肿块内部及周围无明显强化。瘤内穿刺及穿刺液的细胞学检查是最直接的诊断依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8.

2.Sherman RP.Orbital demoids: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J].Br J Ophthalmol,1984,68(3):642-647.

3.倪卓,马小葵,郭秉宽.1422例眼部肿瘤的病例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1,27(2):71-72.

4.郑敏,杨木蕾.口底皮样囊肿超声表现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10):875.

猜你喜欢
复层舌骨囊性
肩胛舌骨肌的超声解剖及临床应用价值
儿童甲状舌管囊肿分型及舌骨选择性保留的探讨*
舌骨形态学与显微结构的观测
不锈钢复合板焊接工艺研究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
大面积耐磨复层钢板成套制造技术
金属基复层材料应变计算有限元分析
囊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