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荷对比实验中的动态作用力测量系统研制

2013-11-23 08:08梁莹林韦桂亮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台秤作用力单片机

梁莹林,韦桂亮,李 尤,牟 萍

(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目前高校理论力学实践教学中,通过渐加载荷、突加载荷、冲击载荷和振动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特性对比实验,能够使学生对于不同载荷的冲击力大小有一个直观感受,有利于其理解4种载荷的区别,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1-2]。然而在该实验中,通常是按照渐加、突加、冲击和振动的方式将载荷加到弹簧台秤上[3],通过人为观察加载时称盘上指针的摆动情况,大致描绘出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指针的摆幅大、速度快,难以通过肉眼清楚观察指针的位置,导致作用力数据误差非常大;

(2)绘制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过程中,时间完全靠人估计,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大偏差;

(3)由于所测数据误差大,只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无法定量分析,因此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研制了一个动态作用力测量平台,利用力传感器感知承载体所受作用力的变化,由信号采集系统进行实时采样和分析,从而实现作用力随时间变化过程的准确记录。

1 系统总体设计

测量系统如图1所示,台秤放置在测量平台的安装台面上,左、右2个压块将其固定,台面下端的平行梁式力传感器感知载荷的变化,传感器信号由测量电路(下位机)放大调理、AD转换后,通过USB总线发送到计算机(上位机)进行记录、分析等操作。

实验过程中,施加在台秤上的载荷与弹簧压缩量成正比,由于传感器与测量平台的刚度相对台秤的弹簧刚度大很多,可近似认为是刚体,则任意时刻作用在传感器上的力F′=kx+G,其中k为台秤弹簧的刚度系数,x为弹簧压缩量,G为空载时作用在传感器上所有物件的重量。因此,力传感器所测得的F′值相对于kx就反映了台秤所受动载荷,那么事实上就是对传感器所受的动态作用力进行测量。

图1 测量系统构结框图

1.1 测量电路系统设计

传感器选用广州电测仪器厂生产的YZC-1B全桥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其量程为10kg,输出灵敏度为2mV/V。采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对传感器信号进行调理,电桥5V供电,由3个运算放大器组成了仪表放大电路,其增益由可变电阻R5调节[4-6]。由于传感器只受单方向力作用,因此负载范围0~10kg对应了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0~10mV。为了使单片机AD转换范围与之对应,需要将电桥输出信号放大256倍,则负载范围0~10kg对应了电信号范围0~2.56 V。实际应用中,由于传感器电桥电阻误差、放大电路所用电阻的误差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输出信号零偏移,可通过调节可变电阻R7改变基准电压值,实现输出信号的零点调节。

图2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单片机ATmage 32对放大调理后的信号进行AD采样,转换参考电压选择单片机内部基准电压2.56V,转换精度为10位,因此测量系统的理论分辨率为10 kg÷210≈9.8×10-3kg/bit。由实践可知,在本实验的4种载荷信号中,变化速度最快的是振动载荷,频率f范围一般在10~50Hz之间,测量系统的采样频率理论上只要大于2f即可,但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原信号,测量系统采样频率取400Hz。

AD采样数据通过USB总线发送到计算机,FT245是FTDI(Future Technology Devices Intl.Ltd)公司推出的USB芯片,内部集成了微控制器,把USB通信协议的固件程序直接固化在芯片中,同时还提供了PC端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动态链接库(*.dll),开发过程只需进行必要的硬件设计和简单的软件编程[7-9]。单片机与FT245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8位数据总线以及RD和WR信号完成。此外,测量系统还使用了一块2行16字符的LCD,以2Hz刷新频率显示当前测量值,方便在调试的过程中进行静态校准。单片机与USB接口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1.2 上位机软件构成

LabVIEW是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的一种图形化程序开发环境[10-12],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显示、存储以及外部程序接口能力,因此通过LabVIEW开发平台编写测量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能够降低开发难度。本文研制的测量电路相当于USB设备,FTDI公司不但为FT245芯片提供了Windows系统下的D2XX驱动程序,还提供了“ftd2xx.dll”动态链接库(DLL),在该DLL库中集成了一系列FT245的操作函数,只要通过LabVIEW 中的“Call Library Function”函数节点就可以手动调用[13-14]。

上位机软件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程序启动后,先进行必要的初始化,然后循环读取、显示、分析、保存USB端口收到的数据。每次读取数据后,都会对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功率谱估计)波形进行刷新显示,其中时域波形是用于观察信号的变化过程与规律,而频域波形主要是用于分析振动载荷的激励频率,这使得学生对载荷能够进行量化分析。

图3 单片机与USB接口电路

振动载荷具有持续、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在观测窗口中可以比较直观地实时显示,同时也容易记录下来;但是渐加、突加和冲击载荷均属于非周期信号,特别是突加和冲击载荷,其瞬态变化过程不易于捕捉和保存,因此信号幅值需要与一个触发基准值不断比较,当信号值大于该基准值,程序自动将该时刻前、后若干时间长度的数据记录下来[15],并保留当前信号波形的显示,即定格显示。

此外,渐加载荷信号的变化过程相对其他信号较长,通常是3~10s,因此在人机界面上设置了一个旋钮,观察者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来调节观测窗口的时间长度,范围在1~12s之间(取整数)。测量系统实物如图5所示。

2 系统整体测试

2.1 系统的静态测量

由于在测量电路中,单片机对AD转换后的数据已经换算成质量单位,并且显示在LCD上,而上位机只对测量电路发送的数据乘以重力加速度,因此在采用M1级标准砝码对测量系统进行静态校准时,可以用LCD所显示数值作为系统读数。从表1所示的正向和反向加载校准数据中可知,测量系统的静态测量误差为约1.4%;回程误差约为1%。

图4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图5 测量系统实物

表1 静态校准数据表

2.2 系统的动态测量

根据实验课要求,取一袋质量为0.5kg的石英砂作为载荷,由于上位机以力单位显示,重力加速度取9.8N/kg,那么石英砂的重量Q相当于4.9N。未加载时,作用在力传感器上的初始重量G为20N。

测得的各种载荷信号见图6。渐加载荷是连续、缓慢地将石英砂倒在台秤称盘上。从图6(a)可观察到作用力由20N逐渐平缓地变化到约25N,过程持续时间大约为3.5s。

突加载荷是将石英砂袋用手提起,使其处于与台秤刚刚接触的位置上,突然释放。从图6(b)可观察到作用力出现了一个持续时间大约1s的波动,这是由于突然施加的力,激发了弹簧台秤固有频率(大约为5Hz)所产生的振动。但是因为阻尼的存在,作用力逐渐趋于稳定的25N。整个过程中,作用力最大值达到30N,也就是说台秤所受的动载荷约为10N,这与突加载荷理论值为2Q相符。

将石英砂袋提离台秤约3cm高度后自由落下,使其对台秤产生冲击载荷,从图6(c)可观察到作用力的波动过程与突加载荷类似,但是持续时间更长,变化更剧烈,这与客观事实也相符。

振动载荷则将安装了偏心轮的电机放在台秤上,作为激励源产生交变作用力。图6(d)是振动作用力的时域变化波形,图6(e)是其功率谱估计,在40Hz处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峰值,这表明该值为振动载荷的频率。

图6 实际测量波形

3 结束语

本文所研制的动态测量系统能准确地记录4种载荷对承载体的作用力特性,避免了人工记录造成的误差,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为实验结果的量化分析以及课程教学的拓展提供了平台。同时,实验系统的添加,既不影响原实验装置的力学原理,也无需对其进行改造,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References)

[1]庄表中,王惠明.理论力学怎样上好实验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320-322.

[2]谢列敏.通用动载荷实验装置的研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3]庄表中.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中国,CN2521682[P].2002-11-20.

[4]崔利平.仪表放大器电路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298(11):87-89.

[5]魏智.仪表放大器及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5):75-77.

[6]戴杰,宾浩,庄知龙,等.一种数控高增益测量放大器的设计[J].数控技术,2009,288(1):110-119.

[7]徐锋.基于FT245BM的快速 USB接口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7,33(3):59-61.

[8]Future Technology Devices Intl Ltd.FT245BL data sheet[EB/OL].[2012-10-25].http://www.ftdichip.com/Products/ICs/FT245B.htm.

[9]石波涌,应文威,蒋宇中.基于FT245BM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舰船电子工程,2010,30(12):125-129.

[10]陈锡辉,张银鸿.LabVIEW8.20程序设计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1.

[11]李成,孙彦锋,宁琦.基于LabVIEW的便携式多通道温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09,24(6):47-50.

[12]杨灵,周正达,张蕴玉.基于USB和LabVIEW开发平台的虚拟仪器的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35(3):172-178.

[13]梁庆中,夏益民,王广君.基于DLL的虚拟仪器设计[J].计算机仿真,2004,21(7):178-193.

[14]车新生,何永杰,张中祥.基于USB和LabVIEW的虚拟仪器的设计[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5,27(4):431-434.

[15]黎明安,李会侠,曹升虎.动态测试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36-37.

猜你喜欢
台秤作用力单片机
基于单片机的SPWM控制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层次渐变暖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便捷式LCF测量仪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考点精析
用比较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买秤
买秤
Microchip推出两个全新PIC单片机系列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