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重螺旋”的高校“卓越计划”产学研工程实践模式探索

2013-11-23 08:08齐本胜马梦云苗红霞朱昌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卓越产学研螺旋

齐本胜,马梦云,苗红霞,朱昌平

(1.河海大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2.江苏省电子信息技术实验示范中心,江苏 常州 213022)

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是汇集优秀人才和前沿知识的基地,肩负着知识创新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但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实践教育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中国工程实践教育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工程性缺失和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与工业企业界脱离,产学研合作不到位,高校的创新成果转化率和利用率较低;对区域创新的提升力度不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够等。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创新人才是教育界都在积极关注并参与的大事。

200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针对中国工程实践教育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培养各类型工程师提供了大背景、大舞台。河海大学是全国第一批入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笔者所在学院正在对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实施该计划。

如何实施“卓越计划”以提升大学生的工程素养,该问题自然成为高校乃至政府与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只在校内学习,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家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做了明确要求,产学研合作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教学是实施“卓越计划 ”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为了做好“卓越计划”工作,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需要对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工程实践模式进行探索,以适应专业领域新技术应用,使实践教学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接近、甚至超前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1]。

1 借鉴国外先进产学研合作经验,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1 国外先进的产学研合作工程实践模式的三大共同特点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大学在不断倡导和革新之下,已逐渐形成了适合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美国是产学研合作开发最成功的国家。在美国成功的基础上,世界各地涌现了不少以高等院校为依托的外向型科技园区,比较成熟的有欧洲5国共创的科学公园、日本的筑波科技园区、中国台湾的新竹园区,还有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分析这些先进的产学研合作开发模式,均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政府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第二,高校与企业展开密切合作研究;第三,建立了完善的高校与企业的保证制度,管理规范。其中,政府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管理非常重要,比如日本从1996年起,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通产省的工业政策署建立了“高校与产业合作促进局”,把推进产学研合作作为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其制定的《产业教育振兴法》中,对高校与工业企业的合作形式、经营税收、资助拨款、销售管理等方面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还出台了《关于促进产学研及对国外研究交流有关制度运用的基本方针》等专项法规[2]。

1.2 国外高校自身与企业积极合作的产学研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任何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政府的激励体制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这是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条件,从国外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也充分体现了其与企业积极合作的办学理念。

1.2.1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工程实践成功经验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产学研工程实践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德国有约2/3的工程师毕业于应用科学大学,该校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摇篮,该校的办学模式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我国实行“卓越计划”可借鉴其成功经验:

(1)从生源条件上看。该校的学生入学前一般都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中学生在毕业后如果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则一般要经过实习后才能进入应用科学大学学习。

(2)从培养目标看。应用科学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该校的学制为4年,采用 “3+1”模式,即有2个学期(1年)为实习期,这是决定并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3)从人才培养方式看。该校采用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由校企共同承担,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并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

(4)从实践教学看。该校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管理均以企业为主导,新生进入主要学习阶段后有3个月的企业实习,同时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也主要来自企业,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学生还要经常去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工作情况及实际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分析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得知该校之所以能够成功培养出如此数量多、质量高的工程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其与企业密切合作的产学研道路[3]。

1.2.2 国外其他高校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工程实践成功经验

还有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在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方面也有一些宝贵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墨西哥蒙太雷科技大学、西班牙赫罗纳大学注重课程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步学习,通过与企业联合,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麻省理工学院、印度工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步曲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特色,并制定相应机制给予保证;英国部分大学大三到企业实践1年,实施“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培养机制[4-5]。

1.3 国外先进的产学研合作工程实践经验对我国实施“卓越计划”的启迪

分析国外高校的产学研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实施“卓越计划”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他们的共同特点为:

(1)政府大力支持。政府出面干预,使产学研合作制度化,高校和企业合作制度为产学研顺利实施提供政策保证。

(2)企业积极参与。企业把为高校提供办学支持当作一种义务、一种企业行为。

(3)高校自身的培养体系中充分体现与企业密切合作的理念。

总之,中国要实施“卓越计划”,必须要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积极参与,各尽其责。本文所介绍的“三重螺旋”的产学研理念正是建立在三方的多重互动关系基础上,将该理念应用到产学研校企合作方面,可对“卓越计划”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支持。

2 高校产学研工程实践“三重螺旋”理念内涵

“三重螺旋”理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行的创新结构理念。3条螺旋上升的实线分别代表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纽带连接起来,形成3种力量交叉影响、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的新关系。该模式中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图1所示的关系图来表示。“三重螺旋”模式更多强调参与主体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之间的松散、互动、协作关系。

图1 “三重螺旋”高教产学研模式中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图

(1)“松散”是指参与者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企业、政府和高校之间不能由于相互作用而没有了界限,而是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2)“互动”指通过企业、政府和高校三方互动,产生多重网络机制,这种多重网络机制实际上是由各层网络纵横交错而成的。横向的网络是高校与企业间通过信息流动而形成的技术创新网络。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主要表现在:高校的科研成果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之间达成一致,形成合作关系,如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大学生、研究生实习基地等。纵向的网络则是由政府层面构成的行政网络。政府制定的科技政策、市场政策、投资政策、合作政策都会对高校和企业的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

(3)“协作”则意味着企业、政府和高校在完成自身使命的同时,也会积极协助其他参与者角色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各个主体之间也要相互作用。

“三重螺旋”模式可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之间建立的松散、互动、协作关系,加强三者资源分享与信息的充分沟通,实现三方共同受益、共同发展。该模式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高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为主的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可增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缩小高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6]。

3 基于“三重螺旋”的产学研工程实践模式改革举措

“三重螺旋”强调校企产学研要充分重视高校、政府和企业三方的力量,将该理念应用到“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方面,对其改革有一定的启迪。

3.1 确立产学研合作在高校“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

高校“卓越计划”一是强调企业深度参与培养工程人才的过程;二是强调高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调要强化培养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卓越计划”,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可利用“三重螺旋”理念,充分确立产学研合作在高校“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构建有效的产学研长效机制,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3.2 完善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有关政策制度,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管理

高校和企业合作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除了通过国家法律保障之外,各级地方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明确高校和企业的权力和义务,规定高校和企业双方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规定合作中政府的责任和职能,以保证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如高新企业的审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税收减免等,以增强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建立企业参与工程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员培训、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3.3 构建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机构

(1)可由政府牵头成立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应由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专家组成。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规划当地的校企合作方案,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政府还可以出面组建实验室等,以更好地为企业技术开发和学校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

(2)高校按企业所需确定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高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研合作体。高校依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教学和科研的方向,并将成果转化为工程生产,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给予高校财力物力的支持,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联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7-10]。

比如,笔者所在学院已与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双方按照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已建设了“河海大学—江苏国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双方一致把实施国家“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力争抓住机遇,谋求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合作。笔者所在学院已经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已建立的产学研基地情况表

3.4 改革高校自身的产学研合作工程实践人才培养体系

笔者所在学院已根据“卓越计划”的目标,改革了人才培养体系。通信专业已实行了“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即前3年在校内学习,最后1年在企业学习。基于校企合作项目,各个专业均组建了由大一到大四学生参加的课题组,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实际项目研发经验。大四主要进行毕业设计,学生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开展了某一局部功能电路的设计,多数课题来自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项目,使学生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始终贯穿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的专业兴趣不断增浓,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11-13]。

4 结束语

“三重螺旋”模式为高校“卓越计划”培养适应社会工程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参考。我国高校要在总结国内产学研工程实践历史成果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卓越计划”的重点,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助推作用,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重视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政府要高度重视并推动产、学、研合作,高校和企业也应该理解政府的用意,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从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诚相待、互让互谅、互惠互利的原则处理双方的利益关系。高校本身也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我国国情和各专业的情况不断完善“三重螺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工程师人才整体质量的提高。

(References)

[1]罗文广,蓝红莉.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有效性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54-157.

[2]Nelly Stromquist.Internationalization as a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Radical shifts in university environments[J].Higher Education of Springer Science,2007(53):81-105.

[3]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41-43.

[4]Melikyan,Markosyan.Educating a nation’s engineers:A new paradigm for industry / academia cooperation[C]//Piscataway,NJ08855-1331,United States:Inst of Elec and Elec Eng,2007:1-8.

[5]朱昌平,葛蕤.“校企合作”提高IT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03-106,119.

[6]吴慧平.大学服务创新的三重螺旋模式[J].高教探索,2009(5):36-39.

[7]段蓉,朱昌平.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56-158.

[8]张友琴,王萍.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67-170,212.

[9]朱昌平,刘昌伟.通过团队建设促进IT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22-126.

[10]朱昌平,刘昌伟,黄波,等.通过“团队建设”促进IT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22-126.

[11]刘艳,朱昌平,黄国铭.开放式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平台的层次化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65-167.

[12]方韵梅,王义斌,费峻涛.中美高校机械工程实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63-165.

[13]许茵,雷庆.中美K_12工程教育及其与高等工程教育衔接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5):16-19,31.

猜你喜欢
卓越产学研螺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旋风“螺旋丸”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螺旋变变变
卓越之梦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