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3-11-24 03:00郑瑶莲宋子晶倪志国
物理教师 2013年3期
关键词:试卷题目方法

徐 珺 吴 华 郑瑶莲 宋子晶 倪志国

(1.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6;2.杭州市清河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6)

当前,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气氛较沉闷,大部分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分数,并且简单地以“粗心”为理由替自己不理想的成绩辩解,对于教师的讲解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形式单调,通常采用先报答案,然后按题号顺序逐题讲解的形式进行,不分轻重面面俱到,结果是学生思维被动,许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教学效果较差.常听到教师这样抱怨:“这道题讲了好几次了,你们怎么还会做错?”,却很少去反思我们的教法是否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教师缺乏对讲评课需要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的理解,忽视了讲评课对学生发展价值的追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让讲评课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乐园,本文构建了“物理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模式”,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程序,以便高效、快速地落实教学目标.

1 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构建

杜威认为,反思源于实践中的困惑,是引发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景问题的有效手段.[1]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的过程.[2]讲评课存在的困惑,值得我们反思,值得去探究和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等方面的问题.讲评课同样也是以“着眼于追求学生发展价值”为总目标,围绕这一总目标,笔者认为讲评课的教学可再细分以下5方面目标:(1)激励.激励是师生之间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是新课标倡导的最重要理念之一.(2)查漏.学生的错因,有的可以根据教师的经验大致判断,但只有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反思而明白错答的真正原因,才能为其有针对性的巩固提供准确的信息.(3)补缺.同学一起进行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归纳、小结、反思,是生生间敞开心扉,相互描述做题时各种细微的内心活动,特别是做题时感悟、理解、判断、筛选的心理感受以及对试题的看法和评价.让学生在试题讲评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4)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5)创造.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猜测,凝练观点,提出问题,培养能力.上述5个方面并不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交叉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教学.

讲评课建模导图如图1.

图1

2 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

2.1 课前潜心准备

(1)研读试卷.了解命题特点,做到对题目有全面、准确、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2)认真阅卷.发现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深刻了解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目的性和针对性.

(3)准确统计.一是统计各题的得失分情况.二是统计学生在答题过程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以及比较好的、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方法、解题技巧等.三是统计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中位数、客观题得分、主观题得分.四是统计不同错误类型的学生名单,统计进步和退步者等.五是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答卷情况,尤其要注意他们的差异.

(4)归类分析.做好试卷的归类可以有效地提高评讲课的课堂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5)制定方案.确定每一道题讲评的深度和广度、讲评的方式、方法以及讲评的重难点,针对错误率大于0.5的题目编制变式题和课后针对性的训练题(题库).

(6)卷面评语.心理学研究表明:给学生良好的导向和良好的学习暗示,能成为他们的自发、主动学习的动因.因此,讲评课要强化这种动因,使鼓励表扬成为讲评课的主旋律.

(7)个别交流.必要时还应找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话.① 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缺陷等,明确本堂讲评课的某些重点.② 了解学习退步快的或异常学生的问题所在.

2.2 学情分析——激励

遵循激励性、感知性原则.具体操作时关注2方面.

一是广泛寻找学生的卷面优点,分别给以表扬,例如,(1)成绩好(前十);(2)有进步;(3)解题规范;(4)思维敏捷;思路清晰;(5)卷面整洁;(6)优异解法;(7)创造性的新颖见解;(8)达到目标分;(9)选择题满分;(10)选择题错一个;(11)填空题满分;(12)计算题……尽可能扩大表扬的范围,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

二是公布如下内容:(1)平均分;(2)优秀人数和优秀率;(3)及格率;(4)中位数;(5)最高分;(6)主观分;(7)客观分;(8)各分数段人数;(9)试卷的难易程度.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目标写在“学案”上.

学生完成一份试卷,经历了从识分、理解、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他们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效是非常关注的,这正符合心理学中的“成就动机”理论的第3方面的需要“获得长者(父母、教师)和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搞好学习、搞好工作的需要.”因此要让“激励性”原则贯穿试卷讲评课的始终.[3]

2.3 自我评价——查漏

遵循时效性、反思性原则.

(1)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学会归因,订正错题,明确部分思维缺陷,在错题题号旁注上错误原因编号.

学生为什么会答错,可能原因如下.① 概念不清,解题时无法再现所需知识(不会);② 分析能力低下,抓不住关键条件,不知题目所云(不会);③ 读题审题不仔细,忽略了关键字词句,误解了题意(会而没得分);④ 表达不准确、思路定势负迁移,计算失误(会而没得满分);⑤ 考虑问题不全面,书写不规范(会而没得满分).

这些原因,有的可以根据教师的经验大致判断,但只有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反思而明白错答的真正原因,才能为其有针对性的复习而提供准确的信息.

(2)把编号为③、④、⑤订正好,编号为①、②及不明白的题目,提交给讨论组.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只有当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知识体系中.

2.4 合作研究——补缺

遵循自主性、研究性原则.小组合作的操作方式如图2.

(1)A1帮 B1,A2帮 B2,完成 B1和B2的大部分疑难.

(2)提交A1和A2疑难,4人一起合作消化吸收.

图2

(3)讨论组推荐一位学生(或轮流)上台到黑板上或在白板上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反馈表”中画“正”号,如表1.“正”号画在合作研究之后仍然存在问题的题号的下面.

表1

也可以在黑板上划分小组区域,在各自区域中写上函待解决的问题的题号.或用其他方法.

与学生一起进行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小结和反思,是生生间敞开心扉,相互描述做题时各种细微的内心活动,特别是做题时的感悟、理解、判断、筛选.以此让学生在试题讲评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2.5 讲评指引——提升

遵循归类性、集结性原则.

(1)学生组际间交流,发挥助析作用.

根据“反馈表”,结合学生所述题例,教师首先表扬收集到的好的案例,与有关学生谈谈.然后请学生把自己最好的思路方法,解题技巧,出错的教训等“晒一晒”.如:是怎样想到好的方法、技巧来获知答案的心得体验.可以用ppt或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错题、解题过程、好方法、好技巧等.

(2)教师引领.

学生无法完成“反馈表”中内容时,教师介入.通常用归类法进行教学,基本方法如下.

① 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中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材进行分析讲评.

② 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到的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例如,把一份测试卷分为:配方法、控制变量法、端值法、替代法、特殊值法、化整为零法、去等量法、转换法、类比法、排除法、赋值法……等.

③ 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a.概念、公式理解不透甚至错误;b.审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c.表达不准确、思维定势的负迁移:d.分析能力低下,抓不住关键条件,不知题目所云;e.运算错误等类型.

以上3种归类方法不能彼此孤立进行,要善于交叉渗透.

案例.在孩子与爸爸“扳手腕”的游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爸爸“扳倒”孩子时,爸爸对孩子的力大于孩子对爸爸的力.

(B)爸爸“扳倒”孩子时,爸爸对孩子的力等于孩子对爸爸的力.

(C)孩子“扳倒”爸爸时,孩子对爸爸的力大于爸爸对孩子的力.

(D)无法判断.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解题关键:客观分析,排除“扳倒”这一结果的干扰.

变式1:甲乙两人做拔河游戏,甲赢了,可知

(A)甲拉乙的力大于乙拉甲的力.

(B)甲拉乙的力小于乙拉甲的力.

(C)甲拉乙的力等于乙拉甲的力.

(D)无法判断.

变式2:某学生用50N的力推桌子,桌子没有动,桌子对该学生的力是50N;该学生用100N的力再推桌子,桌子稍微挪动了一下,此时,桌子对该学生的力是100N;该学生再用200N的力再推桌子,桌子快速移动,此时,桌子对该学生的力是200N.

方法指导:替代法,如图3.

图3

允许学生对试题的“评价”做出“反评价”.真正使学生通过讲评一道题,明白一种方法,纠正一道错题,会解一类题.

通过本模块学习如表2,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指引者.充分肯定和赞赏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情、行为,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表2

2.6 变式拓展——创造

遵循拓展性、创新性原则.

(1)变式题训练.(一般≤5题,得分率约50%以下)

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透过具体问题拓展问题的情境,善于将“集结性”原题进行变形.笔者查阅众多的资料并一起和探究团队探讨,归结出试题变式的9种方法.[4]

① 增加知识的覆盖面和串联性,从知识范围的变化、涉及角度的变化等考虑,能让知识串线和知网(扩一扩).

② 因果关系倒过来,逆向命题 (反一反).

③ 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增加、减少、改变一些条件,或将答案要点进行增加或减少(加一加,减一减).

④ 设置成开放性问题(放一放).

⑤ 学生编创试题(编一编).

⑥ 把某一数据用其他数据代替(代一代).

⑦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把几个题目组合在一起或把某一题目分解为几个小题(合一合,分一分).

⑧ 某一原题衍生出许多新题目(变一变).

⑨ 对习题的提问方式和题型进行改变(改一改).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要设计带有启发性的、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猜测,凝练观点,提出问题,培养能力.

图4

案例.上述方法1的应用.

原题.如图4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 ON 前 后 转 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变式:如图4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关于该装置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F平面一定要与平面镜垂直

(B)该装置能看到光线,说明光线是客观存在的

(C)只有在E、F平面在同一平面上时,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

(D)要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必须多次改变入射角.

对于每一种方法需经感知——实践——熟悉的过程,只有对不同的方法不断感知、实践、熟悉,我们的变式就能如火纯青,我们的教学才会如虎添翼.在遇到很难理解,不易表述的问题时有时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得到很好解决.

讲评要延伸发散,拓展思维,就考试来说,考查点是相对稳定的,但命题人却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设计题目的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所以就有了“题海”.这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因为科学是在不断地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2.7 课后跟进延伸

遵循延伸性、辐射性原则.

(1)在专用“错题集”上订正典型错题,订正不能满足于写一个正确答案或写出一种正确解答就了事.建议进行如下操作:① 本次考卷易错点总结.失分点一定也是长分点.② 最大的进步和最大的漏洞.③ 采取的措施和努力的目标.④ 整理一题多解⑤ 书写思维过程,考察的知识点、解题方法技巧、找出最优解法.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心理等.教师及时收阅及时反馈.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再用,复习才有针对性,避免机械重复,提高复习效率.

(2)完成“跟进延伸”针对性的训练题.(一般≤10题)

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训练题,作为“考后100分”矫正补偿训练,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实践证明,如果能做好试卷讲评这一环节,做到错误让学生“改”;思路、解法让学生“讲”;注重学生“练”和“学法指导”,贯穿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条主线,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实现轻负高效.

总之,试卷讲评课应多注入人文思想,优化教育思想,探索出教学模式的新路,让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校”而非“教校”.课堂中凸显:“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同时兼顾考试心理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试题讲评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提高,使试卷讲评走向实效,实现高效的物理讲评课堂.

1 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朱慕菊.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俞惠红.构建高效试卷讲评课的实践与探索.教研前沿,2012(2).

猜你喜欢
试卷题目方法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用对方法才能瘦
追根求源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