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黄素和维生素C对高温环境中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2013-12-01 06:35安立龙唐攀喜蔡燕婷唐会会尹福泉
家畜生态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蛋重叶黄素产蛋率

安立龙,唐攀喜,蔡燕婷,唐会会,尹福泉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家禽体表羽毛稠密,皮肤没有汗腺,在高温下会受到急性或慢性热应激的影响[1]。一般成年鸡的生长适宜温度为8 ℃~27 ℃,产蛋适宜温度为13 ℃~23 ℃,温度超过28 ℃后蛋鸡开始出现热应激反应[2]。热应激会对动物机体造成伤害,导致动物采食量下降,代谢紊乱,进而降低生产性能[3]。

万寿菊叶黄素来自于万寿菊花,是一种天然无毒的色素。叶黄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4]、着色作用[5]、增强免疫作用[6]、抗癌作用[7]。VC主要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力而提高抗应激能力[8]。目前,关于叶黄素在家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均为常温自然条件,叶黄素主要起到着色的功能,对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不大。牛玉竹等[9]、刘国道等[10]和高杨等[11]的试验都表明叶黄素对常温下蛋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是黄小春等[12]却发现52周龄绿壳产蛋鸡采食20、40、60、80、100 mg/kg叶黄素后,产蛋率由对照组的68.06%提高到76.19%,蛋重增加了0.1 g,采食量增加7 g/d,但是差异不显著,推测可能是叶黄素的颜色对蛋鸡的采食起到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生产性能的提高。在常温条件下添加叶黄素类物质对蛋鸡蛋壳厚度、蛋壳相对重、蛋黄比率均无明显影响,哈氏单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加[11,13]。迄今为止,MAR与VC复合剂对高温环境下罗曼粉壳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尚未报道。因此,本试验拟研究不同水平的MAR与VC复合剂对高温环境下罗曼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其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MAR购自河北美科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VC购自天津新郑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与饲粮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216只180日龄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预试期14 d,正式期42 d。试验1组为高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mg/kg VC,试验3、4、5、6组在试验2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60 mg/kg、120 mg/kg、180 mg/kg、240 mg/kg万寿菊叶黄素(分别组成复合剂Ⅰ、Ⅱ、Ⅲ、Ⅳ)。

基础日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 B 43005-86)蛋鸡饲养标准,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和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和营养水平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 of the basal diet

注:1.每千克饲料添加VA9 000 IU,VD2 500 IU,VE20 IU,VB1212 μg,VK 2.4 mg;2.每千克饲料添加微量元素Mn100 mg, Zn 60 mg, Fe25 mg, Cu 5 mg, Co 0.1 mg (Mn、Zn、Fe、Cu、Co均以硫酸盐形式添加),Se(N2SeO3·5H2O) 0.2 mg, I(KI) 0.5 mg;

Note:1.Per kg of feed provided: vitamin A 9000 IU, vitamin D 2500 IU, vitamin E 20 IU, vitamin B1212 μg, vitamin K 2.4 mg;2.Per kg of feed provided: Mn100 mg, Zn 60 mg, Fe 25 mg, Cu 5 mg, Co 0.1 mg (Mn、Zn、Fe、Cu、Co are provided in the form of sulphate),Se(N2SeO3·5H2O) 0.2 mg, I(KI) 0.5 mg.

1.3 饲养管理

采用三层阶梯式蛋鸡笼饲养,每笼3只,自然光照与人工补光相结合,每天光照时间16 h,光照强度为15 LX,鸡舍平均温度为32.05 ℃,平均湿度为84.69%,鸡舍环境保持高温高湿(见表2),通风方式采取自然通风。饲料采用干粉料,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饲喂两次喂料,收蛋。按常规管理进行免疫和驱蚊虫。

表2 试验期高温鸡舍温度和相对湿度Table 2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high temperature chicken house

1.4 指标测定与方法

1.4.1 蛋鸡生产性能 记录每天产蛋数、蛋重、破软蛋、死淘数。计算平均日采食量(g/d·只)、平均蛋重(g)、料蛋比、产蛋率(%)。

1.4.2 蛋品质 试验期间每7 d从各重复抽取4枚鸡蛋样品,第二天测定蛋品质。每组12枚用于测定蛋重(电子天平称重,精确到0.1 g),蛋形指数(游标卡尺测量法),蛋壳厚度(游标卡尺测量法),蛋壳相对重(电子天平称重,精确到0.1 g),蛋黄相对重(电子天平称重,精确到0.1 g),蛋黄颜色(罗氏比色扇),a*(红值)、b*(黄值)、L*(亮值)(色差仪测定),蛋黄直径(游标卡尺测量法),蛋白高度(游标卡尺测量法),计算蛋黄系数、哈氏单位。

蛋黄系数=高度/直径×100%;

哈氏单位Hu=100 log (H-1.7W0.37+7.6),H-浓蛋白的高度(mm),W-蛋重(g)。

2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多重比较,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MAR和VC对高温环境中蛋鸡生产性能影响

3.1.1 MAR和VC对采食量影响 由表3可知,整个试验期,在高温环境中,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组的采食量较高温对照组提高了24.93%(P<0.01),各复合剂组均能极显著提高采食量,其中复合剂Ⅱ、Ⅳ组分别提高26.79%(P<0.01)、40.76%(P<0.01);复合剂组与VC组相比,复合剂Ⅱ、Ⅳ组分别提高8.54%(P<0.05)、11.25%(P<0.05)。并且,随着复合剂组叶黄素含量的增加,采食量也随之增加。

3.1.2 MAR和VC对平均蛋重影响 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组与复合剂Ⅱ组分别极显著提高平均蛋重11.13%(P<0.01)、4.1%(P<0.01),蛋重以VC组的蛋重最大;与VC组相比,各复合剂组的平均蛋重均小于VC组,差异显著(P<0.05)。

3.1.3 MAR和VC对料蛋比的影响 与高温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VC对料蛋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同时添加VC和叶黄素,可显著提高蛋鸡料蛋比,其中,复合剂Ⅲ组提高43.55%(P<0.01);与VC组相比,复合剂Ⅲ组提高16.48%(P<0.05)。

3.1.4 MAR和VC对产蛋率的影响 与高温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VC对产蛋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同时添加VC和叶黄素,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其中,复合剂Ⅱ组、复合Ⅳ组的产蛋率分别比高温对照组提高13.87%(P<0.05)、22.44%(P<0.01);与VC组相比,复合剂Ⅱ组、复合Ⅳ组的产蛋率分别提高14.3%(P<0.05)、20.27%(P<0.01)。

3.1.5 MAR和VC对破壳率的影响 与高温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VC,破壳率低46.51%(P<0.01),同时添加VC和叶黄素,显著降低破壳蛋率,其复合剂Ⅱ、Ⅲ、Ⅳ组均降低53.49%(P<0.01)、34.89%(P<0.01)、51.16%(P<0.01)。与VC组相比,复合剂Ⅱ组破壳率低13.04%(P<0.01)。

3.1.6 MAR和VC对死亡率的影响 对照组及各试验组,没有出现死亡,死淘率为0。

表3 MAR和VC对高温环境中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MAR and VC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laying hens in high temperature

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无字母或者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

Note: In the same column, values with different lowercase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value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superscripts mean extreme difference(P<0.01), values with same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ame below.

3.2 MAR和VC对高温环境中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3.2.1 MAR和VC对蛋形指数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组的蛋形指数高于高温对照组,复合剂Ⅱ组蛋形指数低于高温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与VC组相比,复合剂Ⅱ组蛋形指数显著低于VC组。

表4 MAR和VC对高温环境中蛋鸡蛋品质的影响Table 4 The influence of MAR and VC on egg quality of laying hens in high temperature

3.2.2 MAR和VC对蛋壳相对重的影响 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组蛋壳相对重较高温对照组小(P<0.05),复合剂组差异不显著;与VC组相比,复合剂Ⅲ组显著高于VC组(P<0.05)。

3.2.3 MAR和VC对蛋壳厚度的影响 试验过程,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组蛋壳厚度较高温组升高4.92%(P<0.05),其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剂Ⅰ组与VC组之间显著差异,蛋壳厚度升高,其他复合剂组与VC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3.2.4 MAR和VC对哈氏单位的影响 各试验组的哈氏单位均大于高温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3.2.5 MAR和VC对蛋黄相对重的影响 VC组蛋黄相对极重显著高于高温对照组(P<0.01),复合剂组与高温对照组之间的蛋黄相对重无显著差异(P>0.05),VC组与各复合剂组蛋黄相对重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3.2.6 MAR和VC对蛋黄系数的影响 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组与复合剂Ⅱ组的蛋黄系数较高温对照组分别降低6.0%(P<0.01)、3.99%(P<0.01),其他各复合剂组与高温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VC组相比,复合剂Ⅰ、Ⅲ、Ⅳ组蛋黄系数极显著高于VC组(P<0.01)。

3.3 MAR和VC对蛋黄色泽的影响

表5 MAR和VC对高温环境中蛋鸡蛋黄RCF、L、a*、b*的影响Table 5 The influence of MAR and VC on RCF, L, a*,b* of yolk of laying hens in high temperature

图1 未添加MAR与添加MAR蛋黄颜色比较(左:未添加MAR;右:添加MAR)Fig. 1 Comparison of yolk color with MAR and without MAR (Left: with MAR; Right: without MAR)

图2 未添加MAR与添加MAR蛋黄煮熟后颜色比较(左:未添加MAR;右:添加MAR)Fig. 2 Comparison of yolk color of cooked egg with MAR and without MAR (Left: with MAR; Right: without MAR)

由表5可知,随着叶黄素添加量的不断增加,蛋黄的RCF值逐渐升高(如图1、图2所示)。在高温条件下,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组提高蛋黄RCF值1.03个等级,差异不显著(P>0.05);各复合剂组蛋黄RCF值分别提高1.43(P<0.01)、2.12(P<0.01)、2.41(P<0.01)、3.21(P<0.01)个等级。

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随着叶黄素添加量的增大,蛋黄L值逐渐减小,蛋黄红度(a*)随着叶黄素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黄度(b*)也明显升高。与高温对照组相比,VC组红度(a*)极显著升高了33.33%(P<0.01),复合剂组的红度(a*)分别提高75.8%(P<0.01)、90.37%(P<0.01)、91.60%(P<0.01)、123.2%(P<0.01);复合剂组黄度(b﹡)分别升高7.29%(P<0.01)、11.36%(P<0.01)、11.17%(P<0.01)、11.00%(P<0.01)。

3.4 鸡蛋风味

试验期内,分别采用蒸、煮、炒等不同方法对1~6各组鸡蛋进行加工,品尝结果表明,无论哪种吃法,与高温对照组及VC组比较,添加叶黄素的复合剂组鸡蛋均表现口感滑嫩、味道甘甜浓香等特点,且以复合剂Ⅱ组效果最好。说明饲料中添加叶黄素有明显改善鸡蛋风味的作用。

4 讨 论

4.1 MAR和VC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在日粮中添加200 mg/kg VC极显著提高高温环境中罗曼蛋鸡的采食量和蛋重,降低软、破壳率。产蛋鸡日粮中VC的含量达到150~200 mg/kg就能表现出有效的抗热应激效果[14-15],与环境温度、VC的纯度有关。

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无应激反应的条件下进行,在日粮中添加色素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不一。Selevaraj等[16]指出适宜温度条件下,25、50 mg/kg叶黄素与3%油脂配伍使用对肉鸡的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均无显著影响。王晓艳[17]在海兰褐产蛋鸡饲料中添加加丽素红(富含辣椒红素),其产蛋率和蛋重略有改善,而采食量和料蛋比略有下降,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高温环境中在日粮中添加叶黄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在高温应激下添加MAR-VC合剂对其生产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极显著提高高温期间罗曼蛋鸡的采食量,合剂中的MAR添加量越高,采食量越大,这提示合剂中的MAR对蛋鸡采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效果比单独添加VC更好。这可能与MAR其鲜艳的色泽和香味诱导蛋鸡采食,以及复合剂中的VC是较好的抗应激因子有关。因此,两者配合添加效果更佳。在高温环境中,在日粮中添加叶黄素,各复合剂组产蛋率也明显提高,120、240 mg/kg MAR-200 mg/kg VC合剂分别使产蛋率提高13.87%、22.44%(P<0.01)。MAR-VC合剂还可明显降低破壳率,减少蛋鸡生产上的损失。这是因为MAR-VC合剂提高了蛋鸡的采食量,从而提高了蛋白质和钙磷的摄入量,增加产蛋率和降低鸡蛋的破壳率。

4.2 MAR和VC对蛋品质常规指标的影响

鸡蛋品质的评定包括蛋形指数、蛋壳相对重、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相对重、蛋黄系数等指标。影响蛋品质的因素有蛋鸡品种、蛋鸡年龄、环境条件、营养状况、疾病因素等。本试验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

有关MAR对蛋品质的影响的报道不多,刘国道等[18]表明2%、3%、4%、5%黄秋葵茎叶(富含叶黄素)对文昌鸡蛋形指数和蛋重均无影响。本研究得到与刘国道等相一致的结果,MAR-VC合剂对蛋形指数和蛋重也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常温下添加万寿菊花粉末或万寿菊提取物对蛋壳厚度无任何影响[18],然而,本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中,罗曼蛋鸡的日粮中添加200 mg/kg VC可使蛋壳厚度显著增加0.016 mm,复合Ⅲ组显著增加0.018 mm。热应激使血液中的钙与乳酸结合,组织了形成蛋壳腺的碳酸钙的形成,影响蛋壳质量。VC在高温环境中可以显著提高血液中钙的含量,进而促进碳酸钙的形成,增加蛋壳的厚度。本研究发现,VC可以增加蛋壳厚度,至于MAR对蛋壳形成、钙的吸收和代谢是否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

鸡蛋的营养主要集中在蛋黄中,蛋黄的相对重反应了蛋黄所占全蛋的比例,数值越大,营养水平越高。本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中,复合剂Ⅱ、Ⅲ组的蛋黄相对重略高于高温对照组,差异不显著;VC组高于高温对照组7.76%(P<0.01),差异极显著。原因可能是热应激环境下,蛋鸡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脂类物质在蛋黄中的沉积量减少,使蛋黄相对重减小,而叶黄素和VC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它们可保护肠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进而提高了蛋黄相对重。曲湘勇等[19]发现添加油菜和红辣椒干粉混合物(富含叶黄素)使蛋黄系数极显著提高了0.09。本试验与这一结果基本一致,添加VC会极显著降低蛋黄系数,添加MAR-VC合剂又使蛋黄系数有所升高。高温环境下添加MAR有提高蛋黄系数的趋势。

4.3 MAR和VC对蛋黄色泽的影响

蛋禽本身无法合成色素,蛋黄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从饲料中摄取的色素种类和数量。叶黄素是日粮和蛋黄中的主要色素,叶黄素被家禽吸收后结构不发生任何改变,可稳定的在皮肤、肌肉和蛋黄中沉积着色。

在日粮中适量添加叶黄素可明显提高蛋黄的色泽,蛋黄的色泽与叶黄素的添加量呈显著相关性。李庆德[20]在海兰褐种鸡日粮中100 mg/kg万寿菊提取物(叶黄素净含量12 mg/kg),蛋黄颜色可达8.6级,颜色呈深黄色。本试验中蛋黄颜色等级也随着MAR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颜色等级由7.13升高到8.91,当添加量为240 mg/kg时,蛋黄颜色较高温对照组、VC组分别升高3.21、2.18个等级。

黄小春等[21]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第28 d开始,100 mg/kg叶黄素试验组的蛋黄L值较20 mg/kg叶黄素组降低3.82%,而a*值升高14.26%,b*值无变化。本研究得出以上研究相一致的结果,蛋黄L*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当MAR添加量在120~240 mg/kg范围内增加时,a*值由7.12增大到9.04,而b*值无显著变化。但是与阿伦[22]、Kanda Lokaewmanee,等[23]报道的叶黄素可提高蛋黄b*值的结果有所不同。蛋黄L值随着叶黄素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因为叶黄素在蛋黄中沉积,颜色加深,蛋黄变暗。本试验中蛋黄b*值的变化可能与MAR添加量有关,当MAR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程度,蛋黄颜色开始由黄色向红色发展,使蛋黄色泽呈橙红色。

Nami Yoshida等[24]研究表明,30 ℃~32 ℃时来航母鸡血液中的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导致血液中叶黄素含量显著下降。高温环境下叶黄素的转运载体减少,饲料中适量的叶黄素与脂蛋白结合饱和后,多余的叶黄素因缺少载体而使叶黄素在蛋黄中的沉积量受到限制。本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下,当添加量为180、240 mg/kg时,叶黄素在蛋黄中的沉积量不会明显增加,本试验中以添加120 mg/kg MAR为宜。

5 结 论

高温环境中添加120 mg/kg MAR-200 mg/kg VC合剂明显提高蛋鸡的采食量和产蛋率,显著降低破壳率,鸡蛋口感风味最好。

日粮中添加200 mg/kg VC和180 mg/kg MAR-200 mg/kg VC合剂均能显著增加高温环境中的蛋壳厚度。200 mg/kg VC可显著提高蛋黄相对重,降低蛋黄系数。

在高温环境中,MAR添加量为180、240 mg/kg时,叶黄素在蛋黄中的沉积量不会明显增加,本试验中以添加120 mg/kg MAR为宜。

参考文献:

[1] Smith M O, Teeter R G. Influence of feed intake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stress on the relative yield of broiler parts[J]. Nutrition Reports International,1987,35:299-306.

[2] 刘瑞生.蛋鸡热应激研究进展[J].养禽和禽病防治,2003(7):6-7.

[3] 夏 磊,占秀安,朱巧明,等.γ-氨基丁酸对热应激肉种鸡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37-144.

[4] 廖萍泰,惠伯棣,裴凌鹏,等.叶黄素的体外抗氧化功能[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4):46-49.

[5] 韩雅珊.类胡萝卜素的功能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1):5-9.

[6] Bedecarrats G Y,Leeson S. Dietary Lutein Influences Immune Response in Laying Hens[J].Poultry Science Association,2006,15:183-187.

[7] 付 蕾,刘 蕾,张 楠,等.叶黄素对 SGC27901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7):976-977.

[8] 李永祥,曹端林.叶黄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04,24(1):16-18.

[9] 牛竹叶,刘福柱,王继强,等.蛋鸡小麦型日粮中添加叶黄素对鸡蛋品质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8,29(1):52-56.

[10] 刘国道,王东劲,陈雅芳,等.黄秋葵茎叶粉对文昌鸡蛋黄着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 22(7):16-19.

[11] 高 杨,陈 辉,黄仁录,等.金盏菊提取物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0, 32(18):26-31.

[12] 黄小春,吴灵英.叶黄素对蛋鸡应用效果的研究[J].中国饲料,2007,8:42-44.

[13] 元 娜.万寿菊叶黄素和维生素E对鸡蛋品质、抗氧化性能及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5.

[14] Farina Malik Khattak, Thomas Acamovic, Nicholas Sparks,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different supplements used to reduce heat stress in broilers[J].Pakistan J Zool,2012,44(1):31-41.

[15] Saki A A, Rahmati M M H, Eskandarlou A, et al. Assessing bone mineral density, eggshel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t peak egg production of laying hens in response to various levels of vitamin C[J]. Brazilian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2011,13(3):203-206.

[16] Selevaraj R K,Koutsos E A,Klasing K C. Dietary lutein and fat interact to modify macrophage propertees in chicks hatched from carotenoid deplete or replete eggs[J]. 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2006,90:70-80.

[17] 王晓艳.红辣椒微粉和松针微粉在蛋鸡饲养中的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12.

[18] 刘国道,王东劲,陈雅芳,等.黄秋葵茎叶粉对文昌鸡蛋黄着色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学, 2006,22(7):16-19.

[19] 曲湘勇,何 俊,黎桥辉,等.天然着色剂提高鹌鹑蛋品质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32(5):533-535.

[20] 李庆德.种母鸡日粮中添加类胡萝卜素对雏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4.

[21] 黄小春,吴灵英.叶黄素对蛋鸡应用效果的研究[J].中国饲料,2007,8:42-44.

[22] 阿 伦.叶黄素对鹌鹑生长及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6.

[23] Kanda Lokaewmanee, Kohen Yanauchi, Tsutomu Komon, et al. Enhancement of Yolk Color in Raw and Boiled Egg Yolk with Lutein from Marigold Flower Meal and Marigold Flower Extract[J].Japan Poultry Science Association,2011,48:25-32.

[24] Nami Yoshida, Masanori Fujita. Effect of High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on Egg Production, Serum Lipoproteins and Follicle Steroid Hormones in Laying Hens[J].Japan Poultry Science Association,2011,48:207~211.

猜你喜欢
蛋重叶黄素产蛋率
提高蛋鹅产蛋率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种鸡产蛋期的限饲方法
附文一:获得较小蛋重的管理要点
天然叶黄素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
附文一:获得较小蛋重的管理要点
父母代肉种鸡蛋重称取方法与蛋重分析
叶黄素的功能及在饲料中的应用
如何进行养鸡生产管理第3篇
——称蛋重
浅谈蛋鸡产蛋率骤然下降原因和防治措施及饲养管理要点
高温高湿季节应对蛋鸡产蛋率下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