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2013-12-10 07:50陈义君
学习与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校园文化

陈义君

【摘要】从近年来,学校向学生、家长、社会调研反馈的信息中,看到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很不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呢?这是一个摆在学校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学校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分析,领导班子在办学思路上达成了一致的认识:要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首先必须让学生获得均衡的教育资源,享受公平的教育。在此,笔者将正在探索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路和做法与大家交流,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点。

【关键词】办学思路;校园文化;教师队伍

1 理清办学思路,树立教育服务意识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政府高屋建瓴,站在全新的高度,指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服务于人民群众,而且要让人民满意。可见,判断办教育成功与否,是否让人民满意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毫不讳言,过去,办学指导思想与十八大报告的教育指导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南辕北辙的。为了和全县的兄弟学校竞争,不惜牺牲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是牺牲薄弱学科的开设,以削弱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代价片面追求成绩。学校开设重点班,优秀教师集中在好的班级,教师的阳光雨露只沐浴那些学习尖子生,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一边。同在一所学校,同是一名学生,却得不到平等的教育。这有悖“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为了成绩而置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与群众对教育的本质要求而不顾,怎能让群众满意呢?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把一所曾经被称做“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打造成了一所远近闻名的全国名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是他们对社会的公开承诺。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得益于教育让群众满意的强烈的服务意识。受到洋思中学的启发,服务群众的办学思路逐步明朗起来,实践探索的步伐日益坚定起来,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

2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均衡育人的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强大的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共享的校园育人环境,着力从物质、制度和理念三个层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2.1 让物质文化承载理念。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布置宣传挂图、标语,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一年级的是基本礼仪,二年级的是养成教育,三年级的是行为习惯,四年级的是热爱科学,五年级的是地方乡土文化,六年级的是面向世界、展望未来。每班都有自己设计的个性化的寓意深刻的班名、班旗、班徽,有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主任寄语、才艺展示园地,教室成为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阵地。力求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形成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即让“物质文化承载理念”。

2.2 让制度文化彰显个性。校园文化建设如果缺失了制度文化建设,那么就停留在物质的层面,缺乏内涵和制度保障,所以学校必须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个性。学校已着手学校制度的修订,努力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以期逐步形成城关小学制度文化范式管理体系。

2.3 让理念文化深入人心。理念文化是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潜在的隐性文化。它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无形资产,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力求将文化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

3 打造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整体服务水平

家长对教育公平的追求首先体现在对学校的选择,而择校的本质是选择教师,选择教师是为了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人说:“当代学校应有两个系列的素质教育,一个是学生的素质教育,一个是教师的素质教育;没有教师的素质教育,学生的素质教育就难以达到。”可见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品质,自然影响着是否能办成群众满意的学校。因此,为了让学生均衡、公平的享有教师资源,一方面致力于教师的师德建设,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另一方面调动教师的业务研修积极性,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生享有公平、均衡的教育的几率就增大了。

4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要发展,管理要创新。为使学生获得均衡的教育资源,享受公平的教育,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为学生享受公平、均衡的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各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力度,每位校级领导负责一个年级,形成校级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各年级享有同等的管理力度。二是建立“两个机制”,即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和合理的学科评价机制。三是达到“三个均衡”,即达到各年级各班教学设施的均衡,师资配备的均衡,起步学情的均衡。四是实施“四项工程”,即实施好“校园文化打造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高效课堂打造工程”、“学困生关爱工程”。

学校决心从实现“三个均衡”着手以保证学生享受公平、均衡的教育。具体措施是:一是实现教学设施配备的均衡。每个教室都配置了教学白板,统一实现教学手段网络化、现代化,达到各年级各班教学设施配备的均衡,保证各班享有公平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资源。二是实现起步学情的均衡。本学期开学初学校将进入高段的四年级进行了重新编班,先将全年级学生按成绩排序,然后以要分的班级数为一个单位,把依成绩排好序的学生按“S”形分成N个组,每个组名次对应的学生分入对应的班级。三是实现各班、各科教师配备的均衡。班级分好后,预定的班主任通过抓阄确定所带的班级,各科任教师再通过抓阄确定任课的班级,若抓阄结果出现了科任教师组合强弱悬殊,适当予以微调。为了解决因选择座位而导致家长和教师关系庸俗化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2006年开始实施的座位轮流制度,确保学生座位上的公平待遇。这样一来,各班教学设施配备均衡了,起步学情均衡了,学科教师配备均衡了。因起步学情不均衡导致的各种弊端消除了,学校管理科学了,精细了;学校给学生教育资源公平了,家长和学校因择班而生的矛盾化解了,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相应提高了。

5 发展特色教育。创造学生均衡发展的机会

一所学校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不在于盖几座明亮的教学楼,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而在于能否培养出人格健全、个性鲜明、全面发展而又学有所长的素质型人才。这是学校教育应当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生存的基础。为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决心结合自己的办学实际,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走特色之路,办特色学校,育特色人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这将是学校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沈利华.展现文化底蕴,陶冶人文情操,提升办学品位——蠡口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缩影[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4

[2]雷竺翠.让教育成为普照师生心灵的阳光——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实施阳光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广西教育(教育时政),2012.5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河南省召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研讨会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以厦门市A区公办园为例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浅析绩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