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柏拉图与孔子的文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2013-12-10 07:50陈芝荣
学习与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育理念

陈芝荣

【摘要】柏拉图和孔子是世界上东西方最具有典型特征的教育理念,通过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对现今的教育状况加以思考,可以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进而知道一些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而提高我国现今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思想态度;课堂教育

柏拉图和孔子是世界上东西方最具有典型特征的教育理念,通过他们的理论和思想对现今的教育状况加以思考,可以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进而提高我国现今的教育。

1 柏拉图的教育

有人说“少年强,则中国强”,而少年强就在于教育有方,换句话说则是“教育强,则中国强”,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在春秋时代,除郑国子产等几位世卿有心救世以外,本人原在下层地位,而有心救世的,像战国时许多人物一般,或许不见得没有,但却没有一人能和孔子相比,这从所有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可以肯定。而另一位屹立在我心中的教育者则是英国的伟大的教育家一柏拉图。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0—3岁的幼儿在育儿所里受到照顾。3—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17—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数、几何、天文、音乐。20—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四科”,懂得自然科学间的联系。30岁以后,经过进一步挑选,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在他的奴隶主教育学体系中,体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对妇女体育也很重视。他认为:“做女孩的应该练习各种跳舞和角力;结婚以后,便要参加战斗演习、行营布阵和使用武器……因为一旦当所有的军队出动去打敌人的时候,她们就能保卫儿童和城市”(《柏拉图论教育》)。在柏拉图的论述中,几乎涉及到当时体育的各个方面。他认为,体育应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术。他对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倾向曾给予猛烈的抨击,同时也批评市民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他主张心身和谐发展,强调“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柏拉图丰富的体育思想对后世体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柏拉图的教育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无论是他们的成长阶段还是他们所学的科目,都是柏拉图精心思考过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现在做的也很好,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阶段的学生接受不同的教育。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主。课堂主体的确定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唯一主体是错误的,而忽视教师的存在也是错误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形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主体的关系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过去的课堂,听到的是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师过于注重自己教学行为的演示,这种演示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控制和个人的表现。于是,学生就成了“配角”和“观众”,课堂教学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活动。过去的课堂,过于注重对学生的训练,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超量地做习题。把训练等同于教学。这些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学生做练习题的“自动化”水平在提高,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感性在降低。是什么支持或改变了教师单方面的表演呢?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学材料对教师的影响和制约。二是课堂观察和评价对教师的影响和制约。新课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的过程,成了师生沟通和交往的过程。新课堂,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度、水平和互动的方式、成效。新课堂,把学生看成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了学生真情实感,尊重学生的判断,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了在课堂中的生命发展。课堂上谁影响谁?有几种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涉及课堂情境的研究。课堂情境有四种因素,即老师、学习者、学科内容和环境。

(1)教师。教师身临课堂之境,他们的决定和行动构成了课堂文化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教师的工作是在与学生、学科内容、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他们感兴趣的是指导具体课堂活动的洞察力,而不关注能应用于其他学校和情境的、有关教学及课程的一般性结论的形成。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还应适应教师角色发展的新趋势。这就决定了教师不只是既定目标及内容的实现者、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探究者。

(2)学习者。在以往的课程研制模式中,学习者常常只被置于课程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地位。学习者在课程研制中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他们应与教师一样,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在学什么与怎样的问题上展开对话。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通常被视为是静态的东西。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具体的“事态”中的需要或兴趣为依据,教学研究意义的生成也是通过情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而,情境不同,如教师、学生不同,个人生活经历及环境的改变,学习经验的选择依据及具体面貌都将显现出较大的差异。

(4)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等方面的学习情境及课堂生活中的规章、制度和期待等因素。在课程研制中,研究者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特定情境及问题的制约作用。当我们把这些都研究好,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来对教育进行改革,充分学习柏拉图的经验,我们一定会收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2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很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春秋末期这样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保守的奴隶主贵族是无法应付现实生活的变化,从奴隶主贵族本身来说也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却需要有一批有才干的人才,要他们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复杂的问题。孔子适应着当时社会的需要,通过教育,给人们以知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孔子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他所说的“学”和“思”的关系虽然不等于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但也是别人的经验如何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关系。“学”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是把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得的东西通过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前人的知识而自己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确与错误;只是凭空思想而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那就会一无所成。看来,孔子虽然也重视“思”,但他却更重视“学”,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所以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大凡人类认识史总是首先重视“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逐渐才注意到“思”(对经验加以总结找出规律),孔子通过他亲身的教育实践,开始认识到这两者的关系,并由注意“学”开始,到注意“思”的认识阶段。这个由学到思的阶段是我们老师首先要注意的,因为我们不是“填鸭式”的教学,简单的讲学生不是占有材料而是让占有的材料融会贯通,教材就是资源。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怎样把材料融会贯通,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而这些正是来自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说法,老祖先孔子早在很久以前就给我们总结出来了。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来教?

就拿写作文来说,对于写作首先要立意深刻,那么所谓的立意就是思想。如果通俗的讲思想的话,在我们改作文的时候,如果遇到思想不健康的文章我们会对这样的作文进行面批,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在高考的时候呢?我们就没有了挽救的余地,而对于这样的文章给分是有要求的,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的文章最多不超出40分,思想感情庸俗,即使完篇也最高不超25分,而对于恶俗不堪的文章不超分数会更少。对于高考作文批改的要求,对学生写文章的思想我们还是要有所培养的。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先成人后成才。再者就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首先就是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所以学是重要的,而思也必不可少。

而对于孔子的思想来说,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就拿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来说,有很多的东西都应该像孔子学习,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这样记载道“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子教弟子培养四种品质:历代文献的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往的诚信。要求弟子克服四种不良品行: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惟我独是。孔子很慎重地做的事是:祭前整洁,军事工作,疾病医治。孔子恨少谈利、命、仁。在教学中弟子没有充分思考,他就不急于开讲,如果未能做到举一反三,他就不急于教新的东西。”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作为老师的我来说是时刻都要牢记在心的,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任务就是教育好学生,教会他们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可是,对于现在的老师来说,有几个人能做的像孔子一样呢?特别是他的“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很多人再也不能静下心来去完成某些事情,总是急于求成,特别是一些学校很注重一些重点学生的培养,认为他们就是学校的荣誉,未来的希望,对于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呢,好多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就不在过问他们了,就更谈不上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也不用说举一反三了。这些都是现在教育的弊端,我们做的与孔子比起来相差实在是太远了,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以孔子为楷模,认真学习孔子的思想,并把他的思想彻底运用到教学中去。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以及他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敬佩而采取的。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教育理念
浅议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提高智障生计算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