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态资源,实现有效生成

2013-12-10 07:50蒋爱华
学习与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口诀动态预设

蒋爱华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的,所以,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意外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此,我们必须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人手,将科研与教改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教学设计的精心预设,再以课堂为阵地,以“动态生成”教学主题探讨课堂教学的策略,以互动促生成,以生成促探究,共同推进课堂教学过程。

1 设计厚实而灵动的教学预案。为动态生成提供必要条件

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并不是主张师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活动。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会可望而不可及。有效教学必须要有开放的意识,要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开发资源,使教学资源尽可能在预设之内,改“线性”设计为“板块”设计方案,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1.1 准确把握教材。教材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工具,为学生学习提供的基本线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尽管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教材的思路是先教直线,再教线段。但这样的设计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直线的概念几乎没有,生活中也很难见到直线,课一开始就让他们举出直线的例子,对学生而言,未免太抽象。因此认为是先教线段再教直线比较好。

1.2 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如,“圆柱的体积”的教学,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圆植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就要教学方案进行充分预设:对计算公式未知的学生,该如何引导自主探索;对计算公式已知的学生,又将如何引导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教师只有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1.3 注重有效资源的开发。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收集,不断优化预设,收获生成。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如果预设仅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展开活动,画、折、围、剪、拼、找……都可能出现,无疑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因此,我们还要为学生提供了游戏棒、水彩笔、细绳、直尺、长方形纸、剪刀、三角尺等操作材料,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学具材料。课堂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地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做的角精彩纷呈,令教师耳目一心。

2 捕捉动态资源,直面动态生成

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跟着教案走,学生跟着教师走,已成课堂教学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不利于激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也不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德国教育家克拉夫斯基指出:“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真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够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借以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预设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循着学生的思维起伏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等,从而动态生成学习内容。

2.1 在动态生成中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也就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应该让孩子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因此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从而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的新目标。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三(1)班到图书室借了73本书,三(1)借了57本。三(1)班给多少本三(2)班,两班图书同样多?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列式为:73-57=16(本),16÷2=8(本)。而一个学生则列式为:73+57=130(本),130÷2=65(本),65-57=8(本)。”受他启发,又有学生列出73-65=8(本)。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智慧、潜力是非常大的。而这些不可能是目标所能预设到的。调整预设目标使得教学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实现了思维超越1

2.2 在动态生成中灵活处理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由几个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预设后,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实际情况和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所以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去推进、处理。

如“圆的周长”的教学,这位教师原来预设的导入是让学生用绕、滚的方法测量出手中的圆片后,出示大屏幕的圆,能否用绕、滚的方法得到它的周长,说明绕、滚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揭示怎样圆的周长呢?由此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可是在讨论怎样得到圆桌周长的时候就把计算方法说出来了。这时,把原先的教学流程改为:“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对于这个公式你有没有不明白的?”,从而使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去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形成的全过程上。正是教师的相机调整教学预设的良好态度,才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思维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享受知识的甜蜜,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2.3 在动态生成中灵活变更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教预案时,如果老师细心去观察,就会发现课堂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所打断,这些“意外”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真正形成了“动态——生成”的课堂。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时,教师刚出示挂图,还没有提问,一名学生就举手:“5的乘法口诀,我会编”。她在迁移《2、3、4的乘法口诀》几节课的学法。教师立即变更教学过程。“那你说,怎么编呀?”该生伸出一只手:“一五得五”,伸出两只手:“二五一十”……还真不错!“还有不会背的吗?”果然,几之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教师抓住挈机说:“这些小朋友还不会背,谁愿意帮帮他们?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帮他们记住‘5的乘法口诀呢?”这下课堂沸腾了。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教着;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还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诀来记……

面对这些即时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及时抓彩,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而且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与“建构”,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

猜你喜欢
口诀动态预设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巧记乘法口诀
三八等于多少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浅析预设的应用
口诀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雕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