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入手与“图”共语

2013-12-10 07:50罗娟
学习与研究 2013年6期

罗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是落实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的重点。而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又是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的基础,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无法及时捕捉身边转瞬即过的材料,即使记得,不过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看图写话能帮助学生从图中获得最直接的感性材料,了解情节发展,并且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图中透析事物的变化,感受、臆想到人物的心情、语言。它就像是作文教学的一根拐杖,孩子们扶着它前进。

【关键词】儿童好奇心;异样表达观;写作积极性;拓展新渠道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长期以来让学生最感头疼的事。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1 培养兴趣,激发儿童好奇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我觉得对低年级写话的培养首先应该是对写话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是激发学生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学生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精彩的语言。

有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情绪低落,甚至冷漠,这样的情形着实令人担忧。可是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特别爱听故事。因此,我每个星期都要抽出时问讲一个或几个童话(寓言、生活)故事给他们听。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孩子们听后往往还想入非非,沉浸在幻想之中;生活故事,一般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息息相关,孩子们听后心灵上受到一定的振动,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寓言故事,孩子们听后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间接接受一次教育,懂得做人的方法、处事的态度。教师选择一些生动有趣、含义深刻、发人深省的故事,声情并茂、栩栩如生地讲述给学生听,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回味无穷的体验,发自内心的领悟。

这样做引发了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诱发学生“我要说”的强烈欲望,进而慢慢过渡到“我要写”。

2 教给方法。鼓励“异样”表达观

看图写话,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眼睛看,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图写话,一般来说应注意抓住“看、想、说、写”四个环节。

2.1 看看,训练细致观察:观察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人们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写话之前,首先要看图,对给出的图示看仔细,看清楚。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首先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

其次,让学生弄清图的类型,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一般地说,单幅图属情景图,可教给学生从整体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或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

而多幅图是情节图,要引导学生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变化与发展。我先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大概地说一说这几幅图反映了一件什么事。再看第一幅图。观察背景、事物,判断是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接着再看下面几幅图,观察画面中事物的变化及人物的动作、神态,判断事情发生的经过。最后从整体上看,这多幅图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自己有什么感受。观察后,我让学生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把图上内容说出来。

2.2 想想,培养合理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合理联想是看图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决不是海阔天空的遐想,既要紧扣画面,又要合情合理,既不脱离画面,又不离奇古怪。要从“异”字人手,抓住一个想象点、一景一物、一举一动,让学生自由想象,让童心自由绽放。

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图画上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把自已所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有关的人或事,补充到画面中去,培养学生善于由此及彼,化静为动,由形绘声,由表及里,前后引伸。可由一副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2.3 说说,锻炼口头表达: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书面表达,即写作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叶圣陶先生曾说:“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周妥而没有毛病了。”

因此,我每次在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时,耐心地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连贯地说,用普通话大声地说,并及时纠正语病。要求学生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要有基本内容,不要丢掉重点;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兴趣盎然,劲头越来越高。

在说话课上,我还经常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外的学生,表扬他们说得细,说得好。我这样对他们说:“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哪个同学比刚才那个同学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些?”等等,以此鼓励同学说话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说话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表达,久而不厌,心情愉快。

2.4 写写,创造表达机会: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对学生的要求不要高,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随着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逐步要求学生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

开始写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格式要规范,语句要通顺,无错别字,有常用的标点。要想让学生们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老师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们的写作成果,让学生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3 美文欣赏。创设写话积极性

要想让在写作上刚刚起步的孩子们越写越有劲,越来越自信,就得让他们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和肯定,享受成功的喜悦。我在教室一角开设了“我的作文展”、“请您来欣赏”,并贴上富有童趣的图案,布置一新。把班内较好的作文随时上墙展览,学期结束,把他们的哪怕是几句或一段话或几篇文章收集成册,并进行打印,拿回去给爸爸、妈妈和朋友们看。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多么的了不起。这样在他们心中点燃了一把火,一把学生心中燃烧的希望之火,有力的开创了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4 借助外力,拓宽提高新渠道

教育是家、校、生三位一体的学习互动过程,采取一定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无疑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1 借助家长力量: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心目中视如掌上明珠,孩子的学习牵动着千家万户。因此,通过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的指导意识,分发指导意见,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方法,电话、短信、QQ留言或博客中随时随地的,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为孩子们学习写作拓宽渠道,给与了有效的帮助,进步当然是不可质疑的。

4.2 借鉴别人美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淋澜满目的精美图书数不胜数,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配套教材目不暇接,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因此,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和我们的学习教材配套的,能够体现新课标精神的,内容丰富有趣的,适合家长辅导的,符合孩子们年级特点的有益书籍,如:《小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看图说话写话》等,更有圣者,有些书籍在章节后面设有丰富有趣的读故事,学道理环节,把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和培养孩子成长的小故事联系,提高孩子们的智商、情商,引导孩子们从书中学道理、学知识。把这样的书籍向孩子们推荐,开展广泛的阅读,丰富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教给孩子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写作方法,如何从身边的事物写起,如何写开头、中间和结尾,从而开拓孩子的写作思路,解决他们看到题目却无法下笔的难题。为孩子们的写作之路提供借鉴,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有极大帮助。

4.3 借机刊登发表:别说是小孩,就连大人受到别人的肯定表扬也会兴奋不已的。把孩子们的文章修改打印后,随即向有关刊物上推荐发表,什么《厦门晚报》、《小学生优秀作文》、《看图写话》、《小学生拼音报》等。当孩子的文章一经发表,在第一时间内马上把好消息告知班级学生和家长们,让他们在分享别人快乐的同时,也激起写作的兴趣。

总之,迈好作文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小孩刚开始学走路。尽管很艰难,但只要不断地练习,一定会取得成功。只要我们教师认真而有心地去做,这作文第一步是一定能迈好的。

【参考文献】

[1]包南麟主编.《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杨一青主编.《小学生看图想象作文》,浙江古籍出版社.

[3]骆伯巍著.《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化万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语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