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2013-12-10 07:50黎懿辉
学习与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榕树天堂过程

黎懿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迪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发展。

1 要让学生学会设计自我学习的问题

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借助训练组的训练重点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还可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来设计专项训练学习目标。

例如,引导学生设计第九册《鸟的天堂》一文的学习,就可以设计“天堂”通常指什么,在本文中指什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是鸟的天堂?这样一些统帅全文的学习问题。在这些学习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天堂”通常指幸福美好的地方,在本文中指茂盛的大榕树,它是众鸟栖息生活的好地方。而且,在这个总问题的指导下,学生能从多个方面体会出“鸟的天堂”的真正含义:(1)这是一棵非常茂盛的大榕树,它非常适合鸟居住;(2)这里有一条小河,便于鸟儿喝水和觅食;(3)这里的人们非常爱护鸟,不许人们捉鸟;(4)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便于鸟儿生存;(5)这棵大榕树上居住了无数的鸟儿,它们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

2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2.1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全方位学习的机会。课前,针对性地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2.2 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互动的课堂是开放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的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教学中就要给予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和发展成功的鼓励与支持。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到学习当中去,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3 协调学生的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

学生对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在内的综合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语感。是对语言从形式到内容迁移。教师只有在日常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才能够对语言规则进行迁移,从而在以后的言语表达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使用者和驾驭者。

首先,培养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区别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的能力;教给学生专注重要信息的策略;引导学生对重要信息的注意;用夸大事物的特征、加大刺激物与背景的对比、给内容增加模糊性及复杂性等方法吸引选择性注意。

还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机会,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给予学生互相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这样有序的练习,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语文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让学生真正学好了语文,爱上了语文。

猜你喜欢
大榕树天堂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天堂
大榕树
大榕树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天堂何在
校园里的大榕树
天堂的眼睛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