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3-12-25 00:45,,,
精准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卫生院青岛市职称

,,,

(1 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 青岛 266021; 2 青岛大学)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核心,担负着农村卫生保健、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1]。本研究通过对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加强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青岛市109所乡镇卫生院(含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力总量,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及专业构成情况等。根据青岛市各区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青岛市的8个区市划分为3类,其中,将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归为一类地区,将即墨市、胶南市、胶州市归为二类地区,将平度市、莱西市归为三类地区。针对3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有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109个乡镇卫生院中,中心卫生院43所,一般卫生院66所。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总数为7 28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5 812人,具有编制的人员总数为5 610人,编制人员比例为77%。总服务人口数为554.72万人,每千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1.31人。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比例差异有显著性(χ2=41.51,P<0.05)。其中,三类地区(平度市、莱西市)的乡镇卫生院具有编制的人员比例最高,为81.04%。二类地区(即墨市、胶南市、胶州市)每千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最高,为1.61人。见表1。

2.2 学历构成情况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和中专人数居多,其中大专学历2 474人,占42.57%;中专(高中)学历1 939人,占33.36%;本科及以上学历1 227人,占21.11%;初中及以下学历172人,占2.96%。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23.80,P<0.05)。一类地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最高,为29.71%。见表2。

2.3 职称构成情况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层次以初级为主,其中初级职称3 699人,占63.64%;中级职称1 643人,占28.27%;副高及以上职称123人,占2.12%;无职称347人,占5.97%。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的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6.05,P<0.05)。一类地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的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最高,为3.90%;三类地区(平度市、莱西市)无职称人员的比例最高,为8.24%。见表3。

2.4 专业构成情况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共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2 021人,执业护士1 610人,医护比为1∶0.80;公共卫生医师424人,临床医师与公共卫生医师比为1∶0.20。不同地区的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和执业护士的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9.75,P<0.05)。一类地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的医护比最高,为1∶0.89;三类地区(平度市、莱西市)的临床医师与公共卫生医师比最高,为1∶0.25。见表4。

3 讨 论

3.1 存在的问题

3.1.1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偏低且在各区市的分布不平衡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偏低,每千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1.31人。根据《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到2015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将达到3.6人。相比之下,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仍有较大缺口。从每千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来看,二类地区最高,为1.61人,明显高于一类地区的1.00人和三类地区的1.12人。说明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在各区市的分布不平衡。

3.1.2人员学历层次偏低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中专学历为主,大专占42.57%,中专占33.36%,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1.11%,

表1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

表2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情况

表3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情况

表4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构成情况

还有少量的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高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的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3%的比例[2],但人员学历以大专、中专学历为主,层次较低,且距《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指出的到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3.1.3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以中级和初级为主,中级职称占28.27%,初级职称占63.64%,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仅占2.12%,仍有5.97%的无职称人员。取得副高及以上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人员比例高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的全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0.9%和14.2%)[3],但人员职称主要集中在初、中级职称水平上,高级职称人才短缺,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

3.1.4医护比例偏低 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医护比为1∶0.79,高于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的全国乡镇卫生院医护比1∶0.48[4],但医护倒置的现象仍然存在,且与卫生部建议的农村地区医护比1∶1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医护比1∶2还有较大差距。医护比例偏低是医疗服务低效益、低质量的一个标志[3]。青岛市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配置较为合理,临床医师与公共卫生医师比为1∶0.20,防疫、妇幼工作人员充足,有利于发挥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2 对策和建议

3.2.1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投入,采取措施稳定卫生人才队伍 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的稳定机制,安排一定的农村卫生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建设。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影响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制订各个县区的卫生人员配备标准及评价办法,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适当调整,缩小地区差距。改善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鼓励和吸引医学院校优秀毕业生、卫生技术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稳定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采取措施清退被非专业人员占用的编制。

3.2.2加强对卫生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优化学历、职称结构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规划和培训计划,对卫生人员采取进修、培训等方式以提高整体素质[4]。对参加培训人员从时间上、经济上给予支持,鼓励中青年卫生技术人员报考在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合理的职称晋升机制,制定有利于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晋升高级职称的政策,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单独职称序列管理。即对这些人员晋升高级技术职称时适当放宽学历、资历、专业理论水平等要求,并明确规定其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仅在乡镇基层医疗单位工作时有效[5]。

3.2.3调整卫生人员专业结构,提高护理专业人员比例 为改善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基层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改变“重医轻护”的观念,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制定有利于护理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提高护理专业人员比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保证工作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确保乡镇卫生院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

[1] 荆丽梅. 我国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D]. 山东大学, 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0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64-69.

[3] 朱吉鸽,赵芳,薛成兵. 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11,28(3):130-137.

[4] 胡雁,朱迪,王大文.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 齐鲁医学杂志, 2008,23(5):452-454.

[5] 钟杰,冯占春. 衡阳市乡镇卫生院医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09,22(2):25-27.

猜你喜欢
卫生院青岛市职称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