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2013-12-25 00:37,,,
精准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占位性实性包块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 青岛 266003)

病人 女,24岁。半年前因无明显诱因左上腹胀痛入院。查体:左上腹扪及一包块,活动度差,余未见异常体征。B超检查示左肾上腺区有一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并少量腹水。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左肾上腺及左肾区见一不规则强化明显的包块,呈“花环状”改变,约19 cm×13 cm×13 cm大小,与左侧膈肌、膈肌角、脾脏、腰大肌分界不清,占位效应明显,脾脏位置前移,内密度欠均匀。子宫直肠窝内见少量积液(图1)。CT诊断:左肾及肾上腺区包块,子宫直肠窝少量腹水。肾脏MRI平扫显示:左侧肾上腺区可见一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约19 cm×13 cm×13 cm大小,其内信号混杂,实性成分基本呈等T1等T2信号,坏死部分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边缘欠清,可见假包膜征,病灶与左肾分界欠清。MRI诊断:左侧肾上腺区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术中见包块位于左上腹腹膜后肾上腺区,约19 cm×15 cm×13 cm大小,其上端与肾上腺连为一体,下端与左肾上极紧密粘连,难以分离,包块与左肾一并切除。送检标本切面呈烂肉样,中央液化坏死。镜下见大小一致、排列紧密的小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CD99(+)、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嗜铬素(+)。病理诊断:左肾上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

图1 肾上腺外周肿瘤CT增强扫描图像

讨论pPNE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原始神经外胚层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深部软组织,极罕见于肾上腺,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容易复发和转移。此类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呈进展性,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伴有疼痛的包块,以及包块压迫所引起的症状。组织病理学上为小圆细胞肿瘤,肿瘤细胞密集排列呈分叶状结构,形成或不形成Hower-Wright菊形团,CD99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有助于PNET的诊断。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加化、放疗。

有关腹膜后肾上腺区域的PNET影像表现多限于个案报道且表现不尽相同,缺乏特征性。在已被病理证实的4例病人中,1例病人在查体时发现,CT及MR上仅表现为腹膜后有一3 cm×2 cm大小的软组织包块,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未见明显的远处转移病灶。1例可见病灶中央点片状高密度影,考虑钙化。1例左肾上腺区有一巨大软组织包块,内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影,包块边缘不规则,与周围组织边界欠清,下腔静脉内见瘤栓形成。1例CT检查示左腹膜后软组织包块,约10 cm×5 cm大小,术后5个月复查CT见原病灶区一约5 cm×5 cm大小的包块,肝脏、肺及脑实质内多发转移灶。

本例pPNET具有以下特点:①肿瘤发生于腹膜后肾上腺区,占位效应明显,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②包块呈囊实性,内见大片坏死区,CT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强化明显,呈“花环状”改变。③MRI检查病灶定位准确,实性成分基本呈等T1等T2信号,坏死部分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

发生于腹膜后的PNET主要应与以下疾病鉴别:①嗜铬细胞瘤,病变多呈动脉期明显强化,病变内可伴有坏死,病人多伴有明显的高血压症状。②神经源性肿瘤,大部分病变信号均匀,坏死相对少见,增强扫描强化程度较PNET轻。

此种原发于腹膜后的pPNET文献报道极少,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影像检查主要用于描述肿瘤内部结构、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同时提示肿瘤是否有远处转移。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肾上腺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合并明显坏死、病人无明显高血压症状时,应考虑到PNET的可能。

肾上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病例报告

猜你喜欢
占位性实性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