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教学研究与二语习得研究的区别

2013-12-31 03:06杨桂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二语外语教学

杨桂芳

摘要:外语教学研究与二语习得研究关系密切。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演变,二语习得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注入了许多新的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语言习得自身的规律,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外语和二语的区别;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外语教学;二语习得

一、研究内容

外语教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讨、分析和解释,从而总结出某种教学规律,并构建相应的理论体系。关于外语教学的科学研究,不少学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研究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和定义,产生了不少研究模式和理论框架。尽管外语教学研究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合理、系统的外语教学研究都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传统外语教学的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教的问题上,侧重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设计等,而对于如何学以及学习主体的特点重视不够。而二语习得研究主要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学习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与研究,对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学习者个人差异进行深层次地研究,研究对象从教学法过渡到学习者。所以,传统的外语教学研究物,而二语习得教学是研究“人”,从人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学好外语。

二、外语和二语的区别

首先,我们先从概念来看:第一语言(L1):根据不同情况,有时是指本族语,即儿时习得的本族语言;有时指的是日常优先使用的,主要使用的语言。第二语言(L2):是在时间上晚于第一语言习得的语言。其次,在语言掌握程度上通常二语水平要低于一语。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分:第二语言通常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是参与政治、经济生活必不可少的,但外语不具备这样的地位和功能。因此,英语在中国是属于外语,而不是二语。Stern(1983)对外语与二语进行了的区别,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外语和二语教学。

Stern(1983)认为,第二语言一般指在本国有与母语同等或更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外语一般指在本国之外使用的语言,学习的目的常常是为了阅读有关文献、旅游等。Ellis(1985)认为,第二语言不一定与外语相区别,第二语言习得泛指自然和课堂习得两种。区别第二语言和外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语言和外语在学习环境方面存在差异;第二,两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第三,两者在语言输入方面存在不同;第四,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所能掌握的语言程度不一样;第五,由于第二语言、外语和母语之间的关系不同,母语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的影响也不一样。由此可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探求人们在掌握母语后是如何习得第二语言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就是系统地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和习得过程。

三、研究方法

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有洞察、归纳、演绎、实证研究、假设检验等。二语习得研究分为理论二语习得研究普遍语法理论(Chomsky 1965)、监察理论(Krashen 1982)、文化适应模式(Schumann)、适应理论(Giles 1982)、功能理论(Givon)、多变语言能力模式(Ellis& Widdowson 1984)等和应用二语习得研究:如何运用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来改进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如何撰写教学语法、设计课堂活动和在课堂环境中提高教学效果,研究课堂语言教学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第二语言学习学习者的个体差异。Ellis(1986)提出二语习得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五个因素:情景因素(有意识和无意识);语言输入;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者的加工工程;第二语言输出。二语习得研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从众多相关学科中吸收滋养,但并非这些学科的简单结合,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范式(包括个案研究法、自然观察法、自我内省法)和定量研究范式(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现在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多数是采用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所以,在研究方法方面二者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四、研究意义和价值

陈坚林教授认为外语教学研究的目的或价值是为了在现有理论和认识的基础上,向人们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从而推动现有的理论和知识向前发展。因此,它应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创造性三大特征,同时还具有一条最基本的准则,即实事求是。研究者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科研结果,无论自己的研究结果究竟如何,都应如实地予以反映,决不可臆造或篡改。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研究在方法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为:外语教学研究愈来愈注重研究的生态化、研究的现场化、研究的综合化及研究的现代化。而二语习得研究的意义在于:二语习得理论关注学习者,使研究英语的视角发生了转换;二语习得研究尊重科学,有助于科学的外语教学观的形成;而且能够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因为二语习得研究是在借鉴语言学、神经学、认知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必将对其他相关学科产生影响。总之,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有可能为最终揭开人类的语言和认知之谜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从四个角度阐述了外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得出:二语习得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外语教学,所以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目的应该是结合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外语与第二语言各自许多不同的特点,考虑二语习得相关理论是否符合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是否适合自己学习者的条件。根据中国外语学习者的特点,科学地探索他们学习外语的语言过程、心理过程、教育过程,把握学习的规律,从而寻找最适合的外语教学模式,提高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陈坚林,《现代教学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陈坚林、胡加圣,《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二语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