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马年联话

2014-01-20 21:06张绍诚
文史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平仄对联

张绍诚

岁逢甲午新春,又该写马年联话,与广大读者一同重温故事,体验与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也算是新春一乐吧!

一、朱元璋出对考儿孙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卑微,没有读过很多经史典籍,但他懂得属对常识,是个对联迷。《尧山堂外纪》云:明兵围集庆路,与元兵大战,元兵解去,乃坚守江左,见驿中有七岁儿居其中,问之,则代父充役者也。帝曰:“‘七岁童儿当马驿,能作对乎?”即应曰:“万年天子坐龙庭。”帝喜,蠲其役。

《楹联丛话》记载他热心推广春联,曾经亲自为人家写过独具特色的门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副行业对联,可谓抓住关键(阉猪),举重若轻,形象鲜明,饱含哲理,显示了作者超凡的见识和气魄。这一创举使众多读书人普遍注意创作新的对联,遂开后世文人乐意为各行各业特撰大量专用对联之先河。

朱元璋结合打猎时的实际观感出句,以考自己的儿孙。姓名抄录两文,以资比较。《七修类稿》卷九《国事类·御对》云:太祖一日御奉天殿,太宗、建文侍焉。因指立仗马出对曰:“风吹马尾千条线。”建文对曰:“雨打羊毛一片毡。”太宗曰:“日照龙鳞万点金。”占此,则一委靡而一发扬,成败可知矣。

《坚瓠三集》卷一云:又一日,与文皇同在禁中观猎。马疾驰而过。高皇出句曰:“风吹马尾千条线。”建文云:“雨打羊毛一片毡。”文皇曰:“日照龙鳞万点金。”语虽俱工,而气象则让文皇矣。

用属对的方式考察学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朱元璋算不上首创者,可他确实是一个大力提倡者和推行者。这些对子使用诗词的修辞手法,善于炼字造句,十分注重描写对象的具体形象,不是死板的空话。就文字论,对句和出句结构是相应的。“风、雨、日”同门,“马、羊、龙”同群。“千条线、一片毡、万点金”,比喻同类。就声律看,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都合格。似乎两个对句不分轩轾。

问题就出在立意选材上。出句以“千条线”比喻奔马细丝飘拂的尾毛,切实,明白。对句则立见劣优。用“万点金”比喻游龙迎日耀辉,碎金闪烁的鳞甲,富丽堂皇,度量非凡。对比之下,“一片毡”,举言琐屑,形象肮脏,十足小家把式,气象远逊其叔朱棣矣!朱元璋苦心培养的皇太孙允炆,出口不能成章,难怪他要“不悦”啊![1](参阅《名联鉴赏辞典·谐讽类》该条)

二、“马”字入联的属对故事

《研云甲录》云:贵溪吴氏生一儿,聪颖异人,数岁能诗。父母弄以竹马,有客呼曰:“红孩儿骑马游街。”即应声曰:“赤帝子斩蛇当道。”后因与群儿嬉,堕水中,几死,急援之出,良久乃苏。此后遂茫无所知,竟为耕夫没世。

《金陵琐事》云:尚书吴交石公有二女,长女已择周公金,复见金公清童年器宇不凡,与夫人言之,夫人出一对试之云:“汗血名驹,起足已存千里志。”金对云:“圆吭仙鹤,抬头便彻九皋声。”夫人喜甚,以次女许焉。后周官尚书,金至参政。

《巧对录》云:陈起宗从师舟行,见岸上马过,师出对云:“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陈对云:“橹声拨散江中月,水定还圆。”

以上三则属对故事都与考试才学有关。吴氏子以《史记》刘邦斩蛇故事为对,其学识非浅,见解颇高。“红孩儿骑马游街。/赤帝子斩蛇当道。”都是“主语-谓语宾语-谓语宾语”,词语结构对仗;“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协调。可惜好孩子因病而致残,无甚造就。吴夫人出句以名马为主题,申述千里远怀。金清以仙鹤为主题,表白凌云壮志。同样对仗工稳,平仄协调。(“吭”音航,平声。《广韵》鸟喉。)老师出句实写马行沙地实况,陈生对句写乘舟观月动景。两副对子,都采用七言和四言组合,分置前后,各有特色。初学者可以引为范例,仿效借鉴。

《巧对录》云:《猥谈》云:有一童善对,一客指知府冯驯语之曰:“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童对曰:“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按:前人有以“陈东”对“伊尹”者,取其下字即上一字之偏旁也。近人以阮芸台师姓名与伊尹作对,则不但偏旁正同,并有双声之巧矣。吾师亦甚喜之。

梁章钜介绍的这则属对故事属对技法是离合字体,“冯驯”按通俗解释是“冫(二点)马、马川(三竖)”牵强附会为“五”。旧日称知府为“五马太守”。杜甫《送贾阁老出汝州》:“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陆游 《老学庵笔记》:“〔张达明〕奉祠居临川,郡守月旦谒之。 达明见其驺导,叹曰:‘人生五马贵!”何景明《寄边太常》:“乾坤五马贵,江海一麾遥。”童子聪明,检“伊尹”(商汤贤相)对“冯驯”,再就“伊尹”二字有无“人旁”生发,对仗工稳,饶有奇趣。

《巧对录》云:卢楠戏其同年王云凤,出对云:“鸟入風中,衔出虫而作鳳。”王对云:“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盖各以名姓互相嘲也。

出对就“鳳”字做文章,拆散“風”字(剩余部分是“凡”,莫言先生错写“鳳”为“几下加鳥”,实为错字)再重新组合为“鳳”。对句也据“盧”字操作,斩“蘆”添“马”成“驢”,嘲谑得趣。难度也相应增大。

《滦阳消夏录》云:阳曲王近光言,冀宁道赵公署中有两幕宾:一姓乔,一姓车,合雇一骡轿回籍,赵公戏以其姓作对曰:“乔车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恰皆“轿”之半字也。时署中召仙,即举以请对,乩判曰:“此是实人实事,非可强凑而成。”越半载,又召仙乩,忽判曰:“前对吾已得之矣:卢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走。”又判曰:“四日后,辰巳之间,往南门外候之。”至期,遣役侦视,果有卢、马两生以一驴负新科墨卷赴会城出售,赵公曰:“巧则诚巧,然两生之受侮深矣。”此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虽仙人亦忍俊不禁也。

同样离合字体组合为文属对:車喬为轎,馬盧为驢。本是文人编排,却故意借乩仙对答掩饰,造声势以增神奇意味,大家可以理解。

《杨文襄公遗事》云:杨邃庵冬日气盛,而李西涯怯寒。二公尝并坐,西涯屡以足顿地作声,邃庵曰:“地冻马蹄声得得。”西涯见其吐气如蒸,遽云:“天寒驴嘴气腾腾。”“驴嘴”一作“象鼻”,盖云贵有象蛮之诮,邃庵原籍云南也。

杨一清(字应宁)与李东阳(字宾之)都是神童、秀才、翰林出身。同僚开玩笑,杨讽李如马蹄作声;李还嘲杨如驴唇喘气。字字悉敌,趣味曲包。

张谊《宦游记闻》云:陆文量容参政浙藩,与陈启东震饮,见其寡发,戏之曰:“陈教授数茎头髮,无法可施。”启东曰:“陆大人满脸髭鬚,何须如此。”陆大赏叹,笑曰:“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句。”启东曰:“有犯,幸公勿罪。”乃云:“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相与抚掌而退。

陆容和陈震饮酒对句是老朋友的乐趣。“髮法、鬚须”异义同音,一趣;“对锯”谐音“对句”,“出蹄”谐音“出题”,一趣;“猿、猴子”与“马、畜生”各属一类,一趣。非相亲老文士孰能如此同乐?

《巧对录》云:王楷堂比部廷绍一日进署,适无小马喝道,正在查问。忽报长中堂麟到,因得一对云:“司中无小马;堂上有长麟。”不觉高声朗诵,为长所闻,唤王上,堂责其“何以呼我名!”王答以:“在司中作对。”诘以:“何对?”答曰:“以‘中堂对‘扁鹊耳。”又诘其“何以将我对扁鹊?”答曰:“扁鹊名医,长麟名相也。”公为冁然,同人均服其灵敏。

王廷绍从当天发生的事情中突然找到一个妙对:“司中无小马,堂上有长麟”,以致得意忘形地念出口来,惹起突然进来的尚书大人长麟的注意和责问。出言犯讳,怎么说得脱?亏他学养有素,急中生智,立即换个对子回答:“扁鹊,中堂(不敢道出大人名讳)”。“扁、长”是形容词,“鹊、麟”是动物名词,合起来是“良医”对“名相”。解释很有水平,引得一笑化去不快,学养不负人,此亦实例也!

三、“弟将兄作马”该对什么?

旧时流传的一个绝妙好“对子”,出句是“弟将兄作马”,该对什么才合式呢?

几本联书对这一对句的作者的不同说法:

1.以父作马 望子成龙 ——林则徐(《古今对联拾趣》 黄荣章)

2.子以父作马 父望子成龙 ——林则徐(《中华对联故事精选》 全旭日 周笃佑)

3.子当父作马 父愿子成龙 ——蔡 锷(《中华对联故事精选·后记》 周笃佑)

4.子当父作马 父愿子成龙 ——蔡 锷 (《中国楹联报·神童蔡锷》 潘 玉)

5.子将父作马 父愿子成龙 ——某 童(《对联话》 吴恭亨)

6.弟骑兄作马 子证父攘羊 ——何景明(《七修类稿》 郎 瑛)

既然是故事重提,对年轻读者负责,总得说个来龙去脉。我们建议根据事实,实事求是地作一番比较。先要看到,前四例对子平仄安排违律,是编故事的人失察。

请看《对联话》卷十四引《联选》的文字:

予又记一联,某童子应试,因人挤,其父驮之前听唱名受卷。试官见其幼,问知驮者为其父,因出联命对曰:“子将父作马”。某童遽抗对曰:“父愿子成龙”。试官大喜,称为奇才。

文中“某童”一词是关键词语。该书作者吴恭亨是湖南慈利县人,是南社成员、《慈利县志》总纂,所编《对联话》共14卷,收录清代及民国初年诸多名人之作,对包括蔡锷在内的革命和护法斗争中的先进人物,都极力赞扬。该书收录蔡锷的作品和轶事,为啥不说蔡锷当年属对的故事呢?我们认为,这只能说明身为蔡锷同时代人的吴老先生也不认为那属对是蔡锷的故事;否则他为啥不明写“蔡锷”,而要书“某童”呢?答案可能就是:事实本来如此,不必无中生有嘛!

《七修类稿》说:

何景明入场考试,年最小,其兄背以进之。御史出一对曰:“弟骑兄作马 。”景明遂应声为对:“子证父攘羊。”

对句出于《论语·子路》“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何景明小小少年,熟读《四书》,临场属对,运用自如,既有文采,更见品德,委实值得大讲而特讲!

为了突出对联的教育性和选材的严谨性,我们重申:必须认真负责,持之有故,言之合理,多讲有根有据的对联故事;反对生编硬造,信口开河。如果将前人早就肯定的对联胡乱编排故事,东栽西安,岂不是提倡或者赞同无中生有,制造混乱吗?若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谬种流传,自毁长城,将来如何向联坛诸位先师汇报呢?

四、初学属对必读书

首先介绍赵暄《小佩文韵府》中有关“马”的十组属对例句:

两骖舞 / 四牡龐——《诗·郑风·太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传:“车衡外二马曰骖。如舞,和谐中节。” 《诗·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传:“四牡,车之四马。庞庞,充实也。”此对特点是不明写“马”字。

马辛草 / 鱼甲松——《广雅》:“薪蓂,马辛草也。”《酉阳杂俎》:“洛中有鱼甲松。”

此对实言草木,因名中带有“马”字而收录。类似对子民间流传还有:

马蹄 / 龙眼,马齿苋 / 猴头菇,鸡头实 / 马尾松,狗尾草 / 马蹄莲……

蛇藏竹 / 马系桩——罗玘诗“鸟立藏蛇竹,蚁缘系马桩。”此对变化前人诗句的词序,改偏正结构为主谓结构,协调平仄组成新对,是给学子组合句式的范例。

三騣马 / 九节貍——《画断》:“唐人尚剪騣马,三騣者曰三花,五騣者曰五花。” 《正字通》:“貍尾黑白钱文相间者为九节貍,皮可为裘。”解说典故,俾后学广识名物。“貍”,平声。

奔泉骥 / 拔树罴——《书断》:“徐浩书如渴骥奔泉,怒猊抉石。”《尔雅》郭注:“罴似熊而长头高脚,憨悍多力,能拔树木。”是比喻,又是写实,属对之妙,存乎一心。

追风马 / 踏雪驴——《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马七,一曰追风。”《类言》:“郑棨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由故事引发联想。

图牛斗 / 画马嘶——《珍珠船》:“戴嵩画饮水牛,水见牛影;画牧牛,瞳见牧童影。又画斗牛图。”“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得其性相尽处,谓画牛与牧童点睛圆明对照,形容著目中。至饮流赴水,则浮景见牛唇鼻相连。”《名画记》:“杨子华画马于壁间,夜间踶齧长嘶。”此对涉及绘画艺术,增广学子见闻。

牛衣绣 / 马带繁——《庄子》:“子不见乎牺牛,衣以彩绘文绣,食以刍菽。”《礼记》疏:“繁缨,马饰。繁为马腹带。”事涉典故,解释名词。

牛蹄合 / 马首骧——《晋书》:“扶馀国杀牛祭天,以蹄卜吉凶,蹄合为吉,解者为凶。”吴师道诗“四月龙舟迈,子官马首骧。”“合”入声。

牛觳觫 / 马凌兢——《孟子》:“舍之(牛),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党怀英诗:“瘦马凌競怯路长。” “凌兢”亦作 “凌競”,平声。形容寒凉。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洪河凌竞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苏轼《兴龙节前一日微雪与子由饮清虚堂》:“踏冰凌兢战疲马,扣门剥啄惊寒鸦。”“觳觫”,入声,叠韵。“凌兢”,平声,叠韵。对仗(包括声律)之严整,于此可见。

赵暄字畏岩,自序其《小佩文韵府》[2](天津市古籍书店1987年影印上海碧梧山庄石印本)曰:“仍采经史子集及前人诗文语成对,遵韵编之。各依天文、地理、人事及草木、鸟兽、鱼虫为次第,依类辑编,随附注脚。使童蒙熟此而随意遣运,则兹编作文章寮也可,作诗词料也亦可。”他在《凡例》中,讲解构成对仗和协调平仄之法,言简意赅,值得研究借鉴:“对法以实对实,虚对虚;或正对,或反对,或借对,或流水对,通例皆不外乎此。”“三字对偶均均严平仄。平独用,上去入皆为仄声。出仄则对必平,出平则必仄。或出一平二仄,则对必一仄平二平;或出二平一仄,则对必二仄一平。三仄必对三平。惟第一字间有不拘者。”

注释:

[1]阮文达(元)视学浙江时,常与吴江郭频伽在西湖上款段游春。文达忽忆明太祖语曰:“风吹马尾千条线”,使频伽对之。应声曰:“月点江心一颗珠”。文达叹服。(《南亭笔记》)

[2]天津市古籍书店1987年影印本未经认真校勘,以致封面和版权页两处误写作者名字,误认成书时间丙子年和重刊时间为在上世纪20年代;而且书中误植文字较多,有待认真校勘。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猜你喜欢
平仄对联
孙 宝
小议对联
巧对对联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