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异化的杀马特

2014-01-20 17:41苏禾
看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非主流马特日本

苏禾

2013年12月,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刊登了《失败的虚荣——遇见中国“杀马特”》一文,作者为美国华裔蕾切尔·卢。这位少时在中国南方长大的女作者,专门描述了在年轻的城市移民中出现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杀马特,称其折射出中国的阶层分化。

此前,一个粉丝数为170多万的微博认证账号发布了一条微博,称“在街上活捉一只杀马特”,并描述其头发“疑似某种病毒的分子结构”。由于该微博的火爆程度,触动了蕾切尔·卢撰写“遇见杀马特”一文。

尴尬的城市移民

与90后大学生冷元初聊天,提起“杀马特”,他的第一反应是“非主流”,“视觉系啊,一看上去就不怎么舒服”。在许多同龄人眼中,对杀马特的直观印象大多都停留在越南天团“洗剪吹三人组”(本名为“HKT组合”)所呈现出来的乡村非主流风格或是QQ空间里像素低劣的自拍照;在那些年龄稍大的人眼中,杀马特更是无异于“脑残”的代名词。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杀马特们总是遭到嘲讽和奚落。像百度贴吧里较为活跃的“杀马特吧”和“反杀马特吧”,用网友的话说,都是在玩“无间”,用各种反语、吐槽来消遣杀马特。2013年8月,南宁警方抓获一个抢劫团伙。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该团伙专抢非主流打扮的年轻人,原因是“黄头发、搞非主流的人,让人觉得很嚣张,我们看他不顺眼就去敲诈了”。

杀马特之所以难以被主流社会所接受,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以乖张诡异的外形不断挑战大众的审美神经。这些自称“杀家”的非主流青年,留着夸张怪异的海胆头、膨胀头、刺猬头,穿着廉价的缀满金属挂件的奇装异服,画着惊悚的妆容,以此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杀马特对潮流的追求显示出低俗的品位和恶搞趣味,为众多标榜主流文化的大众所不齿。冷元初就明确表示,他和他的同学“觉得认识杀马特是件很low的事”。

在公众的认知里,杀马特青年大多来自农村或是城乡结合部,通常只接受过初中、职高教育,从事收入低微的工作。恰如《失败的虚荣》一文所说,杀马特“常常流连在中国大城市社会底层的小理发店、烟雾缭绕的网吧或者路边摊,与他们周围亮堂堂的办公大楼和奢华百货中心格格不入”。

杀马特的这些特质,很容易让人将他们与“新生代农民工”联系起来,一个与其父辈有继承又有区别的世代。新生代农民工和父辈一样都来自农村,在城市底层工作,另一方面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比父辈要高,对城市有更多的认同感,想融入城市,成为城市一员,但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壁垒仍然森严。既融入不了城市,又回不了农村,这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尴尬处境。杀马特成员也面临这种尴尬,他们想要追求时尚追求潮流,但是表现出来的方式却与城市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杀马特≠视觉系

当然,并不能轻易地将杀马特与新生代农民工划上等号,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组织,有相似的价值认同,有共同的语言,群体性质更为明晰。

杀马特脱胎于英文“smart”,原意为“时尚的、聪明的”,结合了欧美摇滚和日本视觉系文化。公认的杀马特创始人是香港乐队歌手、视觉系女艺人Mai Rox,因模仿日本的X-Japan和雅miyavi,1999年开始在网络走红。她带来的视觉系扮相和全新的自拍方式,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遂诞生了第一个杀马特家族。杀马特扮相综合了朋克、视觉系和华丽摇滚的风格,加上动漫文化的扩大,很快就得到一些90后的追捧,以安子轩、杨子浩、彭成浩、东旭等人为核心,在内地组建了多个杀马特家族群。这些人也多次宣称自己是内地杀马特创始人。

据知乎网友、杀马特早期玩家刘石舟透露,杀马特家族的核心成员中有些人家境并不差,有些人本来就是二次元的coser(角色扮演),不能简单地用城乡结合部青年来形容他们。一些早期杀马特成员的造型并不如现在这般“乡非”(乡村非主流),比如安子轩在化妆、拍照和图片处理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见解和水准,对欧美和日本音乐也有涉猎,因此笼络了一批粉丝。

杀马特发展到中期,和音乐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但仍希望通过视觉系的表达方式来展示一种生活状态和独立态度,不盲从、不屈服、不寻求理解。应该说早期的杀马特有着较为清晰的理念和宗旨,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吧少年揣着火星文加入杀马特家族,使这个群体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分支也越来越多。随着Mai Rox、安子轩等核心成员在反杀大战中退出杀马特圈子或是迫于生计走进正常社会,杀马特已经差不多成为一个单纯展示化妆视频和以照片进行交流的群体。文化内涵的缺失,使得如今杀马特的格调继续走低。

杀马特从模仿视觉系发展而来,但离视觉系越来越远。视觉系是日本的一种乐团类型,通常以绚丽的外表来配合其音乐创作,融合视觉和听觉,制造双重震撼的效果。1980年代,日本地下乐团受到西方华丽摇滚的影响,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X-Japan引领掀起了日本的视觉系风潮。日本视觉系无论是在装扮还是在音乐品质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准。不过这种乐团在日本仍属于小众,早年日本媒体对这种造型包装超乎常理的摇滚乐团并无好感,总是以“化妆乐团”来称呼他们。

上世纪90年代初,视觉系随着日本流行音乐传入中国,但中国本土并没有出现大牌的视觉系乐队,反而是模仿视觉系、打扮得很山寨的杀马特文化壮大起来。据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造型师丰子透露,日本玩视觉系的都不是省钱的孩子,他们的服装基本属于中高端品牌,像有英国时装界“朋克之母”之称的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创立的牌子就很有代表性。

而中国杀马特们怎么看都是属于乡村非主流的感觉,缺乏整体的造型设计,着装也多为廉价的山寨货,整体上给人一种非常庸俗低端的印象。网友韩锡鹏评论,有钱人玩的才叫视觉系,没钱人玩的就是杀马特。在他看来,杀马特这个词具有很强的经济地位指向,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上的定义,这和其他亚文化有非常大的区别。

丧失内涵的杀马特

“杀马特是不会跟我们这些凡人做朋友的。”冷元初说道。当屌丝一族在网络上公开秀出自己的态度并进行自嘲时,杀马特却越发走向保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外人难探究竟。比如想加入杀马特成员非常活跃的QQ群,首先要申请加入审核群,待审核通过之后才可能获许正式加入。

2013年10月,天涯网友“蓝色的风车”发布了一个长帖《冒死卧底一年,揭秘你不知道的杀马特家族》,讲述自己如何申请加入杀马特QQ群,打入杀马特家族内部,介绍了数十位有影响力的杀马特核心成员,揭露了杀马特群体鲜为人知的生活。并在相关的帖子里回复了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比如“他们是真心觉得自己很时尚很潮流吗?”“为什么杀家的成员都不理人呢?”“杀马特白天上街也是这样装扮么?”“杀马特都是干什么职业的?”……许多网友在文后留言表示难以理解杀马特,感叹简直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在蕾切尔·卢发表《失败的虚荣》一文后,有美国网友评论说,杀马特“是中国的情绪吸血鬼”,“像美国非主流少年的中国版”。

冷元初的同学曾经加入过一个杀马特QQ群,发现里面设有总裁、经理、总监等职位,有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杀马特内部也将成员划分为平民、贵族和皇族等级别,这种等级划分其实折射出杀马特早期“不盲从、不屈服”的独立态度已趋于瓦解。据调查,有一部分中学生因追求特立独行和所谓自由而加入杀马特家族,但对其所秉持的理念并无很强烈的认同感,忠诚度有限。而且,杀马特们一旦迫于生存压力需要稳定的工作时,也不得不丢掉过去的那副皮囊,回归正常的审美途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公众在消遣、嘲笑杀马特时,却忽略了他们自身也在被杀马特所嘲笑,因为他们丧失了反抗精神,变得懦弱和犬儒,是被“阉割”了的文明人。就如网友“yolfilm”所说:“成年人来嘲笑,来阻止,来反对,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曾是杀马特的一员,上世纪80年代的皮衣、长发,90年代的染发、泡泡袜套,甚至‘文革时期的青年人,也要弄一件军装来骚包,身上也要别上各种奖章,拼命搞出不一样来。其实放在哪个时代,‘不一样就是那个时代的‘杀马特?”所以,对杀马特抱着嘲笑、鄙视或是可怜心态的主流人士们,还是用平常心对待这群“乡非”吧,这不过是他们的青春期发生了异变,最后还是会殊途同归。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主流马特日本
探寻日本
杀马特物语
英男子一个月内心跳停止817次
心中的玫瑰
日本神社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
非主流的冲击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