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120例临床分析

2014-01-24 06:58田淑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复杂型复发性儿科

田淑慧

河南商丘市妇幼保健院 商丘 476000

小儿高热惊厥(FC)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感染所引起的体温超过38.5℃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在4岁以下的婴幼儿。此时的患儿就身体、大脑以及神经系统均尚未发育完全[1]。高热惊厥能导致意识失常,四肢面部抽搐等现象。约1/3的高热惊厥患儿可复发,一般发生在初次惊厥后2~3a内,多次复发对小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此病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病因素复杂多变,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2]。本文探讨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因素,分析最理想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06—2013-06收治的120例高热惊厥患儿,诊断符合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制定的高热惊厥诊断标准[3]。男76例,女44例;年龄<1岁45例,1~4岁36例,>4~6岁39例;其中简单型56例,复杂型64例。简单型患儿感冒体温到38.5~39.5℃,表现为全身性痉挛,抽搐时间不超过15min。复杂型的患儿发生惊厥时体温<38.5℃,持续抽搐的时间较长,且24h内均数次发作。临床首先表现为发热,随后出现惊厥,一般出现惊厥的时间多在发热后12h内。惊厥发生时伴有意识丧失,惊厥发作后意识恢复较快。

1.2 诊断标准 第1次发病在4个月~3岁,复发年龄不超过7岁;T(腋温)>38.5℃;惊厥发热时间最多在24h以内;连续抽搐数分钟,意识短暂性丧失,发作后很快恢复;常伴有呼吸以及消化系统等的急性感染,但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感染。辅助标准:脑电图示惊厥发作后的2周内恢复正常,智力和体质均正常;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短期内无频繁发作现象。

1.3 治疗方法 首先给予安定静脉注射,控制惊厥。然后可给予苯巴比妥钠或其他药物以巩固和维持疗效。患儿呈持续的惊厥状态且出现颅内高压时采用20%甘露醇、呋塞米等降颅压措施。对于持续高热患儿应及时用药物或采取物理方式降低体温。

2 结果

简单型患儿一般是由感冒发热到T38.5~39.5℃时导致的惊厥现象,表现为全身性的痉挛,意识一时丧失,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数分钟或数秒,通常不超过15min,24h内不复发,恢复意识的时间也较快,且脑电图在体温恢复后2周表现正常。复杂型的患者发生惊厥时体温<38.5℃,持续抽搐的时间比较长,达15min以上,且复发性高,24h内均有数次发作,脑电图在体温恢复后2周仍有异常。本文64例复杂型患者,2例转为癫痫,余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率高,属于儿科急症,多发生于1~6岁小儿,研究发现,3%~4%的儿童至少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此阶段的小儿身体大脑发育、神经系统均尚未发育完全。在这个特殊年龄阶段,脑的解剖、生理、生化各个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中,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系统平衡处于不稳定期,皮质抑制功能差,兴奋易扩散,如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易出现对发热的应激状态反应,从而引发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时常伴有意识失常,四肢、面部连续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会出现两眼上翻,斜视等现象[4]。由于此病症其发病率较高,故做好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当小儿出现高热惊厥,并伴有上述现象时,应迅速将小儿抱到床上,身体放平,头偏一侧,采用物理方法降温。不能给小儿增加任何不必要的刺激,不能喂水也不能进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及氧疗尤为重要[5]。同时应用镇静止惊药,并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研究表示,小儿高热惊厥通常有两种类型,简单型与复杂型,简单型的患儿一般都具有家族遗传史,其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复发性也不高,恢复较快。发作后无持续的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也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和脑结构异常。复杂型患儿发病因素复杂,复发性高,24h内均有发作,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还易导致癫痫[6]。本文2种类型患儿经治疗后,简单型均痊愈,复杂型除2例转为癫痫症外,其余均恢复。

高热惊厥患儿大多预后良好,但如惊厥复发次数多,持续时间长(>30min),可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导致癫痫、甚至智力不全。因此,对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或者发作1次以上的患儿,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控制体温是关键,一旦体温达38.5℃,应积极退热。平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多喝水,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做好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降低高热惊厥复发率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率较高,特别是复杂型的患儿,其相关因素错综复杂,对其正常生长发育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关注幼儿的生长,预防及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至关重要。

[1]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24-434.

[2]李娟,黄志.热性惊厥与惊厥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9,32(6):366-368.

[3]林晏.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小儿高热惊厥83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182-183.

[4]李瑞林,郭亚东,周平.热性惊厥的新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2,20(4):245-246.

[5]王绪韶,杨海力,胡淑琴,等.缺铁性贫血与高热惊厥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13(5):15-16.

[6]张昕.94例高热惊厥复发因素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12,2(10):133.

猜你喜欢
复杂型复发性儿科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复杂型面砂带磨削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累及方形区复杂型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儿童肾病综合征诊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