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2014-01-24 06:58范彦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1期
关键词:缺氧性脑病血肿

范彦文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是新生儿在围生期由于缺氧及脑血流循环不足而造成的脑部损害[1],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与神经系统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由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尚未完全明确,早期综合治疗与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方法[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2例HIE患儿进行临床观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03—2014-06我院收治HIE患儿12例。符合HE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确诊。男8例,女4例;胎龄37~41周,平均(39.32±0.91)周;日龄6~21 d,平均(16.24±2.43)d;出生时体质量2 300~3 600g,平均(3 122±309)g,出生1min采用Apgar评分,其中0~3分者5例,4~7分者5例,8~10分者2例。

1.2 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神智、面色、呼吸、瞳孔、前囟情况。(1)神智观察:轻度缺氧患儿对刺激较为敏感,无惊厥症状。中度缺氧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嗜睡等症状。重度缺氧患儿出现浅昏迷或深昏迷,伴有惊厥症状。(2)面色观察:由于缺氧,患儿面色青紫,重度缺氧患儿面色苍白。(3)呼吸观察:患儿呼吸不规则,常伴有屏气或呼吸暂停现象。(4)瞳孔观察:患儿病情严重时出现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多。(5)前囟观察:由于缺氧缺血,患儿表现为前囟饱满,颅内压降低后前囟可恢复正常。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定时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流通。保持病房内温度与湿度恒定,温度控制在24~26°C,湿度控制在50%~60%。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护理操作应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加强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保持其臀部、脐部等皮肤干燥与清洁。

2.2 吸氧 缺氧首先影响的器官是脑,长时间的缺氧会导致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4]。因此,早期给予氧气吸入,提高患儿的血氧浓度,是治疗HIE关键。在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头罩或鼻导管给养,保证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氧流量控制在0.3~0.9 L/min,同时避免持续高浓度吸氧造成的氧中毒现象。

2.3 控制脑水肿 新生儿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全,需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5]。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输液反应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如果出现颅内压持续增高,应立即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或利尿药,以控制脑水肿,减少颅内压增高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2.4 喂养 吸吮能力差患儿,不易过早进行哺乳,轻度患儿一般于出生后6h内开始母乳喂养[6]。在喂养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此时可采用鼻饲饮食。重度患儿应严格禁食,采用静脉营养的方式匀速泵入体内。当患儿缺氧缺血症状得到控制后,可逐渐恢复哺乳。

2.5 保暖 患儿神经系统的损害会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无法维持正常体温,应及时采取保暖措施。使用暖箱进行保温,注意暖箱内温度应保持稳定,不易上升过快,以免造成患儿肺部损伤。

2.6 并发症护理 HIE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颅内出血、硬膜外血肿、吸入综合征等[7]。合并颅内出血患儿应绝对卧床,采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头部,避免对患儿的移动,减少刺激。合并硬膜外血肿患儿应加强对血肿的观察,避免血肿被压迫而导致破裂。合并吸入综合征的患儿应保持气道畅通,护士应给予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对痰液较多患儿应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堵塞气道。

3 讨论

HIE是由于产妇围生期窒息、妊娠期高血压、脐带异常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缺氧症状,引起新生儿脑组织经历持续低灌注的过程,从而引发脑部血流减少或暂停,造成新生儿的脑损伤[8]。研究显示[9],0~3岁是新生儿脑部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修复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HIE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其神经系统的损伤,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对患儿的治疗与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沈小琴.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34-35.

[2]赵慧敏.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l,31(10):86-87.

[3]贾艳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及预后观察[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5(4):305-308.

[4]邹峥,刘小惠,邹大卫,等.缺氧缺血性脑损伤[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8):1 446-1 449.

[5]何冠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76例护理体会[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2):72-73.

[6]李静.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综合护理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5):120-121.

[7]龙铁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9):93-93.

[8]尹小梅,田晓川,陈丽芝,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36-37.

[9]鱼丽荣.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22-23.

猜你喜欢
缺氧性脑病血肿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