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莨菪内酯的药理活性和药动学研究进展

2014-01-25 11:41尹国兴尹海鹏郭宝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药动学药理内酯

尹国兴 尹海鹏 郭宝芳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海浮山医院,山东 潍坊 262605)

东莨菪内酯的药理活性和药动学研究进展

尹国兴 尹海鹏 郭宝芳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海浮山医院,山东 潍坊 262605)

东莨菪内酯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所以在心血管、肿瘤、抗关节炎、降温等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患者的肠胃吸收功能。本文通过查阅和不断整合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探索东莨菪内酯的药理活性和药动学研究进展。

东莨菪内酯;药理活性;药动学

东莨菪内酯,它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也被称之为莨菪素、莨菪亭以及莨菪酚。它的植物成分包括:伞形科植物安兴白芷、旋花科植物丁公藤、白云花等。通过整合所收集的资料,证明莨菪内酯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等良好药理作用[1]。关于东莨菪内酯的药理活性和药动学研究进展,现报道如下。

1 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1 心血管作用

肖东等人[2]认为:在Noni果汁中所含有的东莨菪内酯成分,有利于改善人的高血压症状,同时也具有松弛平滑肌等的作用。高三酰甘油血症属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三酰甘油生成与清除的失衡到导致的。脂蛋白脂肪酶有利于清除三酰甘油。相关的研究表明,东莨菪内酯能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有利于提高3T3-L1脂细胞中LPL的活性,它首先可以促进LPL的mRNA的合成,并增加LPL。东莨菪内酯通过促进LPL合成,提高动物体内的血脂,抑制大鼠离体主动脉环收缩,所以具备良好的抑制主动脉收缩药理作用。快速解决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肌缺血症状,改善人的心血管疾病症状。

1.2 抗关节炎作用

在临床风湿性关节炎手术中,东莨菪内酯作为中药丁公藤注射液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起到良好的抗关节炎作用。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腹腔注射东莨菪内酯,可以明显降低足肿胀大鼠和正常大鼠的关节炎项目数值,如果东莨菪内酯的剂量更高,它的治疗结果将会显示,足肿胀大鼠关节炎周围表现将会更加接近比较正常的组织学结构,在最大程度上抑制滑膜组织中血管的生成。另一方面,东莨菪内酯可以不但可以减少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数量,而且有利于控制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生成,以及有效控制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等。特别是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中,贺欣等人的研究[3],利用100、150、250 mg/kg等不同剂量的东莨菪内酯,注射到氧嗪酸钾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的小鼠中,以降低老鼠血中的尿酸浓度。另外相等的剂量对正常的小鼠血中尿酸的调整没有多大的影响。在老鼠体内,尿酸合成会随着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升高而升高。可见东莨菪内酯可以有效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中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而降低尿酸。其中的重要机制表明,东莨菪内酯具有竞争性抑制高尿酸血症的功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尿酸的排泄量。同样的道理,东莨菪内酯有利于尿酸的排泄。从而减少尿酸的产生。

1.3 抗肿瘤作用

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最大程度上抑制肿瘤组织的发展和扩散转移。据相关的研究表明,东莨菪素有利于促进抗血管生成作用,由于东莨菪素可以中度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当浓度在500 μmoL的情况下,东莨菪素可以有效下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磷酸化,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抑制血管生成的效果。另一方面,东莨菪内酯具有细胞毒性,东莨菪内酯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对时间与浓度的依赖性非常强。经过深入的研究表明,发现此药物有利于降低胞内蛋白质含量以及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另外,东莨菪内酯能够刺激正常的T淋巴细胞增殖,与蛋白激酶C紧密相关。

1.4 降温作用

据相关的研究表明,东莨菪内酯不但可以降低正常活动家兔的体温,而且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的体温。通过深入的研究表明,东莨菪内酯主要是通过抑制钾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正常活动家兔的体温。另一方面,东莨菪内酯通过降低前列腺素、环磷腺苷酸、磷脂酶的活性以及提高环磷酸鸟苷水平等方式,有效降低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的家兔体温。

1.5 其他药理活性

综上所述,除了以上的各种明显作用,东莨菪内酯还具备其他方面的药理活性。在缩瞳和降眼压的治疗过程中,发挥它具备的乙酰胆碱酶抑制作用,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东莨菪内酯在最大程度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色素的合成,所以此药物成分具有强大的美白肌肤、养颜护理功能。同时,东莨菪内酯的抗氧化活性非常强,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功能等[4]。

2 药动学研究进展

根据医疗界报道,在Cao-的模型研究中[5],证明东莨菪内酯发挥良好的吸收作用,被动扩散是此药物机制的突出特征。在老鼠的体内,显示东莨菪内酯口服吸收能力和代谢功能特别强,在十秒钟之内便可以达到完全吸收的效果。口服后血浆半衰期1/2t=(13.98± 0.578)min。为了研究老鼠体胃和小肠吸收功能,有些专家利用大量的东莨菪素注射到动物的体内[6],再过2 h后进行观察,东莨菪素在大鼠胃中的吸收率达到80.12%、东莨菪素在结肠的吸收率显示为49.04%、十二指肠的吸收率是48.21%、回肠的吸收率是37.24%、空肠的吸收率是35.47%。当东莨菪素的密度是7.573mg/kg的时候,小肠的吸收速率是0.845/h;当密度为0.897mg/kg,小肠的吸收速率是1.794/h;当密度为0.894mg/kg,小肠的吸收速率是3.588/h。不同pH值(7.23、7.56、7.89)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712、0.756、0.794/h。通过不同质量浓度、pH值等方面的比较,可见东莨菪素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方面没有显著的变化。药物的吸收属于一级动力学过程,被动扩散还是作为主要的吸收机制。这完全符合体外试验的结果,东莨菪素具备良好的胃肠道吸收功能。

3 小 结

总而言之,东莨菪内酯的药理活性和药动学研究进展值得专家们的深入研究,随着其化学、合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药理学的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东莨菪内酯更加深入的生物生理与生物活性,并且不断创建出有效的动物模型,筛选出高效的候选化合物。

[1] 李媛,张东明,庾石山.山黄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J].中药材,2003,26(11):833-840.

[2] 肖东,丁健.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9,30(3):219-225..

[3] 贺欣,赵启仁,宋娜玲,等.肿瘤抑素活性肽段及其衍生物研究新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5):335-341.

[4] 杨柯,曾春晖.莨菪亭解热作用机制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3(3):24-28.

[5] 刘晓东.中药药动学研究与存在的问题[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12 (9):156-164.

[6] 韩枫.东莨菪内酯的药理活性和药动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11,11(31):174-176.

R969

:A

:1671-8194(2014)05-0046-02

猜你喜欢
药动学药理内酯
替米考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穿心莲内酯滴丸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