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4-01-25 11:41苏兴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半球前庭小脑

苏兴涛

(辽宁省开原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300)

10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苏兴涛

(辽宁省开原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300)

眩晕;小脑梗死;共济失调

小脑梗死是脑梗死中少见的一种类型,小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3%,由于临床表现多变,缺乏特异性。小脑梗死临产主要表现症状为平衡感失调、恶心呕吐、眩晕等。一般来说,该病引发的客观体征往往不如患者的主观症状明显,而且共济失调等临产典型体征也往往会因为患者的眩晕感遮掩;因此,临床上在对主观症状为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给予头颅CT检查时未发现明显病灶,或体征检查时为观察到共济失调等定位体征时,医师往往会将该类症状患者诊断为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缺乏等病症;这也导致临床上小脑梗死患者诊断常出现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头颅MRI的广泛应用,小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以“眩晕”为首发症状、最终诊断为小脑梗死10例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9例,女1例,男∶女为9∶1,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例,糖尿病史2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史5例,心房纤颤病史1例,脑梗死病史1例,吸烟史6例,饮酒史3例。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10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均为持续性眩晕,发病24 h内入院者5例,发病3 d~1周入院者5例。眩晕后出现头痛2例,呕吐7例,出现意识障碍1例,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2例,入院后,所有患者由神经科医师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有共济失调体征4例,无共济失调体征6例。

1.3 影像学检查及结果

通过对本组10例患者给予相关处理发现:其中5例患者眩晕症状出现后24 h内就诊,当日头CT未见责任性病灶,当日头MRI示右小脑半球梗死1例,次日头MRI示右小脑半球梗死1例,复查头CT确诊左侧小脑半球梗死1例,3 d后复查头CT示左小脑半球、右小脑半球梗死各1例。眩晕症状出现3 d后就诊者5例:头CT示左侧小脑半球梗死1例,头MRI示右侧小脑半球梗死3例,左侧小脑半球梗死1例。

2 讨 论

小脑梗死以往认为是脑梗死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由于MRI的临床应用,小脑梗死的诊断率得到大大提高,其病因与颅内其他部位梗死的病因一样,如高血压病、心源性因素、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本组患者高血压7例,高血脂5例,冠心病史5例,糖尿病史2例,吸烟史6例,饮酒史3例,上述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占70%,提示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急性小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这与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致[1]。

从解剖学角度看来,小脑组织的供血来源主要集中于人体小脑组织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以及小脑前下动脉;而小脑后下动脉作为人体椎动脉的一部分,其大约在椎-基底动脉下端1 cm处位置分叉,而小脑分支供血的主要部位为蚓部后部和小脑后下部;除此外,小脑下动脉还给小脑下脚和绒球小结供血,因此机体小脑后下动脉一旦出现缺血症状,就会导致绒毛小结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眩晕症状出现,同时也会导致患侧部位共济失调,同时由于小脑下脚供血受到累及,使得患者容易向病灶测倾倒[2]。对于小脑上动脉,其源于基底动脉,其在人体脑部分布区域主要位于小脑半球上部、小脑结合臂以及上蚓部;因此,该组织部位若是发生病变,会引发患侧肢体出现意向性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但由于该动脉对前庭供血相对较少,因此极少出现眩晕等症状;而小脑前下动脉源于基底动脉,其在小脑区域的供血部位主要集中于小脑中脚和小脑前下部,若该动脉血管出现阻塞,可导致同侧上肢发生共济失调,且大约人体80%的内听动脉都起源于小脑前下动脉[3],因此,该动脉受阻后引发的缺血可导致患者听力下降,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通过上述解剖学分析,不同区域、不同供血血管阻塞导致的小脑梗阻,其引发的临床表现症状不相同,其中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出现梗阻后,患者发生眩晕症状的可能性会较大,而对于小脑上动脉区域出血梗阻,引发的症状以共济失调为主[4]。

眩晕可为急性小脑梗死的先兆症状或首发症状,与病变导致前庭小脑通路缺血或前庭神经核有关,也可能为脑干本身缺血所致,而且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神经核,位置表浅,对缺氧敏感而易出现眩晕症状[5]。同时,共济失调作为小脑梗死的病理表现之一,若在进行相关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共济失调体征则可确诊为患处为小脑。本组患者有共济失调体征者4例。无共济失调者6例。占60%,本组病例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眩晕症状,而导致共济失调表现症状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小脑后下动脉内侧供血部位主要集中于小脑扁桃体下部和蚓结节,这也是前庭小脑的主要构成部分,与前庭神经核的纤维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小脑结节部位出现梗死,会对前庭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眩晕,这与前庭神经炎症引发的眩晕类似;②患者肢体近端和躯干的共济失调与小脑蚓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小脑中间区与肢体的共济失调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小脑后下动脉分支中内侧支梗死面积相对较小时,并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肢体共济失调体征,往往会被眩晕感掩盖;③患者若同时伴随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会引发脑部动脉粥样硬化,这种长期的慢性缺血症状会增加患者缺血的耐受性,同时生成较为丰富的侧支血液循环脉络,这会削弱缺血的影响,增加代偿能力;④当患者脑部组织发生持续损坏时,临床神经功能得到明显削弱,甚至完全不存在;⑤患者由于眩晕症状明显,身体难受,在给予神经系统检查时,配合度不够,共济动作偏慢,并不是非常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共济失调的判断。

本组患者有2例患者入院后出现头痛,1例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患者头痛可能为急性小脑梗死造成不同程度的高颅压所致,也可能为直接刺激颈神经根引起。因小脑与脑干共处与后颅窝,其为脑脊液循环流到蛛网膜下腔的通道,小脑梗死可出现严重的脑水肿,由于后颅窝容积小,代偿空间不大,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颅压升高,导致脑干受压、移位,出现不同症状的脑干损伤症状,意识不清可能是由于损伤脑干网状结构引起。有2例患者出现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其中1例首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经及时会诊进一步查头MRI检查示小脑梗死,此类患者因缺乏神经科特异体征,很容易误诊,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小脑梗阻首发症状为眩晕的患者临床上导致误诊或漏诊的原因较多,如早期表现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同时并发症、合并症也会影响医师的判断,因此对于治疗后症状持续存在,改变不明显的单纯眩晕患者来说,给予头颅MRI或头部CT检查是极为有必要的;而对于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无论其是否出现共济失调症状,都应警惕小脑梗死的可能性。

总之,对于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患者,除了需要给予影像学检查外,还需要结合其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不存在共济失调症状的患者,也应及时给予头部MRI检查,这对小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效果,有助于及时给予药物干预,改善预后。

[1] 石静萍,蔡宇尧.小脑梗死的临床、CT与MRI的对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9(4):215-217.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3] 陈伟,方晶.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及供血区分布[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19(5):466-466.

[4] 冷辉林.无定位体征脑干梗死的头颅MRI及椎动脉超声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15(4):209-213.

[5] 任爱兵,谢旭东.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脑梗死19例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3):188-189.

R743.33

:B

:1671-8194(2014)05-0066-02

猜你喜欢
半球前庭小脑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种改进PSO-ARMA半球谐振陀螺温度误差建模方法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