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的院感监测及防治

2014-01-25 11:41王海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耐药性医护人员耐药

王海静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3)

重症监护室的院感监测及防治

王海静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监测、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分析感染诱发因素与防治措施。结果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及医院管理环节相对薄弱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结论 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规范侵入性操作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加强医院制度落实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作用。

ICU;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病情危急,且多数患者伴有严重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种侵入性检查,容易诱发各种感染,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容易产生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引起医院感染[1]。ICU为各级医院感染管理机构中目标监测的重点科室,严重的医院感染将影响危重患者的成功抢救[2],引起了广泛重视。本文分析了目标检测法的应用,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超过48h的全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患者1565例,其中男941例,女624例,年龄范围2个月~81岁。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医院感染按照2001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规定》的标准判定[3]。成立专门监测小组,小组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感染监测人员组成,小组成员负责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历、诊断结果、侵入性诊疗操作及导管留置时间、病情变化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患者转出ICU后随诊48 h。

2 结 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调查结果显示1565例ICU患者中有179例患者发生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1.4%,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52.6%,泌尿系统感染占23.8%,血液感染占8.0%,术后切口感染占4.8%,口腔感染占4.4%,其他占6.4%,其中侵入性操作发病率占59.2%。

2.2 病原菌分布

医院感染患者共179例,送检样本164例,检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肺炎克雷伯菌21%,鲍曼不动杆菌18%,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12%,念珠菌9%,其他6%。

3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措施

3.1 主要诱发因素

3.1.1 患者自身因素

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多为各类休克、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发性重症创伤、多脏器衰竭、重大手术术后以及多种疾病并发症,患者生理极度紊乱,机体免疫力功能十分低下,极易感染各种病原菌,故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病率较普通科室高。

3.1.2 侵入性操作

①呼吸机诱发感染:机械通气是ICU常用的治疗设施,呼吸机的使用容易引起肺炎,称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口咽部革兰阴性的主要来源是胃部细菌。机械通气时,肺部正常清除机制产生障碍,引起口咽部菌群的异常吸入,诱发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4]。②插管诱发感染:留置尿管是ICU被人常用的措施,导尿也是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导尿管的留置为细菌提供了进入膀胱的路径,造成了逆行感染,另外,细菌可定居在尿道周围或导尿管表面,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

动静脉插管也是诱发感染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在ICU病房中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已成为严重并发症之一,成为一不接忽视的因素。插管部位的感染如穿刺点局部红肿、疼痛、伴随渗出液或脓性分泌物,称之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感染的诊断科观察是否有发热、寒战、血液白细胞计数升高,如有感染症状还应对分泌物进行培养,以确定感染细菌的类型[5]。

3.1.3 细菌的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现象日益严重,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ICU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大量使用抗生素以及接受多种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普遍出现出多重耐药、高度耐药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威胁。

3.1.4 院内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卫生意识淡薄,ICU患者病情严重,须多个科室共同配合治疗ICU 患者经常转科,人员流动性大,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应引起广泛重视。

3.2 主要预防措施

针对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3.2.1 加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应摒弃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合理搭配营养,适度锻炼,给与患者适当保健方案,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提高防疫疾病的能力。

3.2.2 规范医院消毒程序

认真执行ICU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陪护人员应学习卫生常识,加强洗手,注意卫生。

3.2.3 规范侵袭操作

加强医护人员的学习交流,侵入性操作对患者身体功能损害较大,医护人员应提高对侵入性操作危重性的认识,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认真执行侵入性操作无菌原则操作的技术及原则,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并严格遵守各种导管、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操作规程,尽量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以降低侵入性操作的感染率,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患者的痛苦[5,6]。

3.2.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多学习多交流,临床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正确掌握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如医护人员应掌握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抗菌谱、用药途径、半衰期、溶媒、治疗用药疗程等,避免用药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限制临床滥用广谱抗生素,加强临床使用抗生素的管理[7]。

3.2.5 加强ICU医院感染监测力、监督执行力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ICU的目标监测,明确其必要性,及时分析医院感染的各种诱发因素,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病发率。加强医院管理政策的执行力度,保障优良措施的实施。

4 体 会

ICU病房是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重点部门,是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场所,应加大监管力度。ICU患者伴有多种严重疾病,是医院感染和产生细菌耐药的重点区域,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病原菌监测、多重耐药菌的监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发生医院感染及多重感染的病例应做到早隔离、早预防、早控制,尽可能遏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散播,以污染源应加强学习和交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化各种有创操作,减少各种导管的留置时间,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加强宣传教育,使患者或家属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配合医护人员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 任玲,周宏,郑雯,等.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995-997.

[2] Rozaidi SW,Sukro J,Dan A.The incidenceof nosocomail infection in intensivecare uint[J].Med J Malaysia,2001,56(2): 207.

[3]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20-221.

[4] 王力红,石海鸥,张京利.重症监护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 268-270.

[5] 戚其学,王春雷,李艳玲,等.1169例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所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2): 290-292.

[6] 邓钰,吴守彩,黄书会,等.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目标性监测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1):61-63.

[7] Grundmann H,Barwolff S,Tami A,et a1.How many infections are caused bypatient to patient transmiss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 Crit Care Med,2005,33(5): 946-951.

R197.3;R969.3

:B

:1671-8194(2014)05-0107-02

猜你喜欢
耐药性医护人员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超级耐药菌威胁全球,到底是谁惹的祸?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