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

2014-01-25 11:41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滴眼液植入术晶状体

于 婷 陈 涛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辽宁 大连 116100)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

于 婷 陈 涛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辽宁 大连 11610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反眉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39例48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反眉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39例48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1.0~0.6者占29.17%,0.5~0.3者占45.83%,0.2~0.1者占14.58%,0.1以下者占10.42%。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瞳孔区纤维素膜渗出等。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施行反眉状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并发症少,设备简单,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糖尿病;反眉状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随着糖尿病治疗的进展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的发展,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被普遍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由于手术费用高,在面向基层农村患者群很难开展,现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对39例48眼糖尿病患者施行的反眉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48眼糖尿病患者中,其中男17例,女22例;右眼29眼,左眼19眼;单眼30例,双眼9例。年龄45~79岁,平均62.7岁。糖尿病史最长21年,最短入院后常规检查时发现并确诊,5年以上29眼,5年以下19眼。入院后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联合胰岛素等正规治疗,必要时请内分泌科协助治疗。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血糖≤6.10 mmoL/L 17眼,6.11~7.24 mmoL/L 13眼,7.25~8.89 mmoL/L 18眼,8.90~9.50 mmoL/L 6眼。术前专科检查:光感~0.1者25眼,0.12~0.2者13眼,0.2~0.3者10眼。术前常规检查光定位准,排除虹膜红变、高眼压、视网膜脱离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1.2 手术方法

术前2 d应用左氧氟沙星及普拉洛芬滴眼液交替滴眼,手术前30 min以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表面麻醉加球后局部浸润麻醉,制以上穹隆为基底结膜瓣,角巩膜缘后界1 mm制弦长6 mm反眉状半层巩膜切口,板层分离制巩膜隧道达角膜内1 mm,3.2 mm辅助前房穿刺切口,注入玻璃酸钠,连续环形撕囊,扩大巩膜切口,水分离晶状体核,用晶状体匙挽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光学部直径为6 mm的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冲洗粘弹剂,卡巴胆碱缩瞳。

1.3 术后处理

术后复方新霉素滴眼液和普拉洛芬滴眼液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交替滴眼,每次1~2滴,每日4次;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活动瞳孔,每日1次,连续3~7 d。

2 结 果

2.1 视力

术后经2周~3个月随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6~1.0者14眼(29.17%),0.3~0.5者22眼(45.83%),0.1~0.2者7眼(14.58%),0.1以下者5眼(10.42%)。

2.2 并发症

角膜水肿10眼(20.83%),前房及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膜7眼(14.58%),后囊膜破裂3眼(6.3%),前房积血2眼(4.2%),瞳孔上移2眼(4.2%)。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30年来患病率显著增加。目前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1]。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年龄提前。白内障摘除术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主要手段。术前血糖水平,视网膜病变程度,都作为术前基本检测指标。术前空腹血糖的检测和控制,有助于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无或有轻微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好,且有利于眼底改变的观察和治疗。通过本组临床实践,我们看到以下结果:

3.1 手术时机

术前有效控制血糖为手术安全提供保证。传统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8.3 mmoL/L以下[2],术前血糖原则应尽量控制到接近正常值,但少部分患者往往较难控制。术前理想血糖控制在6.10 mmoL/L以下,较好控制为6.11~7.24 mmoL/L,一般控制为7.25~8.89 mmoL/L,而8.90 mmoL/L以上为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控制在6.10~8.90 mmoL/L者手术是安全的,勿需特殊处理[3]。本组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4.25~9.50 mmol/L,均未发生明显的手术并发症,因此血糖高不是白内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只要不合并眼部和全身的严重并发症,即可施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2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术前充分散瞳,充分水分离晶状体核,减少注吸皮质时间及术中尽量减少使用缩瞳剂,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3.3 术后视力

术后视力恢复程度取决于视网膜病变程度,术后眼底检查,视网膜有出血及渗出累及黄斑者,视力不理想。

3.4 并发症

主要为角膜水肿和前房人工晶体渗出反应。①角膜水肿:9例1周内水肿均消失,1眼16 d恢复透明,考虑与手术时间长,反复刺激角膜内皮有关。②前房及人工晶状体渗出:与糖尿病体质有关,术后血糖管理不佳的患者,前房渗出明显,局部给予复方新霉素滴眼液和普拉洛芬滴眼液增加滴眼次数及散瞳。3例给予局部微波地塞米松联合玻璃酸酶离子导入。经治疗,本组7眼于3~15 d内前房渗出全部吸收。③后囊膜破裂:3眼给予玻璃体处理后,前囊前人工晶状体植入。④前房出血:2眼出血量较少,安静休息,控制血糖后完全吸收。⑤瞳孔上移:由于术中上方虹膜反复脱出、脱色素,虹膜无力,术后瞳孔上移。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前提下进行白内障手术,且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均可以达到满意效果。提高手术熟练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血糖水平与术后并发症亦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术后葡萄膜刺激症状往往较重,皮质类固醇是治疗人工晶体术后炎性反应最常用的药物[4],且以局部用药更为安全。选用光学直径≥6 mm的人工晶状体,以利于术后眼底病变的激光治疗[5]。反眉状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切口小,张力小,术后无需缝线,费用低,是基层医院眼科可选的手术方法。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2] 惠延年.眼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7.

[3] 戴子英.实用内科学(上册)[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617-673.

[4] 吴振中,蒋幼芹.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0.

[5] 郑信豪.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探索[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 25(6):428.

R587.1;R776.1

:B

:1671-8194(2014)05-0144-02

猜你喜欢
滴眼液植入术晶状体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