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灌肠与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X线诊断

2014-01-25 11:41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排粪耻骨灌肠

关 峰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金州乡卫生院,吉林 东辽 136600)

钡灌肠与排粪造影对功能性便秘的X线诊断

关 峰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金州乡卫生院,吉林 东辽 136600)

目的 总结X线下钡剂灌肠和排粪造影在功能性便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对比检查,同时进行全面影像分析。结果 50例便秘患者中,二者检查均有异常占大多数,钡剂灌肠有异常39例,排粪造影有异常44例。结论 应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同时检查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能更好了解结肠全貌,是简便而准确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功能性便秘;X线;钡灌肠;排粪造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临床确诊的便秘患者50例,其中男12例,女38例,年龄19~63岁,平均49.5岁,45岁以上占75%左右。有便秘史1~25年,1~5年6例,5~10年15例,10~15年12例,15年以上19例。

1.2 临床症状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种压力的增加,便秘患者日益增多,引起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是出口梗阻和结肠无力。临床表现:5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伴有肛裂或痔疮病史,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排不尽,费力,排便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肛门痛,阻塞感、肛门便不尽坠胀感及手法助解、有时灌肠、用泻药或开塞露可缓解。多数患者每天有便意感,但排便时出现上述症状。排粪造影主要表现为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耻骨直肠肌增厚、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症状,有些患者两种检查均显示异常表现。

1.3 方法

便秘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X线影像学的诊断,只要有500 mA以上的带电视监视的X线光机就可以进行,我院特制可透X线便器,医师自制测量尺。叮嘱患者检查前晚行常规胃肠道清洁准备。

1.3.1 钡灌肠

在清洁灌肠后准备硫酸钡两小袋,溶于温开水中,600~1000 mL经肛门灌入,平卧于X线诊断床上,在胃肠机观察下点动钡剂进入30 mL左右,未进入乙状结肠时点片一张,至钡剂到达回盲部时停止灌肠,并了解灌肠情况,摄立、卧位腹部平片。

1.3.2 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以中老年女性患者多见,准备硫酸钡600 mL,患者先采取俯卧位,经肛门插管灌入1∶1钡剂,经肛门灌注后,调整高度采取侧坐与自制便桶上,使左右股骨重合显示耻骨联合,整个过程动态观察,分别摄静止、强忍、力排及黏膜像摄影,摄片要求包括测量直肠耻骨直肠肌压迹、肛管长度、肛直角、肛上距等。

2 结 果

钡灌肠及排粪造影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能做出明确的诊断,钡灌肠、排粪造影以了解结肠、直肠有无器质性及功能性改变。本组患者钡灌肠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主要以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功能性改变为主,其中乙状结肠延长、迂曲17例;降结肠改变8例、横结肠下垂14例。

排粪造影主要表现为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耻骨直肠肌增厚、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症状,其中直肠前突16例;盆底肌痉挛综合征13例;直肠黏膜脱垂9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6例。

钡灌肠正常者,排粪造影也可有异常表现,整个造影过程不排钡剂1例,少排钡剂2例。其中2例合并直肠前突,1例合并会阴下降。

3 讨 论

便秘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大便太少,大便太难以排出,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令患者感觉不适[1]。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可分为两种,结肠性便秘和直肠性便秘,如便秘不存在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病变称功能性便秘,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腹痛、腹胀、便不尽感及肛门坠胀。

钡灌肠根据钡剂的运行情况对运动功能状态进行观察,意义在于排除肿瘤、结核、巨结肠症、梗阻等器质性病变,张力减慢性便秘者,钡剂到达结肠后运行明显减慢,在左侧结肠内长期停滞,特别显出扩张的直肠壶腹。痉挛性便秘者,可看到结肠内钡剂被分成小块,并可见到由于逆蠕动的结果,使到达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的钡剂,有时又可逆行到横结肠,钡灌肠对确立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排粪造影是对肛门直肠在排粪时的一系列形态学上的改变进行动、静态观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排粪造影无需复杂设备和技术,在一般胃肠造影情况下都能进行,但只能对直肠部形态改变予以诊断,确诊率相当高,检查方法简便,排粪造影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用检查方法[3],正常肛上距力排≥静息,肛上距必须≤30 mm,经产妇<35 mm,肛直角力排较静息时增大,≥90°,提肛时最小。骶直间距≤10 mm、或20 mm左右且均匀者。乙耻距、小耻距均为负值。对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增厚、直肠黏膜脱垂、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明确诊断,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较高。可根据实际采取不同体位及角度做检查,力排时肛直角不增大,仍保持在90°左右或更小,且多在肛管直肠结合部后缘出现耻骨直肠肌痉挛切迹,即可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4]。肛直角变小,肛管变长,钡剂排出很少,出现搁架征,即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两种疾病又通称“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因此排粪造影是无创伤性,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效果较传统钡餐和内镜检查优[5],为临床诊断提供局部的影像资料。

本组50例患者检查中,排粪造影有功能异常者达44例,约占检查者88%,其中以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耻骨直肠肌增厚多见。检查钡灌肠有异常者39例,约占检查者78%,主要以乙状结肠延长、迂曲,横结肠迂曲、下垂多见,横结肠在正位相中需达第3骶骨或骶髂关节下缘水平以下[6]。检查中发现钡灌肠检查阴性者,做排粪造影检查可能出现阳性病例,两组检查可同时出现阳性病例,二者之间可相互影响。结肠延长、迂曲,一般来说可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运行时间相对的增加,食物水分吸收过多而造成干结变硬,导致出现排便困难等症状。横结肠下垂可造成结肠功能紊乱低下,加重了出口梗阻,而出口梗阻又可使粪便不能顺利排出,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增加,使得结肠运动减慢。

在常规钡灌肠中发现结肠扩张,后进行排粪造影,力排像可清楚见到痉挛肠段及其上方移行扩张的肠管,因此疑巨结肠症的病例在常规钡灌肠时如没有发现痉挛段,建议行排粪造影以减少漏诊或误诊。

这两种造影方法各有优点,分别诊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了解其中之一的形态改变,因此,我们应用钡剂灌肠与排粪造影同时检查的方法,将两种造影检查结合起来,分别取不同时段的X线影像,了解直肠与结肠的功能全貌,充分的显示结肠、直肠排便的全过程,检出排便障碍病变因素,整个检查无痛苦,操作方便,有助于了解全貌,做出准确全面的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设备简单,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1] 喻德洪.便秘的概念[C].2004年全国便秘基础与临床新技术研讨,2004:1-3

[2] 卢任华.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4(3): 170.

[3] 石美鑫.实用外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9-853.

[4] 卢任华.盆底痉挛综合征的X线诊断[J].中华医学杂志,1990,70 (2):268.

[5] 王为,严金明.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影像分析及手术治疗[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1):10-12.

[6] 曹长贵,詹芳丽.横结肠下垂的X线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 18(2):3-4.

R442.2

:B

:1671-8194(2014)05-0151-02

猜你喜欢
排粪耻骨灌肠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一种新型排粪造影助推器的设计与应用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100例晚期妊娠妇女正常耻骨间距超声测量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
猪定点调教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