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

2014-01-25 11:41毕瑞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阻塞性病程疗法

毕瑞萍

(山西省寿阳县妇幼保健院,山西 寿阳 0454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

毕瑞萍

(山西省寿阳县妇幼保健院,山西 寿阳 045499)

目的 观察和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以来,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治疗时间将其划分为平均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采用单纯西医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统计。结果 经过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因此,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医;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病症[1]。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胸闷、喘息、咳痰、呼吸困难、气短等;其体征表现主要有:桶状胸、双侧语颤降低、肺部清音、心浊音界减小等等[2]。本文选择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4例,将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治疗,并统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从2005年09月至2013年09月以来,我院接收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患者年龄普遍在49~83岁,平均年龄为(70.25±5.38)岁;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有25例;病程时间为3~1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6.8±1.4)年。随机将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观察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普遍在49~75岁,平均年龄为(64.36 ±4.86)岁;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2例;病程时间为5~1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8.3±0.9)年;对照组患者年龄普遍在53~83岁,平均年龄为(56.24±5.01)岁;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3例;病程时间大约为3~10年,平均病程时间为(5.14±0.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常规性治疗,主要包括有:改善通气、控制感染、氧疗、纠正心力衰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等等。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用药期间的体征、病症情况进行严密的跟踪观察,以便于及时的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3]。

1.2.2 观察组: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常规性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药方内容为:胡桃肉30 g、山药30 g、蛤蚧粉15 g、炙苏子10 g、炙桑皮10 g、陈皮10 g、炙射干10 g、法半夏10 g、炒白果10 g、炙麻黄9 g、人参8 g、炙甘草5 g[4]。其中:湿痰患者,可去掉胡桃肉,并加入茯苓和菜菔子;热痰患者,可去掉半夏、陈皮,并加入干地龙、川贝、桔梗、苦葶苈;肺肾俱虚患者,可加入紫河车、补骨脂、怀牛膝、五味子;脾虚湿困患者,可将山药换为炒山药,并加入厚朴、炒白术、肉豆蔻、茯苓;寒饮伏肺患者,可去掉人参、桑白皮,并加入五味子、白芥子、干姜、款冬花、紫苑、厚朴、桂枝[5]。用水煎服,1副/天,分三次(早、中、晚)服用,连续服药半个月。在用药期间,要严禁生、冷、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避风寒、忌烟酒。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并运用χ2验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经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痊愈(约占62.50%),有9例患者显效(约占28.13%),有2例患者有效(约占6.25%),有1例患者无效(约占3.13%),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31/32)。对照组患者中,有17例患者痊愈(约占53.13%),有5例患者显效(约占15.63%),有3例患者有效(约占9.38%),有7例患者无效(约占21.88%),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12%(25/32)。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经统计,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过敏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疾病和支气管疾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它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有:空气污染、尘肺、吸烟以及小气道感染等。中医治疗中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称,对它的治疗分类是通过其“肺胀”、“喘证”、“咳嗽”等症状以及相关体征进行确定的。经过临床分析统计显示,在本次抽选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明显高于采用单纯的西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的患者(78.12%,25例),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明显,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低。因此,应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积极的应用和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便于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1] 郭夏,彭代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5(7):153-154.

[2] 谢嘉嘉,曾小玲.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2(4):2730-2732.

R563.8

:B

:1671-8194(2014)05-0189-01

猜你喜欢
阻塞性病程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基因分型检测在预测乙肝进展、病程及转归中的作用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