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2014-01-25 11:41孙艳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饮食护理人员糖尿病

孙艳会

(商丘市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孙艳会

(商丘市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近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其中,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成了导致糖尿病病发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引发糖尿病病发率日益高升的环境原因,继而,从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精神护理三个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出了合理的护理对策。

糖尿病;病发率;环境原因;护理对策

糖尿病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高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医学界可以断定其病因乃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这一现象的产生,更和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

1 引发糖尿病高升的环境因素

1.1 人们饮食结构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饮食结构由之前的以粗粮为主,清淡食物为辅,相对少量的进食脂肪和肉类食品转变为以细粮为主,副食油腻而丰盛。据调查证明,随着人们对油脂消费量和肉类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导致肥胖的形成。而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受碍,使血糖升高而诱发糖尿病[1]。

1.2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城市,汽车、公交车等便捷的交通工具成了人们出行时的主要代步工具,这些交通工具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运动量的减少。而在农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人们的体力劳动大幅度减少。人们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大量减少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原因,因为人体骨骼肌是利用葡萄糖的最大器官,长期缺乏运动和体力劳动,将会大大减少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肌肉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增加。

1.3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截止2010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1.18亿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在不断的加剧。而据医学界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比20~30岁的年轻人患病概率高十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人的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将增加68%。因此,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也成为糖尿病高发的另一社会原因。

2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2.1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糖尿病护理中重要的一项护理措施[2]。护理人员在掌握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体质量等各项指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临床干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掌握正确、科学的饮食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目的。首先,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患者的饮食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定餐次,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量。其次,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食用清淡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肝脏等油脂多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糙米、大麦、燕麦、干豆类等富含粗纤维的食品,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减少消化吸收。最后,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计算出患者的标准体质量,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劳动强度确定患者身体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在保证患者营养充足、膳食平衡的情况下,丰富患者的饮食种类。从而,使患者能长期坚持合理膳食计划,达到饮食护理的目的[3]。

2.2 运动护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的运动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运动类型。其中,散步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方式,患者在散步时,还可搭配其他类型的运动,使运动效果增强的同时增添运动情趣。除散步之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自行发掘机会进行锻炼,如上下楼梯时尽量步行,少乘电梯;外出乘坐公交车时可以提前一两站下车或选择步行。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建议患者选择如:太极拳、柔软体操、气功等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进行锻炼。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之前,一定要选择好时间段,一般在餐后1~2 h运动最佳,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并且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饮酒,在运动期间一旦出现低血糖现象,就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糖分或食物。此外,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最好结伴一起运动,切忌单独运动,并在运动前准备充足的饮料、食品,以便应付低血糖等紧急情况的发生。

2.3 精神护理

一般而言,初患糖尿病或新入院的患者,常常会因为对糖尿病认识的缺乏,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疑惧等悲观情绪,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这种情绪,不仅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理人员首先应主动热情的向患者介绍病情以及糖尿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增强患者的自我调摄能力,提高治疗的效果。其次,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因其病程时间较长,难免会产生思想包袱,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不按时服药,拒绝配合治疗,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针对这种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做好他们的心理工作,丰富患者单调乏味的医院治疗生活,积极组织、调动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排除心理干扰,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安心配合医师的治疗工作[4]。

3 结束语

通过临床护理指导,使护理工作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不仅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达到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的目的,而且,通过心理护理,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知,从而,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使医师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坚持科学、系统的治疗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43.

[2] 王玉顺,李明.门诊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124(2):73-74.

[3]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52.

[4] 张亚兰,高新丽,武爱萍.高纤维食品对糖尿病人的试验治疗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939-940.

R473.5

:A

:1671-8194(2014)05-0216-02

猜你喜欢
饮食护理人员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春节饮食有“三要”
糖尿病知识问答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