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4-01-25 11:41张凤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脑血栓护士心理

张凤琴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68例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张凤琴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点,提高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68例60岁以上老年脑血栓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结果 发现84%的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经心理护理后急躁、悲观失望、焦虑、孤独、依赖的不良情绪减低(P<0.05或0.01)。结论 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老年脑血栓患者孤独、绝望、寂寞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脑血栓;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增加,脑血栓发病率也成上升趋势,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过我们对脑血栓老年患者的心理观察,患者存在诸多心理不良因素,对患者的恢复及治疗极为不利,我们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68例老年脑血栓患者,年龄60~91岁,平均71.5岁,其中男46例,女22例,住院时间21~42 d,平均住院日28 d。糖尿病史者39例,高血压、动脉硬化28例,首次发病21例,47例多次发病,其中肢体运动障碍27例,言语不清12例。

2 患者不良心理因素

2.1 焦虑、恐惧感

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焦虑类型以患病性、分离性、适应困难性为主,①患病性焦虑:指患者对疾病的出现产生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主要担心疾病能不能够治愈,占患病率的80%以上。②分离性焦虑: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后与其所熟悉或依赖性强的人和物分离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反应,包括配偶、子女、单位同事、亲属、朋友等。③适应困难性焦虑: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及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等环境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及方式和患者角色。

2.2 悲观、急躁感

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因语言障碍不能顺利与他人交流,脑血栓的后遗症中最多见的就是偏瘫,因肢体活动不便,对周围事物心有余而力不足,患者很容易产生急躁、悲观、焦虑情绪。

2.3 孤独、依赖感

脑血栓老年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和孤独心理,同时通过自我暗示,患者依赖心理极强,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也要靠别人来做,感情脆弱,甚至伴有幼稚行为[1]。大多数患者经一段治疗后对自己病情常规护理有一定了解,自身心理达到新的平衡,但是有少数患者形成康复中的心理障碍,在心理上持续地依赖于医护及他人照顾,易出现孤独、依赖感。

3 护理方法

3.1 入院健康宣教

热情主动为患者安排病床单元,通知医师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及处置,介绍病房的周围环境,对待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告知患者及家属时注意礼貌和态度,言语要通俗易懂,说话速度要放慢些,我院针对患者的病因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文化、职业、病情状况、心理特点宣教,主动热情的服务能够拉近医患间的关系,使患者及家属感觉到温暖,促进医护患之间和谐。

3.2 心理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障碍,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发现患者大多存在心理和情感障碍等。我们组织护士学习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了解脑血栓护理及康复训练等专科知识,提高科室专科护士的自身素质。

老年患者常有各种心理特征[2],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多数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康复较慢,住院时间较长,常产生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护士通过了解和观察发现患者的需求和顾虑,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待,特别针对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患者,医务人员应给予尊重和重视,建立安全可靠的诊疗护理,打消患者的顾虑,增加治疗和护理信心,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洗脸、刷牙、穿衣等,对待患者的一点儿进步要表扬、赞同。个性化开展心理护理,每日宣教一些有关疾病和预防保健知识,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的部分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举些成功康复好转患者的实际例子,宣教浅显易懂,增强老年患者的信心。

我们护理中要注意掌握几点注意事项:①在患者入院时要主动热情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治疗的时间和过程,建立舒适安静方便的修养环境,护士在操作中认真细致,着装整齐,注意礼貌和态度,说话时态度和蔼,以免引起老人反感。②护理人员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主动和老年患者打招呼,语言清晰,通过自身良好的语言,表情、行为以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流,给予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能够减轻久卧病床患者的身心疲惫和减少行动不便带来的烦恼和沮丧。宣教时注意声音要稍大,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语言表达不连贯、反应比较缓慢的脑血栓患者,护士在日常护理中应耐心听取患者的想法和疑问,解释不急躁,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康复功能锻炼,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调动老人训练积极性,俗话说老年人都是老小孩,护士在帮助患者训练时尽量用表扬的方法,多用:好、对、你真棒的语言,帮助老人克服不适,学习一些动作训练要领,指导家属协助做肢体功能练习,通过老人的兴趣如喜爱看书读报患者帮助语言训练,增加新鲜感和兴趣练习,使患者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④护士要加强临床护理和生活指导,老年脑血栓患者生活的能力差或不能自理,工作中应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处处关心和体贴,减少老年患者的孤独感,定时给患者按摩翻身和协助排便,避免褥疮的发生,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适当选用对于脑血栓的预防效果很好的食物。如洋葱、韭菜、芹菜、紫菜、黑木耳、柠檬、葡萄、菠萝、鱼等,对降低血黏度,减少血液中不正常凝块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保证充足的饮水,每日正常饮水量应达2500 mL以上,排出体内囤积的废物,充足的饮水对于脑血栓的预防很重要。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过冷过热皆可使血黏度增加诱发脑中风,生活规律,老年人生理调节和适应功能减退,忌饭后就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戒烟酒。

4 结 果

本结果显示84%的老年脑血栓患者存在不良心理情绪,主要有:焦虑、孤独、悲观、依赖、厌倦、急躁的负性情绪,经心理护理和坚持患肢的功能训练,并指导家属配合护理工作,患者的负性情绪显著减低(P<0.05或0.01),后遗症消除或减少,效果满意。

5 结 论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由于病情发展快、恢复期较漫长,负性情绪表现明显,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68例60岁以上老年脑血栓患者加强开展了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在精神上鼓励患者,明显改善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焦虑不安、恐惧、孤独寂寞、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心理状态,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后遗症消除或减少,促进患者自主生活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 刘小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38.

[2] 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96-601.

[3] 胡佳炜.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4):91.

R473.74

:B

:1671-8194(2014)05-0221-02

猜你喜欢
脑血栓护士心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