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研究

2014-01-25 11:41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病情饮食血糖

华 敏

(商丘市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研究

华 敏

(商丘市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 寻找适合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63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症护理,探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而控制和减轻。结论 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护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疾病防范意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及做好日常自救护理的准备,科学合理的饮食,严格控制血糖、禁止抽烟、合理用药等,同时对患者护理要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开导患者积极治疗,乐观生活,树立信心。

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日常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血液中的胰岛素绝对或是相对不足时,血糖过高而出现糖尿,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异常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就是血糖呈现慢性增高。据悉,我国在1980年间糖尿病患者占据调查人数的0.67%,而在1987年到1989年对上海地区糖尿病调查中,这个比例由之前的1.01%上升至2.23%,在对增加的患者进行研究时,我们发现,增加的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目也在逐步增加,其中尤以中老年为主,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也成了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病例为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63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所以病理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76例,女87例。年龄49~90岁;糖尿病病程1~41年,1型糖尿病69例,2型糖尿病94例。血糖值空腹为10.24~3.70 mmol/L,餐后血糖值为17.03~3.0 mmol/L,患者具有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且多数患者具有心血管疾病,出现肾脏和神经的病变,眼部有感染等并发症。

1.2 一般方法

分组对所选病理进行护理观察,记录病情变化。通过日常起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的身体变化和精神变化,关注病情的发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对并发症患者进行并发疾病的护理,对尚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知识讲座,引导他们合理运动,健康饮食,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等等通过多种护理途径,探究对病患最有效的护理措施。

2 结 果

通过对所选的163例糖尿病患者护理研究,我们发现,有大多数患者都能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但是有少数患者,在治疗时,尚未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对治疗持有反叛心理,拒绝护理人员的护理援助,甚至不听从医护人员的忠告,抽烟喝酒,暴饮暴食,导致病情加重。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而出现放弃治疗的心理,求生意念不强,心理压力大等现象。针对以上现象,我院采用温情护理的方法,组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关注患者生活,转移病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科普知识的讲座,组织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等活动,以此来给患者提供温暖,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保持心态健康,积极配合医师和护理人员的治疗与护理,经过近乎半年的努力,多数患者都得到病情的稳固,甚至有少数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可以出院自行处理病情。此外,本次护理调查特别针对9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给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知识,引导他们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通过护理人员的认真护理,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而控制和减轻。

3 讨 论

3.1 糖尿病的病因

目前,糖尿病患者比较多的就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的病因较明确,主要有: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在对本次护理研究病例进行抽血检查时发现,在51%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自身免疫抗体,这些抗体引发机体代谢异常,损伤患者胰岛器官,使患者胰岛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A细胞。②遗传因素。就目前科学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知道,1型糖尿病多数情况下也是在遗产缺陷产生的情况下发病的,主要是因为受遗产因素影响,患者的HLA抗原在第六对染色体上产生异常。③病毒感染诱发。通过对本次研究对象调查我们发现,多数的患者在发病之前均发生过病毒感染疾病的现象。其实,因病毒感染而诱发1型糖尿病是比较常见的,患者常在流行病毒感染之后出现糖尿病的常见症状。④其他诱发因素。日常生活中,由于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很多物品都可以对其造成威胁,成为潜在诱发因子,如:氧自由基、牛奶、化学农药等,但是1型糖尿病是否真的有这些因素诱发生产,尚没有得到科学的认证。

对于2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我们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在医学界比较流行的认识是:①遗传因素。在遗传上,2型糖尿病较之1型糖尿病更加明显。②肥胖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多数患者均为肥胖人士,因此,我们总结为肥胖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因素,根据遗传学原理,肥胖是可以遗传的,那么,糖尿病同样也可以遗传。③年龄因素。年龄作为一个发病因素,受多数人的认可,在我姑,近乎过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在中年以后发病的,而中老年人也最容易发生肥胖,所以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也是因为肥胖。④心情因素。心情是主导人行为活动的主要意志,也是表现健康与否的指标之一。一旦人的心情受外界影响,就会导致情绪失调,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血糖升高,长期如此,肾上腺激素分泌紊乱,人的血糖指标也因此居高不下。⑤药物因素。有的患者在患病时会自主服用降血糖的药物或是胰岛素,一旦发病不适就口服药物,长期下去导致药物服用过量,是血糖大幅度降低,之后出现极致时期的高血糖反应[1]。

3.2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

①饮食护理:饮食是调节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保健治疗措施。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实施科学健康的配餐护理,引导患者安排食谱饮食,多食用蔬菜,控制主食和鱼、肉、蛋、油等副食品的食用量,在此基础上倘若患者出现饥饿难耐的想象,可以少量进食南瓜子或是加大蔬菜量,低盐饮食,来控制病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有必要引导患者进行自测饮食,教会患者自行测量血糖和尿糖的方法,时刻监控自己的体质量,鼓舞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监督,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努力。②合理运动:有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生病以后不能运动,其实合理适量的运动是极有益于病情的治疗和控制的。为此,护理人员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各种生理条件,如年龄等来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科学限制运动强度,通过散步、慢跑等运动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当然绝对不能使患者多度劳累。在运动后还要做好防范,避免受凉,避免其他疾病的感染[2]。③并发症有效防御的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下降,许多病菌会趁虚而入,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病。因此,在对未发生并发病的患者护理时,我们要时刻告诫患者注意安全,保持卫生,随时进行疾病的科普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病及其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并发病的患者,如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病患者,我们可以让患者少用眼,注意休息,减少外环境的活动,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在大便时多度用以而导致视网膜脱落。④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力更大,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保持温和,亲切与其交流,采取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此外,可以经常想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科学知识,教育他们如何预防和保健,多鼓励他们和家属沟通,和其他患者交流,分享保健经验等,以此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和恐惧感,转移注意,使患者轻松面对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⑤疾病知识教育:对于患者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病情和疾病的相关知识。在对患者护理时我们可以抓住患者的这个心理,来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疾病知识的教育来增强患者的信心。为此医院可以定期进行科普知识讲座,请糖尿病患者来为患者答疑解惑,现场引导病因测血糖的方法,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等。此外,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如胰岛素的用量和口服血糖药的注意事项等,如何预防并发病等[3]。

糖尿病作为一种中老年常发病,我们一定要把对其的护理工作最为医院的重要任务来实施,通过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配合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护理,自我保健,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中老年糖尿病的病死率。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43.

[2] 焦广宇.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

[3] 王玉顺,李明.门诊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探讨[M].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124(2):73-74.

R473.5

:B

:1671-8194(2014)05-0223-02

猜你喜欢
病情饮食血糖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