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2014-01-25 11:41朱志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汀组易损安慰剂

朱志芬 李 萍*

(湖北医药学院医务部,湖北 十堰 4420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朱志芬 李 萍*

(湖北医药学院医务部,湖北 十堰 442000)

CHD(冠心病)患者死亡和住院的主要原因就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ACS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进行深入了解和认识,有利于更新冠心病的治疗策略,ACS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将冠心病的所有急性临床类型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对皮内细胞的凋亡抑制、使低密度的脂蛋白氧化阻力增加并使皮源性的一氧化氮的浓度提高,进而在ACS早期发挥重要的抗栓、抗炎、保护皮内功能的作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他汀类;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

ACS有着共同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其中常见始动因素是A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溃破和破裂,最终结果是血管的阻塞。相关研究证明,ED(内皮功能障碍)是ACS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ACS炎性反应与内皮所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受损关系密切。他汀类药物目前是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的药物[1]。

1 内皮功能障碍在ACS发病中的作用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炎症的出现与AS斑块的破裂和易损以及ACS的发展关系密切。CHD发生发展的使动因素就是炎性介质,而斑块炎症的真正驱动因素是ED。

1.1 ED引发的血管炎症是ACS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

正常情况下,EC(内皮细胞)产生的NO除了影响ED外,还具有抗炎、抗栓和保护血管的作用。TC(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CHD因子会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进而使内皮表型发生转变,如前列环素、NO等的产生减少,ET-1、血管紧张素II等的产生增加,从而削弱内皮的防御功能,进而激发血管炎症。这些ED引发的血管炎症是ACS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

1.2 ED能够促发血小板的聚集、活化和血栓的形成

正常的EC能够抵抗血小板的形成,其分泌的前列环素对血小板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内皮功能出现障碍时,分泌的前列环素和NO减少,导致血栓形成、血管阻塞和血管痉挛的概率大大增加。除此之外,内皮功能障碍时,其纤溶作用、生理抗凝作用等都会明显的衰退,这也是血栓加速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1.3 ED易损斑块与ACS

易损斑块又称不稳定斑块,是指按照Stary生理病理分期分型中的第二期,包括Ⅴa和Ⅳ型病变。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相比,脂核体积较大,纤维帽比较脆薄,在组织学上的特征是:巨吞噬细胞较多、炎性介质聚集明显、EC凋亡、基质降解等。易损斑块容易发生复合病变,进而向第四期病变发展。

2 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在ACS发病3~6个月后,患者开始对他汀类药物进行使用,4S、LIPID、CARE三项临床试验均是在这一阶段进行的。据研究表明,在ACS早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的病情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MIRACL(强化降脂降低心肌缺血)的研究是第一个对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早期ACS的临床试验,将3083例非Q波心肌梗死或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24~96 h后服用安慰剂或者80 mg/d阿托伐他汀,15周后,服用阿托伐他汀组的危险比服用安慰剂组的危险下降了16%,P=0.048。

3 他汀类药物对早期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障碍,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研究表明:辛伐他汀对高TC血症患者和血脂正常者的内皮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将ACS患者70例进行随机分配,使用常规治疗法的患者32例,剩余的38组使用普伐他汀治疗,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ET-1、血浆PAI-1、FMD(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反应)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VEDR值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不大:[(5.25±0.77)%与(4.93±0.86)%,P<0.05],但是,VEDR值在普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6.29±0.94)%与(4.91加减0.81)%,P<0.05]。普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PAI-1、血浆、ET-1等指标在治疗后也有明显的降低。采用单盲、随机、安慰剂对照法,将ACS患者60例在入院48小时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组l0 mg/d(n=20)、安慰剂组(n=20)、阿托伐他汀组20 mg/d(n= 20),这三组的在基本资料上都具有可比性。用药8周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肱动脉FMD及脂质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组经治疗改善了肱动脉FMD,l0 mg/d组由(4.93±0.5)%增加至(6.5±0.6)%,20 mg/d组由(4.85 ±0.81)%增至(7.2±0.79)%,安慰剂组的相关数据未观察到变化。这些结果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对ACS早期症状具有比较好的疗效,使用阿托伐他汀能够对VEDR进行改善,有剂量的依赖性。

4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的保护机制

4.1 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

他汀类药物的这一功能并不完全依赖于它自身的降脂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够对EC中皮内型eNOS(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和表达进行上调,从而增加NO的合成;还能抑制EC中生产超氧阴离子,从而使NO的灭活减少,这些都是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VEDR的原因[2]。

4.2 他汀类药物能够对损伤的内皮进行修复并加速其再生

血栓容易形成是因为血管在被某种损伤因素侵蚀以后,其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因此,迅速再生血管内皮对于血管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阿托伐他汀能够增加血液中的内皮源祖细胞并对其的分化功能进行强化;辛伐他汀能够促进损伤球囊的修复和再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能够增加内皮源祖细胞的数量,这些都是他汀类药物治疗ACS的重要原因。

5 小 结

ACS患者存在着显著的凝血纤溶异常、冠状动脉ED等病理过程,在ACS早期对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起到相当明显的治疗作用,迅速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1] 王改玲,肖传实,丘龄.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内皮前体细胞的动员[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33(1):56-59.

[2] 杨长卫,郭飞,孟兆兵.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1):24-28.

R541.4

:B

:1671-8194(2014)05-0257-02

*通讯作者:E-mail:guoguolichen@sina.com

猜你喜欢
汀组易损安慰剂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探究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价值及危险因素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神药”有时真管用
为什么假冒“神药”有时真管用
跟踪导练(3)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跟踪导练(三)2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