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从肝论治探讨

2014-01-25 15:01刘洪波肖跃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颈项经脉少阳

刘洪波,肖跃红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6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从过去的体力劳动多变为现在的脑力劳动为主,长期埋头工作、精神紧张、运动量减少等导致颈椎病发生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1]。中医学并没有“颈椎病”这一病名,常把它归为“痹证”、“痉症”、“头痛”、“眩晕”、“项强”等病理范畴[2]。中医治疗颈椎病的用药方法有很多,如《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加葛根汤,《张氏医通》中所论述的羌活胜湿汤、当归拈痛汤、补中益气汤加强防治等,但在实际治疗应用中效果往往较差。本文从肝论治颈椎病,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参考。

1 颈椎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俞是人身气血游行出入的地方,出则与天地自然相连,入则与脏腑相通[3]。肝胆经脉从颈项经过,同时肝胆主少阳升发之气,若经脉之气不谐和则颈项常有疼痛。

颈椎病一般是由风寒湿邪、慢性劳损等引起,随着物质生活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空调、汽车的普遍使用,使人们受到风寒湿邪侵袭的几率增加。此外,低头工作的人群明显增加,颈部外伤的可能性随着低头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颈椎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除以上论述的外部因素外,笔者认为巨大的工作压力也会使人气机不畅、肝郁气结,由此成为引发颈椎病的内因。

《灵枢·经脉》中指出:“三焦手少阳之脉……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即少阳经脉循环经过颈项和肩背部。临床中颈椎病的病变部位刚好也在颈项和肩背部。邵水金等[4]曾用绝骨穴治疗颈项痛患者,治疗3次即痊愈。绝骨穴位于胆经之上,足少阳胆经经过颈部,从头走足,因此有效。

临床部分颈椎病患者常主述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长期低头工作,脖子两侧胀痛,颈部和肩部僵硬且无法舒展,偶尔头痛、颈肩痛、上肢酸痛、麻木等。大概是因为少阳经于颈部两侧走行,而肝主疏泄、疏泄太过则导致肝气逆产生气病,以胀为特点,常用活血通络、散寒祛风等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2 肝的生理病理与颈椎病的关系

肝能够储藏血液、控制血量和防止出血,并且保证人体气机通畅,因此若肝功能损伤,则会导致气血不畅,阻碍主筋功能,以致产生颈椎病。

2.1 颈椎病与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即肝气能够疏通和畅达全身,进而起到促进脾胃之气升降和精血、津液运行输布等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通顺畅达,气机顺畅,则津液输布代谢和血液运行稳定。颈部是头部的支撑部位,控制着头部运动。若肝的疏泄功能发生异常,则会阻碍津液气血运行,以致颈部经脉气血运行紊乱,最终导致产生颈椎病。除此之外,在中医学上,肝属木、脾属土,如果木旺而乘土,则会对脾胃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阻碍水液运行,导致痰湿在颈部经脉处受阻或颈部经脉缺少濡养,这也会引起颈椎病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疏肝理气。如果患者以气滞为主要表现,则应先行疏肝理气,之后除调补脾肾外,还要疏肝消导,以顺畅肝气。中药治疗主要采用柴胡、延香附等。病情严重者则采用“金铃子散”或“柴胡疏肝散”,尤其对颈部四肢僵硬、活动不便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2 颈椎病与肝主筋

筋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肝精肝血的濡养,只有肝精肝血充足,筋才会得到很好的濡养,从而保证身体运动灵活有力,加速疲劳的消散。反之,肝精肝血亏虚,筋不得其养,便会导致身体活动受阻。食物在脾胃进行运化、产生水谷精微物质并经过肝脏的疏泄,使营养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和经脉,从而维持人体的能量供应,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颈椎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依赖于筋,筋具有平衡静力的作用,其损伤或者退变是导致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临床中都有颈部肌肉僵硬酸痛、筋脉拘急疼痛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应主要采用养肝柔肝的方法,如在用药中加入养肝柔肝的当归、白芍等,对于解除颈部僵硬的症状常常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3 颈椎病与肝藏血

肝具有储藏血液和控制血量的功能。肝精肝血充足,筋才能得其濡养,筋功能正常,则身体才能灵活有力地运动。如果肝藏血功能异常,导致血液不足,或者血量失调,必然会对人体全身血液供应产生影响,引起颈部的器官、组织、经脉濡养不足,发生一系列病变,导致颈椎损伤和退变,同时也会引起筋功能异常等身体其他部位的不良变化,最终出现颈部、四肢僵硬、活动不便等症状。因此,在临床上治疗颈椎病应采取补血活血之法,保证肝精肝血充足,使其正常发挥疏泄与主筋功能。一般运用四物汤加减,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2.4 颈椎病与肝开窍于目

目之视物功能依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精肝血的濡养,肝气通于目,则目可见,肝经是目与肝连接的纽带。肝气顺畅条达“则目能辨五色”,所谓的“肝开窍于目”即指此。临床上,多数颈椎病患者会有视力模糊、复视、眼涩、眼睑下垂等症状,一般可采用清肝明目的菊花和枸杞等药物缓解这些症状。

3 小结

从肝论治颈椎病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具有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往往较复杂,治疗时要仔细辨证、多方考虑。此外,从肝论治颈椎病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时要对发病的部位、病因、症状等加以鉴别。

[1]吕维善,曾尔亢,张传刚,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J].老年医学杂志,1982,1:6.

[2]姚珍松.参附、川芎嗪与前列地尔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3]张继伟.肝与内伤头痛发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调研[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4]邵水金,谢强.魏稼针灸经验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9:66.

猜你喜欢
颈项经脉少阳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童心童画
《三千年》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按按脚底护颈椎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颈项强直疼痛治验一则
金井战国古墓遐想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