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癸巳)年,少阳相火在泉*

2014-01-25 15:01李俊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厥阴素问气温

李俊龙,李 燕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刚刚过去的2013(癸巳)年,古人编排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大运是火运不及。为印证这类风、燥、火热气候的偏向性,笔者尽可能记录北京四季天气特点和病证应对,究竟哪些相似、哪些不似,怎样合理解释,尤其对于雾霾天气的戕害,笔者稍作浅显的认知,并依四季的转化展开叙述。

1 春来迟且短

北京2013年的入春日不是常年的3月中下旬,而是4月11日。气象台说“是1981年以来最晚到的春天”。春季短暂仅仅为1个月,至5月11日就入夏了,“是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第2个短暂的春天”。

4月中旬以前,仍然是寒冷的冬天。按笔者所记,如“2月上旬,雾霾被风吹散。2月3日降微雪2 mm,翌日晴好,2月5日又降雪,路面结冰。天气变化之快,令人咋舌。随后风大、冷空气频繁南下,2月8日晨-12.8℃、午-2℃,为近1个月平原地区气温低值,旬日均温-3.8℃,比历史同期低2.6℃”。2月中下旬冷空气依然活跃,乍暖还寒;3月上中旬两次沙尘来袭,气温有升,但能快速回暖;3月17日停止供暖,但连续雾霾污浊;“3月20日一场大雪后,多风无降水,气温起伏大,寒意浓,气温低于常年同期,不能入春,人们又穿上羽绒服,‘乱了北京人阵脚’”;4月上旬,“北风呼啸,冬气犹存,风干物燥火险高,春花迟滞”。验证了癸巳年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名草上焦”的论断。而年初的这种风、寒、雪、燥的变化又不同于2012年太阳寒水司天时的“为藏为周密”,其起伏大、变化快应属于风性动、“善动数变”的特征。“厥阴司天之政”里所谓的“天气扰,地气正”,“其政挠,其令速”,说的即是此意。而“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也总结了年初“寒始肃”的气候特点。

入春后明显升温,4月13日正午25.7℃,4月17日夜一场大风使气温骤降,4月19日转阴微雨,正午7.9℃,冷。正是这一时期,4月13日北京发现1例H7N9禽流感患者,4月20日四川雅安7.0级强震。4月下旬基本无雨,气候转温和,旬后期升温;4月29日直逼30℃,鲜花盛开,满街飘飞杨柳絮,人们纷纷换衣。“五一节”晴好,气温比同期高2℃。但从5月4日起雾霾持续3 d,达六级重污染。旬后期转阴,刚湿地皮的小雨使气温下降,旋即又刮起大风,早晚凉。可见,整个春季气温虽升,但因风、燥、雾霾的扰动,使气候变化剧烈。

这种先寒后温、风多善变的气候状态,认定为六气中的“风”唱主角是没有问题了。而大运中也有“火”的牵扯,即癸巳年为火运不及。由于“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后天”者天气到来迟后也。所以2013年入春晚的原因在于2012年特别寒冷,强大的寒冷气团牢固持续,非要有一段时日的剧烈变化才能调整过来。按照运气理论,太过也罢,不及也好,都是“平气”,属于正常的气候变化,不属于“郁极乃发,待时而作”的“复岁”之气。

人体的感应十分灵敏,虽然患病因素不越“三因”,但其“外因”致病仍是不可小觑的因素。尤其时令外感病,其病证必须因时因地准确判断邪气性质,否则无从下手。由于春寒延续,去年寒邪所致疾患如鼽衄、咳嗽、胀满、腹痛仍比比皆是,随着天气剧烈变化,2月下旬有1次咽痛过程;3月倦乏、重病者多,疾患变化大;3月下旬上感呈外寒内热状,所谓“二之气”,“民病热于中”;4月耳鸣、眩晕、高血压、中风,而发热咽痛、身痛的普通感冒曾经进入千家万户。另外,有一组多发的综合病证进入笔者眼帘,患者主诉胁痛、恶心,多伴有腹泻或大便稀溏,不论旧有胃肠病、肝胆病、甲状腺疾病等,入春后此种反应愈来愈多见。笔者查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六气十二变”发现:“厥阴所致胁痛呕泄”,与此十分吻合。高士宗曰:“初阳之气,起于厥阴,阴极而初阳不升则胁痛,上呕下泄”,原来是肝阳得不到初春温煦升发,才使胃气失和。治法应予升阳和胃。笔者选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遇六癸年”的“黄芪茯神汤(黄芪、茯苓、远志、紫河车、枣仁)”与治巳亥之岁的“敷和汤(半夏、枣仁、五味子、枳实、茯苓、诃子、干姜、陈皮、甘草)”合方,取得了效果。

2 夏季湿热雾霾重

北京的夏季,从5月11日开始到9月3日结束共计115 d,涵盖了癸巳年二、三、四气近3个时段,人们经受了风雨、雾霾、炎热蒸暑的考验。

5月中、下旬刚入夏时,尚延续着春季风、燥的格局,天气剧烈变化,气温渐次走高。但是一进入6月汛期,天气即一反常态转为阴雨雾浊,气温转低。如自6月2日起连续7 d雾霾,日照为零,其中6 d雨水相伴。6月中旬有雷电暴雨冰雹的突袭,也有放晴、烤晒、升温的日子。进入下旬依然多天雾霾,短阵降雨,湿度大、气温低、日照差,好不容易晴晒2 d,但晴天也污浊.《北京晚报》曾以“6月雾霾笼罩北京18 d”为题,认为“比常年同期的3.2天、近10年同期的6.4天和去年同期的12天都明显偏多”。这个月的天气状态与癸巳年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的情况不符,与5月“阳复化”的格局正好相反。《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但是埃昏天气明显过度,即应用胜复理论作解,由于癸巳年大运为火运不及之年,在《素问·气交变大论》里即有:“火不及”,“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所谓“埃昏”,即雾霾也;所谓“不时”,高士宗注谓:“土旺四季,不拘其时,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火之子土复胜而克水也。”五行之土能胜水也能侮风木,就成了复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直接总汇为:“太阴之复,湿变乃举。”

7月,三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厥阴风木)的特点才显现出来,“天政布,风乃时举”。晴天多,阴天雾霾减少,全月雾霾计6 d。气温一路走高,7月上旬“骄阳五连烤”;7月中旬受台风“苏力”的影响,全市普降大雨;7月下旬进入四之气,大热;7月24日正午38.2℃,“三年来最热一天”,报纸上小结说:“夏日天气要么烈日炎炎,要么是雷雨交加,阴晴不定”;“全国降水5年最多”,“北多南少”。

从7月下旬直至8月末,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从中伏至末伏,高温酷暑,闷热如桑拿,人们动则流汗。暴风骤雨、阵雨日数多,降雨虽能降温,但接着雾霾污浊,闷热持续。8月中旬曾连续5 d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正如“四之气”所描述的“溽暑湿热相薄”。雾霾常态化是今夏突出的感受。笔者统计,8月雾霾日数为11 d。直到8月28日,阴有不均降水,气象台说这是季节转换的标志性降雨,果然29日天空蔚蓝,北风刮来,凉气阵阵,午热早晚凉,距离秋天不远了。

由于6月份雨湿浓雾增多,天气反凉,出现了“太阴之复”的气象。笔者在门诊中遇到了不少“体重中满,食饮不化”的胃肠道疾病,也有持续出现的“胁痛呕泄”。6月上旬还有1次“咽痒咳嗽”的普通感冒过程,根据舌脉分析,多数采用辛温解表法,这样也就符合了《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太阴之复”拟定的治疗原则:“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

待到7月气温一路走高,骄阳烤晒之时,火热的证候如疖、痱、疣、痤及目赤、耳痒等接踵而来。特别引起关注的,一是胃脘痛多见,这就是“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二是中风多见,血脉经不起湿闷、火热的波荡,风阳上扰也。而进入阳历8月,正值伏天高温酷暑、闷热持续、“溽暑湿热相薄”之时,门诊多见胃脘痛、泄泻、痛风等湿热之证,用芳化利湿法;8月下旬亦有1次以咽痛、发热为主的上感过程。本着《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之旨,用石膏剂治之,湿多伍以苍术,气虚伍以黄芪、法夏、茯苓,不出陈无择“敷和汤”的范畴。

3 秋季湿胜燥气少

按照北京市气象台的测算,北京的入秋日是9月4日,入冬日是10月30日,整个秋季共56 d。是雷雨加快了北京的入秋步伐,9月上旬不断的晴间阵性降雨,导致午热早晚凉,南郊观象台的日均温已由8月下旬的25.7℃降至21.9℃。9月中旬有5 d降雨,秋分日(9月23日)后气温降,翌日晨7.9℃,是近15年来最低值。天气一下变冷了,人们不加衣是不行了。《北京晚报》载网上一句调侃的话:“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说出了“人老先老腿,人冷先护腿”这句民俗话儿所反映的生理需求。

伴随着秋雨而来的是雾霾污浊。由于湿度大、风力小,尤其10月上旬受台风“菲特”影响,南风盛、北风弱,很容易将汽车尾气等排放物聚拢起来,形成“气溶胶”样的雾霾污浊。整个10月将近一半时间(14 d)都处在浓雾袭扰之下,只有当降水减少、气温于跌宕起伏中节次下降、冷空气过境、北风刮起,才将雾霾吹散。整个10月计北风吹拂5次,带来晴好天气,金秋红叶正浓,只是到了10月下旬才迎来几天干燥有风的日子,而10月23日(霜降)尚未见到初霜。

整个秋季可以总结为湿胜燥气少,究其原因,秋湿是从长夏而来、是延续。9月17日《北京晚报》以“降雨集中期即将结束”为题,说“自6月1日入汛到9月15日,北京共出现37次降水天气过程,比去年汛期偏多8次,全市平均降水量432.8 mm,比常年的410.4 mm偏多5.5%,比去年的557.3 mm偏少两成,为1999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位”。如果排除人为的雾霾因素,癸巳年秋季(涵盖四之气、五之气)是可以见到秋湿阴雨多的,四之气的主气是太阴湿土,五之气的客气也是太阴湿土。所以《素问·六元正气大论·厥阴司天之政》对气候的变化描摹为:“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这与今年秋季的天气特点基本合拍。

由于秋雨降温,雾霾污浊,寒湿及体,阳气受戕,给人们带来诸多与盛夏、溽暑不一样的病证。依笔者门诊所见,胃肠病、咳嗽、痹、鼽、高血压病因湿冷郁发,失眠、抑郁等病证多发。而9月上旬、10月上旬、下旬均有1次普流过程,发热之后常会引发较长时间的咳嗽,儿童占比例较多。下面就以咳嗽、腹胀为例,谈谈笔者的辨治感受。

这个时段的咳嗽,全然没有“秋燥”的征象,咳声重浊、痰多,舌苔厚腻,右寸浮滑,一派湿邪壅滞、肺气上逆之象,笔者命名为“秋湿咳嗽”,治以宣肺化痰、除湿祛咳。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之旨,在“杏苏散”中伍以旋覆花、车前子。痰多者伍以浙贝母、冬瓜籽皮;化热者伍以桑白皮、黄芩、鱼腥草;反复发作又见气虚,西医诊为支原体肺炎者伍以太子参。

腹满在秋季十分普遍,各类疾病都兼有此症状,也有专门因腹胀而来就诊的患者。一般来说,腹胀多为自我感受,并非持续性发作,医者按诊常常是腹软,见不到客观征象。腹部属阴,属太阴经所过之地,由于寒湿困脾,脾气虚而不伸,气机壅滞即会出现腹胀。《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以温药”。

趺阳脉即胃经,脉微弦即脾胃受寒。燥湿健脾是正对之法,笔者径用“平胃散”治疗,若脾虚显著,则伍以“厚姜半甘参汤”,或用成药“附子理中丸”,不过出现腹胀则需仔细询问和按诊,有合并中脘痞满者,有兼见宿食者,有兼见便秘或腹泻,有寒火交织者,有由虚而实按之腹痛者,种种变化还需客观谨慎从事,该温该下尚需仔细斟酌且当机立断、不容含糊。

4 冬季燥胜相火旺

从10月30日气象学意义的入冬日至2014年元月20日(大寒),涵盖了五之气和六之气,是为冬季共83 d。虽然癸巳年的冬天尚未结束,却给北京人留下了气温高、干旱燥呛的感受体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司天之政》对“六之气”是这样叙述的:“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景岳:“时寒气热,故病瘟疠)。”

您看像也不像?所谓“畏火”,就是害怕“壮火”就是相火;所谓“畏火司令”,就是“壮火”主政其时,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是由于天空晴烈、气温高、不下雪、无降水导致的干旱气候。北京自10月13日以后即开始无降水,中央气象台几乎天天在北京的西北方画上红圈,预防森林火灾。除了干旱还有湿浊,接着就是挥之难去的雾霾天气。电视上说,每当雾霾天,北京天空污浊高达300 m,就像一口大锅盖扣在上空。11月份雾霾最多达到10 d,12月份9 d,元月份20 d中有3 d污浊,说明后期雾霾天减少,PM2.5浓度降低,主要原因是冷空气每吹1次,天空晴朗1次,人们“等风来”、“等雪来”成为时下流行的心态。不过北方的风吹走北京上空的雾,又会向南漂移。一位家住河北省邯郸市的患者告诉笔者,那里的浓雾比北京还厉害,可见雾霾必须治理,必须联合防控。

再说“暖冬”。气温整体比常年偏高,已经是北京气象台在电视上常说的话了,不过寒冷的冬天与反转而来的燥热呈波浪式进行。11月中旬风大风多,气温渐降;11月27日“一场大风将北京拉进严冬”,冷似三九,气象台发布首个寒潮预警;12月上旬气温又攀升,12月3日正午高温14.5℃,偏暖天气持续5 d;12月中旬转阴污浊,气温一路下跌,12日午不足1℃,翌日晨-7.8℃,以后3 d低温均在-8℃以下,干燥寒冷;12月下旬北风吹走雾霾后,在暖阳照耀下气温一路走高,到月底的31日,午后高温达10℃。2014年元旦正午12.8℃,为近10年最高,而三九开始时气温又跌,元月10日晨低温-10.4℃,为入冬以来新低,气象台报道日均温0.5℃,比常年-3.3℃仍高;元月中旬天气污浊时,正午能达4℃,风来后气温又降。元月20报道(大寒)日北风劲吹,天空湛蓝,空气通透,寒冷加强。寒冷的低温与燥热的高温有时达20多 ℃,且转换的速度很快,基本上是10 d一换。正是这样逐天记录,仔细体认,才对古人说的“其令速”有所认知和领悟。高士宗曰:“其令速,即畏火司令也。”其实这正是“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所应具备的正常转换的气候偏向性,所以《六元正纪大论》里还归结到:“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行于中。”

有趣的是2014年元月18日,《北京晚报·五色土》21版以“最暖‘三九’”登载的图片给这段文字作了注脚:“北京的河水却仍未完全上冻,部分草地还依旧能见到绿色”,“后海过冬的野鸭在薄冰之间悠然地玩耍。‘三九天’,什刹海的冰面一直处于半结冰状态,最能表现出京城的‘暖冬’现象。”

说到冬季多见的病证就不是那么有趣了。由于天气燥热,火症、咳嗽、湿疹、尫痹、甲状腺疾病、流感等多发。11月中旬有1次凉燥性普通感冒,但进入到12月流感便传播开来,发热、咳嗽常常是全家人的“接力赛”,儿童医院里就诊的儿童和家属“万头攒动”。这种流感属于冬温范畴,起病即高热,体温多在39°上下,不恶寒,流涕身疼之后很快便下行继发咳嗽、舌质红赤、少苔干燥,其辨证不难,但却准确地表达了古人“其病温厉”的推断,治疗当以“热者寒之”为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气在泉”,“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

所以笔者在诊治高热初起时,常在“银翘散”中伍以水牛角片,直折火势;出现惊抖者加羚羊角粉,偏温燥者又常伍以花粉、麦冬之类。另外此次冬温是在寒、火、燥、霾交争中形成的,笔者认为外邪初起发作便已由气分波及血分,症见咽部、鼻甲暗红赤,或有衄血,清解血分热毒亦应提早。唐容川《血证论》中曰:“夫水火气血,固是对子,然亦相互维系”,“气分之水阴不足,则阳气乘阴而干血”。所以又伍用赤芍泻热散瘀;咳嗽该用杏仁者又加上桃仁。而中老年流感患者兼有基础病者,处方即需格外小心,笔者体会“基础病”即是张仲景所谓的“亡血家”、“汗家”、“喘家”、“淋家”、“疮家”以及“酒客病”等,本以正虚或痰瘀阻滞,不敢径用直折火势法,就应圆通权衡之。唐容川说:“血家最忌感冒,以阴血受伤,不可发汗故也。然血家又易感冒”,“治唯和解之法”,多用柴胡剂应对。雾霾伤害人体,可以从气分波及血分,笔者在2013年的文章中,在治疗急、慢性鼻炎(鼽窒)用炭类药时已有述及,业医者当有警惕。其次,雾霾来袭持续多日,引起的心情抑郁也是一个症象。

2013年倏忽之间便过去了,确实体会到六气间一波一浪地往复过程和规律,如果尝试着预测2014年春天的气候,是否又会从“畏火司令”过渡为“倒春寒”呢?经意者不妨翻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少阴司天之气”的“初之气”描述,一看便知。

猜你喜欢
厥阴素问气温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厥阴病篇再论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