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4-01-25 14:50方祀武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合数学号题目

方祀武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为此,本人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以达到减轻小学生负担、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几点:(1)明确所设计练习的目的和意义;(2)注意练习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当分配;(4)充分发挥反馈练习的作用。只有注意这几个问题,所设计的练习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练习设计的几点建议

组织学生练习,做到提高练习的效率,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研究,周密地进行练习设计。本人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先进教师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练习设计的体会。

1.反复练习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有一个表象认识,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例如,在教学新内容时,练习题中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中。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对于新学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对于熟练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

2.结合实际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教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积析,纷纷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3.对比练习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就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实践练习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就能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5.阶梯思维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6.趣味练习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对待学习也是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营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第十册“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以上是本人在练习设计中的一些体会,要提高练习效率,还要处理好题目质和量的关系,题目不宜多,题型要丰富,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仔细考虑,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endprint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为此,本人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以达到减轻小学生负担、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几点:(1)明确所设计练习的目的和意义;(2)注意练习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当分配;(4)充分发挥反馈练习的作用。只有注意这几个问题,所设计的练习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练习设计的几点建议

组织学生练习,做到提高练习的效率,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研究,周密地进行练习设计。本人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先进教师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练习设计的体会。

1.反复练习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有一个表象认识,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例如,在教学新内容时,练习题中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中。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对于新学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对于熟练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

2.结合实际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教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积析,纷纷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3.对比练习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就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实践练习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就能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5.阶梯思维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6.趣味练习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对待学习也是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营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第十册“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以上是本人在练习设计中的一些体会,要提高练习效率,还要处理好题目质和量的关系,题目不宜多,题型要丰富,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仔细考虑,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endprint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为此,本人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以达到减轻小学生负担、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几点:(1)明确所设计练习的目的和意义;(2)注意练习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当分配;(4)充分发挥反馈练习的作用。只有注意这几个问题,所设计的练习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练习设计的几点建议

组织学生练习,做到提高练习的效率,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研究,周密地进行练习设计。本人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先进教师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练习设计的体会。

1.反复练习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有一个表象认识,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例如,在教学新内容时,练习题中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中。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对于新学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对于熟练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

2.结合实际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教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积析,纷纷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3.对比练习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就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实践练习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就能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5.阶梯思维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6.趣味练习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对待学习也是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营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第十册“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以上是本人在练习设计中的一些体会,要提高练习效率,还要处理好题目质和量的关系,题目不宜多,题型要丰富,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仔细考虑,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数学号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我们来打牌
尝试亲历的过程,感受探究的快乐
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学号的妙用
追根求源
与56号说再见
奇合数的构成规律研究
对素数(质数)一些特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