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奇心在小学数学课堂闪光

2014-01-25 17:28孙志新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除数平行线一题

孙志新

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好奇是人的本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把学生的源于本能的好奇转化为探究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成长,在探究中体会人生的快乐。学生的好奇心是教育的重要契机,也是作为教育起点的问题的重要来源。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接触、观察、体验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供尽可能的条件。只要可能,就应该让学生去感受真实的、鲜活的自然与社会。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好奇,就要远离居高临下的“满堂灌”, 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中产生好奇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学会和学生打成一片, 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唤发出他们求知的积极情感。

如《认识平行》教学片段:

1.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体会相互依存关系。

2.将两根小棒任意放倒,观察两根木棒落到桌面后形成的图形。

3.从教室里找平行线。

4.启发学生利用提供的如方格纸、长纸条等工具材料分组讨论,想办法创造出一组平行线。

5.探究:如果要画一组间隔是10厘米的平行线,或者更宽、更窄的平行线,我们的直尺没有那么宽,方格纸也不是正好间隔10厘米。该怎么办?

6.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培养了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了空间观念。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要求:应加强特优生对其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加深和拓展;中等生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谓的差生则应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使其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充分与学生合作,放下架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二、一题多解,捕捉学生的好奇心

一题多解,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积极情感,能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对那些似是而非、易混易错的地方要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有目的地设下“陷阱”,诱使学生进入误区,再引导其发现“上当”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不断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如:小明和小红两人之间有一条500千米的公路,小明的电瓶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小红的电瓶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两人同时出发2小时后,会相距多少千米?

这样的情境和条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可能会想到多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1:两人同时从这条公路的两头相向出发,两人相距:

500-(30+45)×2=350(千米)

解法2:两人同时从这条公路中间相背出发,两人相距:

(30+45) ×2=150(千米)

解法3:两人同时沿这条公路一端同向出发,两人相距:

(45-30) ×2=30(千米)

解法4:两人同时从这条公路的两头相背出发,两人相距:

500+(30+45) ×2=650(千米)

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读,得出不同的结果。一题多解,让学生在发现中表现他们的好奇心,教师更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说出心中所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全面性。

三、不悱不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活动中,启发教育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这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兴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

如0不能做除数教学片段:

师: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

生1:这是一种规定呗!

生2:如有10粒葡萄,要分给几个人,如果知道人数,就可以知道平均每人几个了。假如人数是0,也就是说没有分。没有分也就是说0不能做分母呗。

生3:如果用10除以0,得到一个数是A,我们用数A去乘以0,但得到的结果是0,与题中的A矛盾,不成立。

生4:假如是0除以0呢?

师:假设0÷0=a,则0=0×a,此时a可以取任意一个数,这违背了四则运算结果的唯一性。所以被除数是0也不行。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在0不能做除数这个教学案例中,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将问题推到高潮,在学生愤悱之际,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发挥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总之,教师的智慧体现于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引导和恰到好处的讲授。教育要思索如何保证让学生拥有和关注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与时代,如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除数平行线一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一题多解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一题多解在于活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余数比除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