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化脓性腮腺炎治验

2014-01-27 07:16王旭昀张耀圣商建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7期
关键词:脓液腮腺炎查体

王旭昀 张 宏 张耀圣 商建伟

(1.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北京 10114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顽固性化脓性腮腺炎治验

王旭昀1张 宏2张耀圣3商建伟3

(1.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北京 10114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整体辨证 局部辨证 结合 化脓性腮腺炎

1 病 例

患某,男性,43岁,主因左侧腮腺管反复流脓伴肿痛2年余于2011年7月3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2年前因工作劳累出现低热、左腮部肿痛,未予特殊处理,后发现口腔内左侧近第2磨牙处有脓液溢出,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化脓性腮腺炎”,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后患者又因劳累上述症状复发多次,反复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遂转院,行局部冲洗造影检查后提示腮腺管内粗糙,考虑“化脓性腮腺炎”,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来我院求中医保守治疗。当时患者自述周身乏力、伴头晕、口干、烦躁易怒,腰膝酸软,时有盗汗,寐可,二便调,未诉其他不适,舌淡红苔花剥,脉弦细,尺脉沉迟无力。局部查体:左腮腺管可触及,质地硬、触痛明显,腮腺管口发红,挤压腮腺管无明显脓液溢出。综合整体与局部表现,考虑中医诊断:发颐,证属痰凝血瘀、气阴不足。治以活血化痰、益气养阴,药用藿梗10 g,苏梗10 g,生地黄 30 g,玄参20 g,炮穿山甲 10 g,地龙 10 g,泽泻30 g,赤芍 20 g,全蝎 5 g,紫草 15 g,苍术 10 g,白芷 10 g,太子参 30 g,紫荆皮 20 g,生地榆 30 g,僵蚕 15 g,百部 10 g,海藻15 g,生牡蛎先煎30 g,柴胡15 g。水煎服,每日1剂,共7剂。1周后患者复诊,诉及乏力、口干、烦躁易怒、盗汗较前减轻,舌脉较前无明显变化,局部查体:腮腺管仍质硬,触痛较前减轻,遂在原方基础上加浙贝母10 g以化痰散结,蜈蚣2条以活血。水煎服,每日1剂,共14剂。2周后患者电话告知诸症消失。后患者又因劳累再此出现左腮部肿痛,左腮腺管触痛明显,全身无明显不适,查其舌红少苔、脉滑,综合整体与局部辨证,考虑证属瘀血阻络、阴虚火旺,治当滋阴降火、活血散结,药用夏枯草15 g,玄参30 g,赤芍20 g,生地榆30 g,紫草15 g,生地黄 30 g,浙贝母10 g,生牡蛎 30 g,海藻15 g,全蝎 5 g,炮穿山甲 10 g,连翘 10 g,炒栀子 10 g,金银花20 g,僵蚕10 g,百部20 g。水煎服,每日1剂,共7剂。服药后诸症消失,患者随诊至今,无复发。

2 讨 论

2.1 中医对化脓性腮腺炎病因的认识 化脓性腮腺炎属于中医“发颐”的范畴,是常见的腮腺疾病之一。《疡科心得集》认为本病乃伤寒余热之毒或温邪走入少阳所致,《疮疡经验全书》将本病病机归纳为“伤寒后余毒不散”,《外科正宗》则认为本病乃“原受风寒……日久传化为热不散”,总的来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邪热毒结聚,少阳阳明之经气血凝滞,肉腐为脓所致。本患者劳累后正气不足,外邪热毒乘虚而入,致少阳阳明之经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患者初有局部疼痛不适的表现。日久化腐成脓故可见脓液溢出,患者头晕乏力,盗汗,舌淡红苔花剥等乃是脓泄大伤气血,机体气阴两虚的表现。局部查体可见腮腺管口发红,加之无脓液溢出进一步提示患者体内阴津不足,故初期诊断证属痰凝血瘀、气阴两虚,治当以化痰活血,养阴益气。

2.2 辨证施治体会 化脓性腮腺炎是中医外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此类外科疾病不同于内科病症的显著特征在于存在有局部病灶。临床辨治时在整体辨治注重患者整体情况的同时,又要注重局部查体,并对其进行辨证分型,最终诊断时要将两种辨证结果相结合,才能真正分辨疾病的性质,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就本患者而言,其整体表现为乏力,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盗汗,腰膝酸软等不适,结合舌脉考虑辨证为气阴两虚。局部查体,腮腺管可触及,质地较硬,属有形之邪,病因当属局部瘀血阻络;触痛明显,提示患者有局部经络阻塞,不通则痛,二者均提示患者局部有痰瘀阻络;腮腺管口发红,而无脓液溢出,为热毒伤阴加上脓泄大伤气血所致,病因当属阴津不足,因此局部辨证当属痰凝血瘀,阴津不足。结合整体与局部两种辨证结果,最终考虑其证型为痰凝血瘀,气阴两虚,治疗则应予活血化痰、养阴益气。本方中苍术、藿梗、苏梗、太子参、生地黄健脾益气养阴;紫草、玄参、炮穿山甲、全蝎、赤芍、泽泻活血化瘀通络;紫荆皮、生地榆清残留之热毒;白芷以止痛;百部、地龙、海藻、生牡蛎、僵蚕化痰软坚散结;引经药柴胡则引诸药直达病所。诸药相合,刚柔相济。刚药以活血化痰通络行局部之气血,疏通阻塞之经络,经络通、气血和则诸症减;柔药以益气养阴,补全身气阴之不足,恢复亏虚之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全方共奏活血化瘀、养阴益气之效,故能药到病除。

3 结 语

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都是现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临床必须扬长避短,结合应用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正确指导临床施治[1]。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化脓性腮腺炎的主要手段,操作较为复杂,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有损伤面神经的危险,因此不易为患者所接受。中医运用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指导保守治疗,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可使患者免受手术之苦,缩短病程,易为患者接受,因此具有普遍推广的临床意义。

[1]陈志强,吕立国.整体辨证、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2 (26):1126-1127.

R512.1

B

1004-745X(2014)07-139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7.083

2014-03-22)

猜你喜欢
脓液腮腺炎查体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健康查体中以人为本服务的应用
健康查体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治腮腺炎
老年男性单膝关节炎误诊为痛风1例